讓孩子的熱誠繼續燃燒,培養熱愛學習的孩子

讓孩子的熱誠繼續燃燒,培養熱愛學習的孩子

如何培養熱愛學習的孩子?   首先想分享一個故事。這是我與一位爸爸交換教仔心得時聽到的故事。這位爸爸在投資銀行做高層,可以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相信很多父母也希望孩子努力學習,將來就是有份如此好工。這位爸爸跟我說,寄求職信給他公司的畢業生,很多都擁有超凡成績,隨手拿起一個都是straight  A或是distinction。他經常interview這些優才生,每個都以為自己會憑著優秀成績被取録,誰知道一山還有一山高。 有一次他interview一位19歲便已經碩士畢業的青年,他問這位青年:「為什麼我要聘請你?」 「我19歲就已經碩士畢業,證明我有實力」青年答道。 他放下青年的履歷,笑著對青年說: 「我年中見不少18歲前碩士畢業的人,成績也比你優秀。你可以告訴我你有其他特別之處嗎?」 青年呆住了。青年沒有想過會有比自己厲害的履歷,被人問他有沒有其他特別之處,他想不出來。最後,這位爸爸聘請了另一位成績不是特別超凡,但卻有著個人技倆的青年,所謂的個人技倆是花式溜冰。 我問這位爸爸為何選擇會花式溜冰的人都不要成績超凡的青年們。他回答: 「一個人只會讀書卻不會任何讀書以外的事,在職場上不會有好表現。甚至連試用期都過不到,因為這個人連培養自己興趣的耐性都沒有,做一份工會容易因為小事就辭職。很多人都會有一列的「興趣」在履歷表上,但真正擁有熱誠去做一件事的人卻少之又少。花式溜冰那位青年因為熱沖於自己興趣而沒有因為這個興趣對將來沒什麼特別用處而放棄。說真的,做投資銀行懂花式溜冰真的沒什麼特別用處,不過我們正是要一些不是活在框框裡的人。」 我企圖反駁他說:「你是因為自己已經爬到高層位置才能輕鬆這樣說吧。你自己最初不是因為成績好才能進去大公司嗎?”」 這位爸爸大笑著回答:「我從小就不會讀書。成績不算最差一個,但最多是中等程度。最諷刺的是我中學的同學考全班第一,最終跟我上了同一家大學,讓他極度不忿氣。後來又在同一家投資銀行相遇,他做不到半年就被炒,我就幸運地做到十年多。成績不代表一切,所以我不會要求自己的孩子考第一。只要自己盡力做好每件事,對事有熱誠。真心喜歡學習,就算考不到第一也沒問題,但被逼著學習才能考第一的人,才是最可悲。」聽完這個故事,大家都應該明白現代社會已經不能單靠學業成績,而是要對事與人有熱誠。一個人連熱誠都沒有的話,成績再好也不能在社會上有好表現。之前的文章有提及過我很喜歡的教育學家Ken Robinson,他這段影片也讓我獲益良多。說的正是社會不再只看成績,而是注重個人特質。譬如個人藝術發展是必須的,當代父母往往只注重學業而忽略藝術對一個人的創造力有莫大影響。孩子不會坐定定聽書就被冠以ADHD(過度活躍症)是落後的思想。孩子對學習以外的事物有熱誠的話,就立刻被人用冷水潑熄,這樣下去社會上不會有人才。   我相信每個人天生都有一顆熱誠的心,不需要特別培育也有自己的特質。只要有足夠的發揮空間和不被速縛,人就可以培育自己的性格出來。 以培育個人特質與快樂教學為大前提,我努力尋找適合孩子的教學方法。讀兒童學前教育文憑時,讓我有機會簡單瞭解各種教學方法。其中有七田真的Flash Card,Waldorf,Reggio Emilio,英國Playright,傳統教師主導教學,以及Montessori。每一種教學方法都有自己的優點與缺點。我之所以特別留意蒙特梭利教學是因為她的教學理念符合了自己要求。相信這套教學理念可以培育孩子對學習的熱誠的同時也能夠給予他們正確的學習態度。其中蒙特梭利教學很符合個人要求是混齡的制度。傳統學校都把孩子們以年齡界別他們的知識程度。其實歲數並不能完全代表一個人的智商程度。而且出來社會做事的時候,誰會幫你用年齡來分類?最終我們還不是要與不同年齡的人去共事?所以我認為混齡班別是蒙特梭利其中最大的魅力之一。 可是蒙特梭利並不是主流,許多人都擔心孩子接受了蒙特梭利教育就不能適應傳統教學。我老公也是其中一位。當我和他商量是否應該讓仔仔讀蒙特梭利學校時,他表示了懷疑態度,因為他不能夠充分了解蒙特梭利的好處,同時也產生了相同的疑問就是孩子能否再適應傳統教學?我解釋如果蒙特梭利教學是培育一個人抱持對學習的熱誠的話,將來孩子就會對學習有熱誠,只要他對自己的喜好有熱誠,他到哪裡都不會有問題。老公聽完還是半知半解,直到他讀了這篇文章和看了這段影片。他明白了我說的熱誠指的是什麼,之後就贊同讓孩子去蒙特梭利學校的方案。   其實每個孩子天生就對所有事物抱持熱誠,只要我們不用冷水去潑熄這團火,孩子會抱持這棵熱誠到永遠。讓孩子的熱誠繼續燃燒吧! 【線上課程】 📖 Playful Chaos「在家蒙特梭利」線上課程現已推出!安享在家也能學習如何把蒙特梭利教學理念融入日常生活裡。當中也包含了正向教養的介紹和應用方式!免費試聽及詳情請按這裡 😴 Playful Chaos「嬰幼兒健康睡眠學習」線上課程現已推出!安享在家也能學習如何以正向教養為基礎,協助嬰幼兒建立健康睡眠。免費試聽及詳情,請按這裡 […]

