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誠勿擾,助孩子提升專注力!

非誠勿擾,助孩子提升專注力!

兩兄妹各自專注在自己的『工作』上 專注力可以影響孩子各方面的發展。專注力高的人普遍會更容易學習,更快進入最佳狀態,更能發揮潛能。因此,很多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夠有很高的專注力。現在Playgroup從6個大的嬰兒開始便要求她們坐定定,集中於課堂上,做得到便稱為有專注力。可是在一個充滿著玩具,嬰兒,大人,新事物的Playgroup課室裡,要求孩子抑壓求知欲和探索力便能稱為專注嗎?我覺得不走來走去的孩子反而讓人擔心。孩子並不是生出來就明白什麼是專注力,未瞭解便要求孩子表現出來,是否太過一廂情願呢?我認為孩子需要一個能夠讓他們專注的環境,才能夠體會全神貫注。深深體會後就會在適當的時候發揮出讓人驚訝的專注力。 我家哥哥自從上了蒙特梭利學校後便多了一句金句,『我在工作中,請不要打擾我。』 不瞭解蒙特梭利教學的人未必明白這句話的意義。哥哥在學校裡的作業都被稱為『工作』。尊重孩子的教學裡是不容許老師或是同學去打擾工作中的孩子。只有在不被打擾的環境裡學習才能建立專注力。哥哥經過一年的蒙特梭利教學後,專注力明顯提升了。在家裡就算沒有人陪他,他都會自己找事做,而且會靜靜地集中做差不多30分鐘有多。(請不要以為他是出類拔萃的一個,他的同班同學大部分都是這樣的。) 集合了蒙特梭利及實戰經驗,我體會到以下幾點是最能夠幫助孩子提升專注力的。當然,這是我個人心得,未必適用於每個孩子身上,但我覺得大家試試也無妨~ 請不要打斷孩子集中做的事 大人很容易不經意地打斷孩子的集中力。在大人眼裡微不足道的事情,可以是孩子費盡心思去做的事。若果你發現孩子正在集中於某樣事情時,儘量不要打擾,讓他把事情做完。就算是非常心急趕時間的時候,都儘量給孩子時間去完成手頭上的工作。 請鼓勵孩子完成每一件事 讓孩子明白有始有終,他才會專注地做每一件事。譬如孩子看書時很喜歡未看完一本就去拿另一本。我們要鼓勵孩子讀完整本書。和他一起閱讀的話,可以儘量讀快一點,務求要他看到最後一頁然後說句『讀完了』。 請給孩子機會去重覆做著同一件事 貴精不貴多,與其做很多不同的Activity,倒不如讓孩子努力集中去做好一件事。能夠重複做同一件事是好事,是孩子建立專注力的表現。 請大人們尊重孩子的意願 很多時候大人會責備孩子不專注上堂,卻不會認為是大人教的並不是孩子想學的。其實每個人在學習有興趣的事時是會產生驚人的專注力。學習應該是幫助提升專注力,而不是要求孩子有專注力後才來學習。先尊重孩子的意願,讓他去學習自己有興趣的事吧。 請讓孩子慢慢來 正所謂慢工出細貨,不是什麼都快才算好。孩子懂得慢慢來才證明他有用心專注地做。現在社會太過追求速度,往往會忘了放慢也是成功的一種。 請放下照相機/手機 留下孩子最可愛的一刻是所有父母都想做的。我也是如此,但我很努力戒掉這個壞習慣。(所以你會留意到我的Blog裡的照片通常都是『偷拍』)我明白照相機或是手機都會打斷孩子的專注力。孩子專注的時候,突然見到有人拿著照相機去拍自己的話,當然會放下手頭上的工作啦。辛苦建立的專注力就這樣斷了。要提升專注力,先放下打斷專注力的武器。 請給孩子安靜的環境 讓孩子懂得在安靜的環境裡做事,可以幫助提升專注力。很多人都喜歡在家裡不斷播兒歌,讓孩子玩得開心。反而我會儘量保持環境安靜,只有在哥哥要求聽歌的時候才播給他聽。懂得享受寧靜也是專注的一種。 非誠勿擾。每當你見到孩子專注地做事時,若果不是天要塌下來的話,就不要打擾吧。 以上的純碎是個人意見,當然每個孩子都不同,所以家長需要不斷觀察孩子,繼而提供最能夠幫助孩子的工具和環境。 Playful Chaos正開設「在家蒙特梭利」工作坊,讓大家能夠瞭解如何把蒙特梭利教學理念融入日常生活裡。詳情請按這裡。 相關文章 從另一個角度去看孩子的行為問題  少「教」多「觀察」 , 為何觀察比教孩子更重要?