絕對自由空間裏學得到什麼?

絕對自由空間裏學得到什麼?

我的宗旨是玩樂學習,相信孩子可以從遊戲中學會不同的知識。但我也相信每個小孩都不同,有些可能適合玩樂學習,有些卻可能適合教師主導學習。 我是一個貪心的媽媽。希望讓孩子有機會去嘗試各種不同的教學,所以我讓仔仔每6個月都轉換環境,務求找到適合他的教學方法。 其中也有因為天時地利人和而演變成仔仔有機會嘗試不同的學校,繼而讓我觀察到仔仔在不同環境的學習態度與變化。 Discovery Montessori School (DMS) 12-18個月的時候,仔仔嘗試了Discovery Montessori School 。 對於蒙特梭利教學我無疑問,反而是想觀察一下香港的蒙特梭利學校是否正統。DMS讓我很滿意,老師很專業,教室和教具都很正統。最近還發現DMS會開Discovery Montessori Academy,也是DMS的小學部。知道她們會發展小學部,就證明了蒙特梭利教學在香港開始多人追捧。作為Montessori小粉絲的我感到很高興。仔仔在DMS的日子很開心。家裡的環境跟學校相似讓他很自在。 Infants, Toddlers&Twos (ITT) 基於天時地利人和,仔仔在Infants, Toddlers&Twos 度過了18-24個月的歲月。其中一個重要原因讓我轉了去ITT是廣東話。不知為何仔仔的語言發展偏向英文。如果留在DMS,他會更加只有英語發展和極少國語….. 我家每個都是香港人,說的是廣東話,我當然希望仔仔的中文好啦。ITT始終是傳統名校開的playgroup,我相信這裡的中文程度會讓我滿意。傳統學校和蒙特梭利學校的確很不同。整個curriculum都很有系統,孩子們的紀律也是教學中非常重要的環節。因為是傳統教學,所有課堂都是以教師為主導。這是一個好機會讓我了解自己的兒子適合孩子主導還是教師主導的環境。畢竟喜歡蒙特梭利教學的是我,我不能夠不理會孩子的意願而執意要他跟隨。如果他的性格比較適合傳統教學的話,我也會讓他讀傳統學校。其實蒙特梭利教學本身很有紀律,所以仔仔從小到大都是偏向有紀律的孩子。他會坐定定聽老師說話 ,也會跟著指示做許多activity。就算是一個教師主導的環境也不會讓仔仔感到不開心。可是我觀察到仔仔需要多點自由學習的機會。他的性格是不容易放棄,一旦喜歡就會不停地做著同樣的事。他在在沒有很大自由度的學校裏,往往都不能夠滿足自己的求知慾。 耀中國際學校 (YCIS) 正當我考慮是否應該讓仔仔嘗試多點自由度的學校時,我們得到了大家都說很難進的耀中國際學校 的offer。YCIS的最大優點是一條龍。懶惰的我當然想仔仔進去了YCIS就不再憂心到中學啦~不過理性的我告訴自己這不能夠是選學校的理由。找到能夠發揮自己孩子的教學環境才是最重要!YCIS的教學方針跟之前的ITT簡直是兩極。YCIS是完全讓孩子主導的以玩樂為教學。上堂是任由孩子玩樂中學習。說真的,我很想知道YCIS能夠為仔仔帶來什麼變化。老公對Play base很有保留,不過商討之下,最後決定讓仔仔去YCIS嘗試一下Play base的教學。(其中一個重大的原因是YCIS離我們家5分鐘車程… 對於大肚的我來說,靠近屋企的學校實在是非常大魅力….) 在我讀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Diploma時,我對Play base教學有相當的認識,因為整個program都是鼓吹Learn through play(玩樂學習)概念。基本上,Play base是要給孩子最大的自由度,除非孩子有生命危險,否則大人是不應該干擾孩子玩樂。這個理念跟蒙特梭利相近,因為孩子集中做工作時是不應該打擾。孩子的集中力也是這樣才能練成。儘量讓孩子自己發掘和解決問題也是Play base原則。其實整個概念是非常好,在外國也很盛行,但是要在香港實行這種教學需要很大的勇氣。當大家都要贏在起跑線上時,Play是叫大家不要催谷孩子過早學習,而是從玩樂中得到不同的知識。Play […]