為何英國皇室會選擇蒙特梭利?

為何英國皇室會選擇蒙特梭利?

Credits: Duchess of Cambridge/ PA Wire via Getty Images 英國皇室一向是讓人憧憬的存在。我第一次懷孕的時候剛好跟皇妃Kate差不多時間,所以我家哥哥和小王子Prince George是同年,因此我對小王子的消息特別關注。當我知道英國皇室為小王子挑選了蒙特梭利的學校時,讓我莫名的興奮。為自己孩子選擇了連皇室也認同的教學方式,猶如為這個選擇蓋上了一個認可證般。 英國皇室是為了培養一個全能的小王子而選擇了蒙特梭利教學。 以下是幾個讓皇室採用蒙特梭利教學的重點: 小王子會從小開始準備與不同的人去交融 班級裡有3-6歲兒童同時學習(混齡又稱Mixed Age)是蒙特梭利教學的重點之一。這是反映著成人社會裏的社交圈子。孩子在這個環境裡可以準備好與不同的人去交融。 小王子會是一個思想家 0-6歲是最容易吸收知識的階段。孩子可以按照自己的步伐去探索世界。擁有主導權的孩子會把吸收了的知識在不久將來發揮出來。孩子會變成一個懂得深思的人。 小王子會有自由去做自己 孩子在自由學習環境裏可以把好奇心填滿,成就感會跟隨孩子一生讓他愛上學習。孩子可以盡情發揮自己的小宇宙。 小王子會學會面對失敗 人是從失敗中成長。蒙特梭利的教具設計是要孩子懂得自我修正。不需要其他人去評論也自己去找出錯處並加以改正。 小王子會學懂愛心與團結的重要性 蒙特梭利主張在班房裡建立社群。大家一起歡樂,一起解決疑難,團結就是力量。 對香港的教育界來說蒙特梭利是非主流的,而且教育局也不見得很支持這套教學方法。其實蒙特梭利教學在很多亞洲國家如韓國,日本,甚至內地都有很好的根基和認知,就算不算得上是主流也絕不是另類教學。當很多國家都對蒙特梭利不陌生的時候,香港卻明顯地落後。選擇了這個教學給孩子的我,經常被其他人投以奇怪的目光。無他,香港地根本就接受不了非傳統教學。香港人不斷說要自由人權,但對教育下一代卻偏偏選擇最不尊重人權的教學方式。看著下一代被逼著學習,而失去真正的求知欲,實在讓人心疼。 相信很多選擇了蒙特梭利教學給孩子的父母都會明白,在香港地要走這條路並不容易。雖然不易,但我相信今天的堅持會為孩子帶來美好的將來。 Playful Chaos正開設「在家蒙特梭利」工作坊,讓大家能夠瞭解如何把蒙特梭利教學理念融入日常生活裡。詳情請按這裡。