ITT Playgroup的日子 – 孩子要嘗試獨立上堂了

ITT Playgroup的日子 – 孩子要嘗試獨立上堂了

從一月開始孩子就榮升為ITT (Infants, Toddlers & Twos) 的ELP (Early Learning Programme) 學生。到了ELP,課堂有點變化。主要是Playroom和Language Room有些改動。 Language Room 分為English和Putonghua,各自上30分鐘的堂。English是和老師唱遊,然後Story Time,最後增加了10分鐘的自由閱讀時間。普通話則是唱遊和講故事。English還好,Putonghua真的讓我們大人和小孩都叫苦連天…… 要孩子坐定定30分鐘而上課的內容悶得我這個家長都受不了。老實說,我有點失望為何ITT可以容許普通話堂的課程寫的這麼差…. 其中一個例子是學習農曆新年,說著關於舞獅,炮仗,紅包的故事,用的只有印出來的圖畫。試問看著一些平面的圖畫,孩子們又怎會投入呢?連一點道具都沒有準備,讓我有點失望….. 希望學校可以多加努力讓普通話堂多點趣味, 很多家長都受不了這一堂。 Playroom多了去洗手間和食茶點環節,用了大概兩星期來熟悉新routine之後,就要求孩子們單獨上堂30分鐘。因為孩子第一次獨立上堂,學校很小心地安排很多老師去Playroom幫忙。原本駐守Playroom的四位老師以外,不用上堂的老師都會進去幫手。企圖讓場面更受控制。這個環節,家長們完全看不到課室裏的情況,只有等到放學時才知道孩子的表現如何。 孩子第一次單獨上課時,我蠻擔心的…. 畢竟他只是個兩歲未到的孩子,從未試過沒有家人陪同,他會大哭我也不出奇。當孩子面臨著他人生第一次單獨上的30分鐘課,我在外面的“茶水間”與其他媽媽交換了許多心得,圍繞著的話題都離不開報學校。這個永遠都談不完的話題,讓本來很擔心的我很快就挨過了30分鐘。下課的鐘聲一響,家長們就衝到課室門口去迎孩子們,因為我走路比較慢,成為了最後來到排隊接放學的家長。看著孩子們一個一個衝出來,大部份都哭到停不了,我就越來越擔心孩子出來時會不會哭到面目全非。誰知道最後一個走出來的孩子氣定神閒,慢慢走出來然後過來抱著我。完全沒有哭過的痕跡~ 我立刻問老師他有沒有哭,老師說他很獨立,完全沒有哭!只是初頭有周圍看嘗試找媽媽,但就算我沒有在附近,他都沒有大哭出來。周圍的孩子哭得大聲也沒有影響他對媽媽的自信,深信媽媽會來找他!第一次獨立上堂沒有哭可能是還未懂,但是孩子第二次獨立上課也是沒有哭。他這份安全感是從小培養出來的。看來之前在interview裏說我對自己的孩子很有信心,說他不會有很嚴重的Separation Anxiety(分離焦慮)是沒有錯的!看著孩子的成長讓我越來越安慰,為孩子付出的努力是值得的! 接下來,要努力面對學校的面試啊! 以上純碎是個人經驗分享~歡迎各位媽媽一起交流幼兒教育心得。 如果大家想了解ITT的Headstart課程多一點的話,可以看我之前寫的文章~ ITT Headstart課程 – […]

在家蒙特梭利,與孩子一起煮飯,自然吃得開胃!