種下普通話的種子

種下普通話的種子

我家沒有人會說普通話,所以我只能靠學校的老師以及課餘活動去讓哥哥學習普通話。臨近暑假,我很努力尋找好的普通話班給哥哥,希望可以趁放假時為他種下普通話的種子。讓他覺得普通話是一種有趣的語言。我對普通話班有幾個要求: 1. 導師的發音一定要準確。 2. 導師要用心,不能馬虎了事。 3. 導師要懂得尊重孩子。 4. 課程最緊要有趣,最好是以玩樂為主。 我覺得以上要求都很基本,誰知道找起來是如此艱難。我帶著哥哥去了幾個不同的普通話班。能夠讓哥哥很開心而又想“吃回頭草”的都沒幾個。市面上很多語言班都很表面以及商業化。大部分導師們只會用普通話跟孩子唱遊,讀書,玩遊戲等等….. 但她們連與孩子的溝通方式都不懂。很明顯她們都只是被聘用,打份工而已。有些課堂則非常注重即時效果,一定要孩子當場表現,不容許他們慢慢來。想找一個真正用心去構思curriculum的地方真是少之又少。 尋尋覓覓了一段時間,都找不到適合我的教學理念的普通話班。快要放棄之際,哥哥的同學仔的媽媽介紹了Mulberry House給我。這家早教中心的教學方針是混合Montessori及Reggio Emilia教學,主張從玩樂中學習普通話。聽見這個教學方針已經讓我十分期待,於是我帶了哥哥去試堂。 Mulberry House開了不久,所以整間中心和設施都非常新。雖然地方不大,但上課的兩間課室都非常大。在等待進去課室的時候,我留意到接待處的各種東西上都貼上了一個繁體中文和拼音的小貼紙,譬如鞋架上會發現“鞋架 xie jia”。這些小小的細節都讓我覺得這家早教中心很用心。普通話導師是一位叫「董老師」的人,她出來迎接小朋友的時候,很有禮貌地與哥哥打招呼。有一點讓我特別感覺良好的是她有用心記著哥哥的中文名字。他的名字是比較難讀,所以我去過的普通話班的老師都一直記不住他的名字。記住名字是對孩子的基本尊重,所以我一直都很留意哪個老師記得住哥哥的名字。哥哥第一次上課所以不太願意媽媽離他太遠,所以我就跟著進課室上了一堂。課堂的人數適中,六位學生和一位主導老師及一位助教。哥哥是唯一的男生,其他的都是比他年長的女生。 第一時候發現周圍都是寫上了中文和拼音的物件。 玩具上也有一些拼音~ 等待上課時可以在這裏玩,哥哥很快就和同班的孩子成為了朋友。   先說一說課堂流程: 課程是1.5小時 (對,整整1.5小時是蠻長的) 35分鐘 – Circle Time 老師主導的對話,遊戲,唱歌 10分鐘 […]