在家蒙特梭利,與孩子一起煮飯,自然吃得開胃!

仔仔一向都喜歡食,而且他最喜歡是Kitchen Play 扮自己煮飯仔。既然如此喜歡食物和廚房,我相信他會喜歡Cooking Class,於是我帶了他去灣仔的Spring試堂。如我所料,仔仔在Cooking Class玩得非常開心!一堂有60分鐘,食譜都是一些簡單的煮法,主要是要孩子準備材料然後放進焗爐,等待食物煮熟的時候就有一個short game玩,譬如用食物畫畫或是配對食物。雖然2-3歲班其實是要媽媽做多點,不過也有很多時間讓孩子自己做。而且加入了一些簡單的教學,譬如教顏色,利用食物的顏色來教學比起拿著平面的顏色卡有趣多了。仔仔看見一堆南瓜和紅蘿蔔,就立刻學會了橙色! 其實我沒有去過其他地方的Cooking Class,不過Spring給我的感覺很好。上堂的地方寬倘整潔,有個大玻璃窗讓外面的家長都可以看見孩子在廚房裡做什麼。上完課還可以自由用Play area和Book corner,不會趕著要人走。 看見仔仔玩得如此開心,我立刻報名。每堂$380,Trial class就要$420(如果立刻報名trial class就可以免費)報名同時有圍裙和廚師帽送。我覺得價錢合理是因為我嘗試過在家裡和仔仔煮飯仔,但準備功夫實在太多了!最近大著肚,實在不想辛苦自己….. Spring用的placemat好像Montessori,要孩子學會放好餐具。   急著要打開來吃! 之前在家裡和仔仔一起做Playdough就發現他很喜歡煮飯的過程。這個playdough很容易做,只需要麵粉,水,鹽和Food Coloring。不需要煮,所以仔仔可以整個過程都幫忙。   很喜歡倒麵粉和水~   努力攪攪攪~ 做完playdough就當然要玩下啦!  Cooking對孩子的腦部發展很好,學會手眼協調,小肌肉運用方法,加強觸覺和嗅覺。最重要是孩子會更願意嘗試不同的食物。仔仔算好,很多食物都食,不過最近開始挑蔬菜來食,但在Cooking Class裏,他就願意什麼都放進口裡,就算不喜歡也會嘗試咬兩下~