從圖書館看蒙特梭利的世界

從圖書館看蒙特梭利的世界

很多人會疑問,到底蒙特梭利的學校會和其他學校有什麼分別?蒙特梭利的學生和普通學校的學生有什麼區別? 這個問題實在是非常深遠,每當有人問我這類問題時,我都覺得很難解釋給人聽。我會說,若果你能夠與一班接受了蒙特梭利教學的學生交流的話,就會體驗得到他們的與別不同。 哥哥的學校有一個小小的圖書館由一班家長以義工形式運行,本人也是義工之一。每個星期會用一個小時的時間在圖書館裡做義工。所謂義工其實是讀書給圖書館裡的學生聽,幫他們借書和還書。透過這份義工,讓我有機會接觸一班蒙特梭利學生,讓我對這個教學方針有更深入的了解。 先說一說這個圖書館的運作吧。整個圖書館都是用「Freedom within limits」的概念。(在規限中給予孩子絕對自由)學生可以自由選擇去圖書館的時間,但他們要有一條圖書館項鏈。每個班房都會有幾條圖書館項鏈,若果學生想去的時候,但沒有項鏈在班房裡的話,代表學生要等其他同學回來後才能去圖書館。同時我們管理圖書館的人可以用項鏈來分辯誰是守規則來的。這個方法讓學生們自己守規律,雖然圖書館是自出自入,但卻不是無掩雞籠。當學生進去圖書館裡,他們需要放下圖書卡和拿一把木直尺。直尺有不同的顏色,每個人都有一把用來當作書籤。因為孩子往往都忘記自己拿的書要放回什麼位置,所以木直尺可以提醒他們拿書的位置。這也是一種蒙特梭利中的Self Correction(自我修正),讓孩子對自己拿的書負責任歸還原處。 每一位年幼的孩子(三歲左右)都會由一位年長的孩子(四至六歲)帶領著去圖書館。年長的孩子會教年幼的孩子在圖書館裡做什麼,年幼的孩子會以年長的孩子為榜樣。(蒙特梭利學校時混齡教學,所以每個班都會有三至六歲的孩子。)在圖書館裡,所有孩子都會與人溝通,不會因為自己的年齡而讓他們分成黨派。我讀書給三歲孩子聽時,會有四歲,五歲和六歲的孩子走過來一起聽。他們都會有講有笑,也會跟我這個大人談天說地。每個孩子都很習慣與比自己年紀大或小的人交流。 每次做義工的時候,我都會見很多學生自己出出入入圖書館。雖然無人看管,但卻非常的有規矩。學生們會很有禮貌地問在場的家長可否讀書給他們聽。如果家長正在讀書給另一個同學的話,他們就會排隊等待。我從未見過孩子們爭吵或是在圖書館裡大鬧,對做義工的家長和同學都很有尊敬之心。從這個小小的圖書館裡,我觀看著一個小小的蒙特梭利世界。觀察到的是,孩子在一個被人尊重的環境裡,自然變成一個會尊重別人的孩子。他們從心發起去守規矩,所以他們本身很有規律。若果真的要我指出蒙特梭利的學生與普通學校的學生有何分別,我會說是那種自我控制能力非常的成熟。就算是我一個對著十個學生,我都可以應付自如。不是因為我厲害,而是因為他們都明白要別人尊重,就要先懂得尊重自己。 Playful Chaos正開設「在家蒙特梭利」工作坊,讓大家能夠瞭解如何把蒙特梭利教學理念融入日常生活裡。詳情請按這裡。 相關文章 幼兒學前教育很重要,體會蒙特梭利混齡教育 – http://bit.ly/2G5O4Hw 蒙特梭利教學vs傳統教學 - http://bit.ly/2R9nFwZ  

沒有蛋糕的生日Party

沒有蛋糕的生日Party

  幸福的香港小孩,差不多每一個都有生日party。隨著哥哥年齡的增長,朋友仔也越來越多,參加生日party的機會也變得頻密了。一年裡,平均每個月都要去至少一個生日Party。“旺季”的時候(特別多人生日的月份)更可能要每個週末都去1-2個Party。因為經常去party的關係,哥哥開始會問他的生日是什麼時候?Party會在哪裡?蛋糕會是什麼?他理所當然地認為每個人都一定會有生日party。對他來說,生日的定義好像只有party三寶,彈跳床,回禮包及特大可愛造型蛋糕。 哥哥快三歲生日時,我很煩惱是否應該為他舉辦生日party。我不介意為他準備,但我想找個方法來讓他明白「生日」的真正意義。正當我煩惱如何是好的時候,我收到學校給我的生日會邀請信。大家有小朋友上過PN或是幼稚園都應該知道學校會幫小朋友在學校裡開生日會的。生日當天會邀請父母到學校,帶上蛋糕和小食。我曾經聽過有些學校要準備很多小食給每個同學帶回家,有些卻會說不要帶食物。每間學校都不同,而我們學校給的指引是不需要蛋糕,但希望父母能給孩子準備一些照片。照片分別是孩子出生到三歲為止,一年一張照片去代表他的成長。看見學校這個請求讓我非常安心。生日party不再是只在乎切蛋糕和把回禮送來送去。而是認真地讓孩子了解「生日」到底是什麼一回事。 生日Party那天,我和老公按時到了學校。孩子們都準備好的時候,老師帶著哥哥出來迎接我們。哥哥拖著爸爸媽媽的手走進班房時,老師和孩子們都圍圈地坐在地上。哥哥坐在爸爸和媽媽中間,看得出他感到非常自豪。當我拿出他小時候的照片時,他非常興奮地告訴同學們這是小時候的他。同學們也很開心地對答著相中嬰兒到底是誰。這樣能夠讓孩子明白一個人的生日是他誕生到世上的第一天。隨著時間過去,嬰兒會長大,每一年都會有生日,每一年都大一歲。大家看完照片後就一起唱生日歌來祝福哥哥。每次生日Party拿出特大可愛造型蛋糕時都會吸引了所有孩子的目光,生日主角往往都變成了配角。而學校這個沒有蛋糕的制度讓孩子更能集中地向生日的同學表達祝福的心情。哥哥完完全全感受得到生日的意義了。