香港蒙特梭利學校的入學面試

香港蒙特梭利學校的入學面試

香港的小朋友為了PN都要去面試,連2歲都未夠就要在陌生人面前盡顯功力。試問我家小孩沒有這個”才華”。孩子去過兩次Interview,每次都會進入戒備狀態,金口不開,觀察周圍的人和事。就算唱著最喜歡的Itsy Bitsy Spider,都會選擇保持沈默看著老師和其他小孩做什麼。。有些孩子會不安或是鬧情緒而不肯做任何事或是大哭不肯離開媽媽。可幸的是孩子不會大哭或是扭計。小孩在陌生環境保持沈默或是小心行事是理所當然。如果小孩完全沒有防備心我反而會擔心。孩子的反應是我意料中事。雖然我會擔心他在面試中太呆的話會無學校收。幸運地我們有一家學校收了,之後的面試可以放鬆一點。 這次我們去了Island Children Montessori School (ICMS)做面試。這是第一次到蒙特梭利蒙特梭利學校面試,所以都有點緊張。每家學校的面試方式都很不同。有些是注重面試家長,有些是完全不理會家長只看小朋友表現。ICMS是後者。面試當天我犯了最不該犯的錯….. 遲到!正確來說,我們是剛剛好準時到….. 但大家都應該知道去面試的話,最好是早最少15分鐘到達,好讓孩子warm up一下。 我們一到達學校就立刻被推進面試的教室,孩子和我都在完全沒有心理準備之下完成了15分鐘長的面試。面試很簡單,Group Interview(我們班有4個小朋友和4個大人)在課室裏有很多蒙特梭利蒙特梭利的工作。老師讓孩子自由選擇自己想做的工作。如果孩子選擇不到,老師就會過來幫忙引導他們去試做工作。有些媽媽一開始就拿份工作,帶孩子到座位坐下來做,爭取時間去「表現」。我貫徹蒙特梭利方針,沒有幫孩子選擇工作而是讓他慢慢觀察一下環境和看看有什麼工作先。 可能因為時間關係,老師拿了個入錢幣的工作給孩子。孩子很乖地接過Activity Tray,拿到座位裏做工作。入錢幣是他的拿手伎倆,所以對他來時完全沒有難度。不過奇怪這家蒙特梭利學校沒有使用蒙特梭利傳統教具,而是用一些不太應該出現在蒙特梭利學校裡的花巧物件。孩子用來入錢幣的錢箱是一個非常花巧的小老虎。孩子雖然入完所有錢幣,不過還是對個老虎錢箱大興趣點,最後拿著老虎錢箱不斷玩。反而我在家裡做的入錢幣Activity更適合學校用….. 做完這個Activity,孩子聽指令地把Activity Tray放回架上。再拿了另外一個插牙籤的工作做,他做到半路就要收拾然後Circle Time。 做工作的時間,學校都安排了足夠的老師在課室裏來「人釘人」,一個老師觀察一個小朋友。老師沒有特別問家長任何問題。到了Circle Time的時候,四個孩子裏有一個有少許動作地唱遊,兩個坐不定,一個坐著不動….. 孩子就是坐著不動那個…..15分鐘就這樣過去了。唯一有唱遊的小孩是女孩子,另外三個都是男孩子。男女的分別實在是太明顯了! 出來的時候,老公問我孩子表現如何,我實在不知道他算是好還是不好。到底香港的蒙特梭利學校希望從Interview中看到孩子的什麼呢?短短的15分鐘能夠看到什麼呢?怎麼才算是適合Montessori蒙特梭利教學呢?我只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家裡和去interview的時候是非常不同。如果孩子不被錄取,那就是說學校在短短15分鐘裏判斷我孩子不是蒙特梭利教學的材料。但作為母親的我,認為孩子已經做得很好,發揮不到平常的水準是正常。反而覺得學校用15分鐘來觀察孩子實在是有點不公平。試問大人都很難在15分鐘發揮最好狀態啦! 這次面試算是一個很好的體驗讓我知道蒙特梭利學校是怎樣做面試。至於孩子能否被錄取就隨緣吧~ 更瞭解國際學校和蒙特梭利學校,Playful Chaos也有提供諮詢服務

差天共地的蒙特梭利學校

差天共地的蒙特梭利學校

資料更新 2020年更新蒙特梭利學校/教學中心列單,請按這裡 Playful Chaos正開設「在家蒙特梭利」工作坊,讓大家能夠瞭解如何把蒙特梭利教學理念融入日常生活裡。詳情請按這裡。 隨著孩子的長大,我終於帶了他去蒙特梭利Playgroup。本來蒙特梭利是沒有Playgroup這個階段,但香港的每一家學校都設有Playgroup班來迎合這個「贏在起跑線」的文化,就連蒙特梭利也不例外。 當我滿心歡喜帶著孩子去人生第一個蒙特梭利Playgroup時,最後是極度失望而回。香港這些沒有良心的「掛羊頭賣狗肉」Playgroup老闆實在讓人可恨。蒙特梭利本身是沒有版權註冊,所以任何人都可以用這個字來做招牌。當中有很多都是掛名蒙特梭利學校…. 去了一家新開位於九龍公園附近的蒙特梭利學校試堂,去了之後實在是氣憤這些沒有心去做蒙特梭利,但又用了其名義去開學校的人只會讓人誤會這個教育方式。 先說說為何我這麼氣憤這家新開的學校吧。(純屬個人意見,如有得罪請不要見怪) 首先,導師很明顯不明白蒙特梭利理念,強逼所有孩子坐著和她做同一個「工作」。那些孩子的年齡和能力都不一樣,根本就不能同時做同一份工作。更奇怪的是個導師一邊說是free play時間,轉頭就走去開大音樂叫大家一起唱歌。好幾個小孩正在專注做自己的工作,導師就自己在一角拍手唱歌打擾孩子的working cycle。這樣的導師真是要命啊~~ 另一個大問題是教室根本是適合3-6歲的孩子而不是0-3歲。在教室裡我竟然看見整個counting beads架放在教室裡。好明顯每個12-18個月大的小孩都會去拉這個有趣的珠珠啦….. 連架都要拉下來了… 這個counting beads架怎麼可以出現在12-18個月的班房裏??( 照片不是在那個playgroup拍的,只是用來做sample。) Snack Time沒有帶小孩去洗手,最基本的衛生意識都沒有。沒有locker供應,任由媽媽們把袋子放在教室裏,妨礙小孩走路。把電腦和喇叭放在小孩拿得到的地方,小孩去碰的時候導師就說不能碰。既然不能讓他們碰就不要放在他們的活動架上啦…. 站在那個班房,看著那個導師真的讓我差點吐血….好好的蒙特梭利理念,落在不負責任的人的手上就變成一個不知所謂的playgroup。 經歷了如此不快的經驗後,我收到Discovery Montessori School的通知說有位。真是謝天謝地~ 我相信這麼多好的comment的一家學校應該不會讓我失望吧! 今天上了第一課,感覺真是差天共地啊~ 首先,課堂有structure: 45分鐘Free play 15分鐘Circle Time […]