藝術無界限,請不要教我家孩子天空是藍色的

藝術無界限,請不要教我家孩子天空是藍色的

主修美術的我, 認為藝術是由一個人的經驗和心路歷程而編織出來的。畫畫技巧是可以被人教,甚至可以練習回來。可是想像力和創意力是無人能教的。除了得天獨厚的天賦以外,還需要一個不會刪掉想像空間的成長環境,這樣才能讓一個人的創作力得到解放。 我對美術班的要求很簡單,就是不要教我家孩子天空是藍色的。天空的顏色多不勝數,請大人們不要規限孩子把天空的顏色只能塗成藍色。藝術沒有正確答案,就算孩子把天空塗成綠色也不能說他們是錯的 。大人的壞習慣就是把一些所謂理所當然的答案全都告訴孩子,完全沒有讓他們發揮求知和想像力的空間。 之前參加過幾個不同的美術班都讓我大失所望,原因是因為那些美術班給孩子的自由度太低。基本上每個人都有一份套餐,每一堂都被安排了採用什麼構圖,顏色,材料,等等….  孩子的創作空間簡直是零。記得有一次,仔仔在作品上的男孩子貼上了三顆眼睛,另外一個女孩子就貼上了一顆眼睛。我完全不覺得有問題,可是那位美術導師卻走過來企圖把仔仔的作品“修正”過來,我立刻加以阻止。就算真實生活裡沒有三眼仔和單眼妹,我們又為何要在孩子的想像力加上一個界限呢?連藝術品上都沒有發揮想像力的自由的話,孩子將來的創作力高極有限! Cooking Class時做的鬆餅 Cooking也需要很多創作力,所以我也會採取由孩子主導的方法。以上這幅相是Cooking Class時影的。上面的鬆餅是坐對面的同學仔的作品,整齊得來有板有眼,可以看見是要做”Rudolph the red nose reindeer”。當然,同學仔的作品有絕大部分是大人幫手的,基本上孩子擺放的眼睛,鼻子,耳朵全都被大人改過來。作品變得非常理所當然,甚至與班裏的所有同學都一模一樣。相對地下面的是仔仔的傑作,我完全沒有幫他手,任由他喜歡去把鬆餅做成他想像的Rudolph。仔仔的作品非常“出眾”,你要說醜都可以….. 不過我卻很喜歡看著他小心翼翼地做著自己的鬆餅的模樣。他很欣賞自己的作品,試問我怎麼會忍心去改動他的心血結晶呢?同樣道理,試問我怎麼會忍心去改動他的藝術作品呢? 要找孩子主導的畫室不容易。我一直都找不到,所以都差不多要放棄…. 直到最近認識了一位Montessori準導師的媽媽,她極力推薦我去一間位於中環叫Arts Edge的畫室。既然一位Montessori準導師說這家畫室很有Montessori風格,我就決定帶仔仔去試試看。若果你追求名氣導師或是證書課程,這家畫室不適合你。但若果你是想孩子玩得開心,培養喜歡藝術的心多過培養技巧的話,這裡會讓你很滿足。這裡是由兩位年輕的女孩開的畫室。她們都是為了讓孩子畫得開心而開設了這家畫室。她們任由孩子用材料,任由孩子在畫紙上畫。導師不會給孩子任何sample去跟著畫,也不會規定他們畫的內容。畫畫的時候還會有不同的材料,譬如咖啡豆,酒 ,棉花等等…. 有點像是sensory play加messy play。當孩子發揮完創作的時候,導師會幫孩子把作品整理,再幫他們加個畫框和絲帶。在家裡好好地掛起孩子的作品,讓他們知道作品被重視和尊重才會更想努力創作。雖然畫畫的地方不算大,不過有足夠空間讓孩子跑來跑去。仔仔比較怕陌生地方,本來以為他第一次試堂會不太說話,誰料到他見到一頭紫色頭髮的Miss Canace會不斷說話。相信仔仔是因為自由度夠高,所以沒有壓力。沒有壓力就自然會開心大聲講話~   用不同的材料來畫畫~   仔仔不忘玩樂其中~ 導師完全沒有阻止他的自由發揮。   非常適合2-3歲的小手去用的石頭蠟筆。 […]