幼兒Playgroup比比拼

幼兒Playgroup比比拼

香港的Playgroup開到周圍都是,很明顯許多香港人都看中父母們全都想孩子贏在起跑線上。Playgroup是源自外國,媽媽們聚在一起讓孩子們一起玩玩。不知從何時開始,簡單的Playgroup演變成學前學習的必要科目,而且是越來越高級的玩意。 我一直覺得太早帶仔仔去Playgroup會好像怪獸家長,但周邊壓力實在不容忽視…..仔仔未到6個月便已經有人問我打算去哪個Playgroup。若果我不帶仔仔去Playgroup會很容易與其他媽媽們沒有話題….. 而且還說我太遲報,可能沒有位子…… 為甚麼Playgroup都這麼大壓力?Pre-nursery和Pre-School豈不是更恐怖?對,香港的教育制度真的變得這麼恐怖。奈何我們生於這篇土地,就算想扮清高不屈服於現代教育也不得不順應著潮流去。既然是這樣,我就決定去試所有媽媽都在談論的那些playgroup。 第一個試的是由法國人Anne主辦的Pekip。這個playgroup最廣為人知的應該是嬰兒要脫光衣服來上堂。很多朋友都極力推介這個playgroup,說Anne是一個很有經驗的人。雖然有些人覺得嬰兒脫光衣服不衛生。我個人認為盡量讓嬰兒的皮膚接衣服以外的質感來刺激Sensory是需要的。在家裡我也會盡量讓仔仔少點衣服來讓他活動。所以我就沒有理會衛生問題而參加了這個playgroup。這個playgroup其中一個不好處是沒有試堂,一join就要10堂! Pekip設於田灣的工廠大廈裏,第一次到大廈樓下便開始後悔….. 嬰兒出入充滿著車行的工廠大廈實在不太好。很多大型吊車,又多車出入。地點一點都不討人歡心。上到Pekip,個center本身裝修得漂亮,有一個open kitchen讓父母自由用,廁所也乾淨,很有外國家庭feel的地方。嬰兒上堂的地方是一個很大的房子。有許多鏡子與訓練嬰兒的Motor skill擺設。進到Pekip裏尚算感覺良好,讓我可以容忍一下那座大廈本身的問題。Anne對嬰兒確實很有經驗,而且能夠教父母許多知識。跟我以往去過的playgroup確實有分別。Pekip的課程比較專注於Motor Skill的發展。仔仔很開心,而且在Pekip裏學的技巧可以在家裡用,集中幫助仔仔比較弱的方面。但是衛生方面的確有待改善….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Pekip,但仔仔開始了去playgroup就立刻生病了。太早去playgroup的確很容易受感染。因此,我決定等到仔仔再大一點才回去Pekip。這裡的課程是0-1歲,所以可以待仔仔8個多月才再來。 接著要試的是Bebegarten~這個學校的selling point是全部玩具,傢俬都採用純天然木料。在家裡我都盡量用木的玩具和家私,所以一早就已經想試Bebegarten的playgroup。參加School tour時是由校長去講解課程與校舍。校長是英國人,聽她的講解很有說服力讓我覺得這家學校清楚自己的方針。以Montessori和Reggio Emilia 的概念為主,就是Child Initiative(小孩主導)作為教學理念。環境是孩子的良師。這個有過萬尺地方的學校設有6間課室,剩餘的地方都是室內遊樂場。可想而至這個學校預留了很多空間給小孩子去奔跑。美中不足的是只有室內遊樂場。 6-12個月的Playgroup分成三個部分,Sensory Play+ Gym+ Treasure Basket Time。Sensory Play部分的Activity是Messy Play,用的都是食物,可以安心讓小孩玩。很少Playgroup會做Messy Play,因為實在太污穢。地方會弄得污穢之餘,很多香港父母都不喜歡孩子弄得全身污穢。我反而特別喜歡Messy Play,因為可以刺激仔仔不同的感官,敢於嘗試不同的質感。Gym的時間是在一個很大的空間裡玩。這個Gym與大部份Playgroup不同之處是地面用的都是木地板,沒有軟墊。小孩不小心跌在地上的話會很痛。這是成長的必經之路,要讓孩子知道如何小心活動不受傷害,那就不能永遠提供一個軟墊讓他們跌倒都不識痛。Treasure Basket Time是我平常在家都有跟仔仔玩的,籃子裡是一些玩具以外的物件來讓小孩探索。 整體上我對Bebegarten的印象都非常好。可是這裡的價錢實在不便宜,每一堂平均是$300,我覺得是可以接受,但是Enrollment […]