實而不華的「幼潛」

實而不華的「幼潛」

  不經不覺妹妹已經6個月大了~ 因為是第二個孩子的關係,報讀Playgroup的心情都輕鬆過哥哥那時很多。這次為妹妹挑選了的playgroup是Pario兒童親職教育中心的幼兒潛能訓練課程(「幼潛」)。Pario不是什麼有名學校辦的Playgroup,而是香港基督教會所開辦的課程。專為教導父母如何幫助幼兒發展潛能而辦的課程。如果你只是想為孩子找個Playgroup唱遊玩玩,而且大部分時間都不是父母自己帶孩子上課的話,這課程不適合你。如果你是有心學習如何輔助孩子去成長,會努力在家和孩子做各種活動和練習,這課程非常適合你。 先說說我如何得知「幼潛」這個親子課程吧。哥哥1歲未到的時候,我曾經帶他到Bebegarten上堂。(這裡可以看之前寫關於這playgroup的post)那時候遇見了一位8個月大,卻有20多磅重的小男孩。那個小男孩到了8個多月都完全爬不動,讓他媽媽非常擔心。跟這位小男孩一起上堂時,看得出他因為體重的關係而導致大肌肉發展比較慢。雖然是這樣,在我們一起上堂的三個月裡,我看見小男孩的大肌肉發展突飛猛進,未足一歲的時候,終於可以爬來爬去。看見小男孩有如此大進步,我就問他媽媽用了什麼方法。原來她帶了小男孩去上「幼潛」。聽她說完這個課程如何教父母去輔助幼兒的潛能發展之後,我很有興趣去試試。可是當時仔仔的playgroup已經排得密麻麻,所以我都沒有機會帶他去。現在妹妹到了適合去上課的年齡,我就把握機會帶妹妹去試試看! 「幼潛」非常認真,開課前會邀請報讀了的父母們去參加一個簡介會。1個小時的簡介會裡解釋了何謂「幼潛」,父母的角色,導師的背景,課程的內容等等…. 做事認真,讓人感覺到她們的教育熱誠。整個課程是教育父母,就算孩子不上課也沒關係,主要是父母需要學會如何幫助孩子全人發展。這課程與我的育兒宗旨很相近,發展的方向也跟Montessori接近,包括大小肌肉,語言,自理能力,感官,以及社交發展。 上課用的是廣東話,導師們不是什麼外國人或是流利普通話的教師,而是非常親切的前或現役社工,是很有經驗的姨姨們(大概40多歲)。課室是非常普通的房間,用的教具也不是什麼名牌。雖然看似平平無奇,但卻是真材實料! 第一天上課給我的印象是,實而不華。一堂課是60分鐘,頭15分鐘是自由遊戲,讓導師觀察寶寶們的發展進度,繼而教父母如何幫助孩子發揮潛能。然後15分鐘由導師教父母如何與孩子練習。5分鐘休息後再玩15分鐘。然後最後5分鐘讓父母們互相交談,交換湊仔心得。班級分得很小,每班的年齡差距不多過三個月。因為嬰兒在短短的幾個月裡發展會有很大差別,所以班級也分得小一點來集中教學。 導師會教父母用許多日常生活中的用具來和寶寶玩。譬如用軟毛牙刷按摩腳板底,刺激孩子反射神經,用瑜珈波來鍛鍊孩子的平衡力。所有活動都是簡單實惠,寶寶又玩得開心。老實說,我覺得「幼潛」和另一個叫Pekip的playgroup很相似。做的活動都差不無幾。分別只是導師,一個是外國人,另一個是本地人。價錢方面卻差一半有多!「幼潛」很經濟,每堂不過是$220。若果懂得廣東話的話,我絕對推薦「幼潛」! 就這樣,妹妹開始了差不多一個月的Playgroup生涯。每次上「幼潛」的時候,她都很努力。大肌肉發展明顯有進步,慢慢開始坐得穩~ 雖然未開始爬,但看得出她的手臂和腰都很有力!平時在家裡沒有太多時間和觀察妹妹,到了「幼潛」便發現她的潛能無限!作為媽媽要努力拿出多點時間和她在家裡練習,令妹妹可以從遊戲中學習~   其他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香港的蒙特梭利學校 24種家裡玩得開心的玩法 如何育成愛吃的小孩? BLW食物的煮法 如廁訓練七大規條 – 開始Potty Train前一定要知道!