第一次寄信&interview

第一次寄信&interview

大家都為蛇年的孩子開始報PN了嗎?大家報了幾多間學校呢?有些學校要孩子一有出世紙就報名,簡直是瘋癲,也因此我放棄了好幾家學校了。部份學校到最近才需要報2015-16的PN班,可是好麻煩的是每家學校的報名時段都不同,連application下載時間都有規限。我不明白為何學校要把這個遊戲搞得這麼麻煩。我原本以為自己apply了幾家自己想仔仔就讀的學校就可以了,但群眾壓力實在不容忽視。很多朋友親戚都問我報了幾多間學校,又問我預備了哪一家做backup….. 哪有backup啊…. 除非我們和學校有關係,否則怎麼會有一家學校實收啊?沒有任何一間學校是十拿九穩的我們,唯有多報幾家學校了… 從九月開始我便開始填表,寫回郵信封,寄application。不斷重複著同樣的動作,真的好悶…. 與其把這個過程過得這麼煩悶,我就拜託仔仔幫我分擔下。這些application都是為他而寄,我就教他貼郵票,然後帶他到郵局自己寄出application。當然,他貼郵票的技巧並未能全靠自己,所以我要幫幫他。貼郵票可以乘機鍛鍊手眼協調和小肌肉。準備好了就帶著仔仔去郵局,讓他自己把郵件放進郵箱裏。他寄出郵件的時候,開心到不得了!讓我從這個煩悶的報名過程中得到了第一個回報,就是看見他滿足開心的表情去寄信! 在郵局裏探索中 寄出啦! 完成了寄application後,就是等interview…. 仔仔人生第一個interview終於要發生了。同時也是我和爸爸第一次以父母身份去學校interview,緊張過自己見工! 這次要去interview的學校是一家國際幼兒園。說真的,仔仔連2歲都未到,實在不知道interview點什麼。想必所有學校的interview都是看父母多個學生。因此我和爸爸都有點緊張~那天是星期六,剛好遇上其中一家學校的運動會,害得我們在同一條路塞車塞了一個小時!!第一次Interview遲到了45分鐘……. Interview分成了兩part,第一part是父母和老師談話。問的問題都是基本,之前做research都說大部份學校會問的問題,例如…. 1. 為什麼投考我們學校? 2. 對於我們學校的教學理念和方針有何看法? 3. 自己的孩子有什麼過人之處? 4. 孩子的主要照顧人是誰? 最讓我意外的是她們問了關於Separation anxiety(分離焦慮)。對於這個問題,我摸不清學校希望父母給什麼答案。如果我說我對自己孩子很有信心,覺得他是一個獨立的孩子,老師會評論很多父母都認為自己的孩子很獨立,但通常都是過份自信。我無理由會說自己孩子很不獨立吧?(況且仔仔真的算是很獨立)那究竟老師想聽什麼答案呢?還好我那一刻想到舉例是interview重要的一個方法,我便提起仔仔從小便獨自入睡,不需要與大人同房。老師聽到立刻雙眼發亮,似乎等到想要的答案了!我還乘勝追擊說仔仔自小情緒就很穩定,也許是因為我用了baby plus(之前的blog post有提及過)老師聽見又很開心地寫下了”baby plus”在remarks處。那時我上了寶貴的一課,那就是interview時,要靈活舉例才能說服老師。唉…. 我和老公都準備不夠,似乎要準備一堆例子才能再去interview了。 父母的interview完了,就輪到仔仔上demo class。所謂demo是十多個孩子坐在一起上大概20分鐘的堂。先有freeplay,唱歌,然後邀請每一位小孩出來把貼紙貼在板上。一位老師負責帶領class,另一位老師負責在旁邊觀察每個小孩。同一group裏的十多個孩子的表現都差不多,唯獨有一兩個小孩會哭著不願意做老師的指令。我自己非常滿意仔仔的表現。他在上demo class的時候可是極度肚餓和疲倦的狀態,但他完全沒有扭計,還乖乖地獨自完成所有工作。雖然他因為在陌生地方而沒有發揮他真正的魅力,但仔仔努力做到最好了。 無論我們有無offer,我都無所謂,因為我清楚了解仔仔是一個開心而又充滿求知欲的孩子。但願他能夠一直這樣成長下去,我就滿足了。 就這樣,我們完成了第一次interview,可是這只是一場漫長的仗的序幕。各位父母們,加油啊! […]

在家蒙特梭利~不能忽視九個月孩子的能力!

在家蒙特梭利~不能忽視九個月孩子的能力!

小孩的成長真是神奇。當初以為做全職媽媽會好悶,現在卻覺得每天都有新驚喜。 仔仔每天都有轉變,看著他的成長是最幸福的一件事~ 仔仔九個月大啦。帶他去check up,醫生都對他的成長很滿意。尤其是他的Fine motor skill,醫生給他拿瑞士糖,他兩秒便拿起來放進口裡。醫生好驚訝地說他的手眼協調能力和小肌肉發展都非常好。我心裡暗暗自滿的想,仔仔每天都是這樣吃飯,這樣的Activity對他來說簡直是easy job~哈哈 只要有最喜歡吃的菜在臉前,兩隻手都可以輕易拿起食物。相信他的Fine Motor Skill都是在餐桌上練出來的。另外,這裡有另一篇關於BLW食物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自己會翻書也是訓練Fine Motor Skill的成果。 醫生又說他的social skill很好。不怕陌生人,會看著人的眼睛說話(BB話),笑容滿臉~ 我心想如果將來去幼稚園interview都這樣就好了~ 大肌肉發展也有明顯的進步! 現在人人都說嬰兒爬得越久就越聰明,所以我從來都不會刻意鼓勵他早點站起來或是走路。也許是因為我太懶惰,不喜歡時常抱著他,反而讓他很自發性地去爬。從六個月大便開始像軍訓一樣肚子貼著地爬,到現在開始用四腳爬爬。速度更是一天比一天快!相比一些Playgroup裡同齡或是比他大的同學,他是爬得最快和最靈敏的一個。 爬隧道都OK! 既然懂得爬,他的大腿肌肉訓練得也不錯。他在playgroup裡拿著手把來站立,初頭站得非常不穩。有一個媽媽好心幫我扶著他的背,以免他會跌倒。我笑笑的跟她說,“由他自己來,跌倒了才知道自己要控制手腳才能安全站立。而且跌倒都只是屁股痛一點” 媽媽有沒有幫忙?完全沒有~我是一個懶惰的媽媽,沒必要的輔助,我是絕對不會給予的。我只是默默地看著他練習。就算他要一整堂Playgroup的時間來練習,我都不會打擾。之後用了三天他便學習了穩穩地扶著東西站起來。看著他那一臉自滿的樣子,他一定是很開心自己能夠找出如何站立的方法。如果一開始我就扶著他,或是用那些”學行帶“吊著他的手臂來幫他站立,我相信他會用更長的時間才學會站立。 初時還站不起來,很努力想辦法拉自己上去。 幾天後,自己站起來了!臉上是自滿的表情~ 我沒有特別幫助仔仔去發展各方面,但是我會盡量幫他安排可以讓他自由發展的環境。媽媽很懶惰,不會經常抱著他,或是拖著他。什麼都讓他自己來,反而讓他成為同齡裡發展得最好和最快的其中一個~ 當然,環境一定要安全才能放手讓他自己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