培育想學,想問的好奇心吧!

培育想學,想問的好奇心吧!

  International Montessori School (IMS) 是香港唯一有小學部門的Montessori學校。自從參加了Open house之後,我就一直希望仔仔可以進這家學校讀。之前的Blog post都有分享我參加Open house之後的看法。在仔仔不到三個月大的時候我便遞交了Application form。這是我最早報名,同時也是最貴Application fee的一家學校。Application fee要$2000…. 每個人都一定有Assessment機會。(Montessori不用Interview這個字而是用Assessment,因為學校是要觀察小孩是否適合Montessori教學而不是挑選最“醒目”或是最有表現的孩子。)雖然$2000好貴,不過為了仔仔我一定要報! 報名後就是等待Assessment的日子來臨。IMS沒有Playgroup,最早的課程是Foundation Programme(2-3歲) ,當孩子夠2歲的時候,每年3月左右就會收到Assessment安排的通知。在等待的期間,我會留意不同forum和Facebook groups討論有關IMS的話題。基本上全部有孩子在IMS就讀的父母都對間學校有讚無彈。一些會作出負面批評的都是沒有讓孩子去這家學校的父母。這個情況讓我對間學校更有信心。如果父母對Montessori教學沒有知識或是沒有信心的話,真的不要送孩子到Montessori學校。否則會對學校有很多不滿,繼而造成不良的學習氣氛。 來到了9月,仔仔很開心地開始了他真正的Montessori學習生涯。上學第一天陪了他30分鐘,之後便已經開始獨立上課。對於獨自留在陌生環境和人群中,仔仔會有分離焦慮是免不了。每天進課室之前都會哭一會,雖然哭不夠2分鐘就停止,不過看見都心痛。最後仔仔哭到第四天就沒有再哭了。還會連頭也不回地自己走進班房….. 讓我安慰的同時又有點失落。我家孩子真的長大了。 仔仔上學非常開心,變得更加活潑開朗,交際能力也明顯提高了。學到的事情多了,仔仔的獨立思想也越來越強。他開始會問很多問題,雖然還是很基本程度,全都是what, where, when, 但已足夠讓我明白他對周邊的事物充滿著好奇心。學習不是為了考試,而是為了填滿自己的好奇心。我相信Montessori教學可以讓人保持想學,想問的態度。與其用填鴨式來逼孩子死背書,培育一顆好奇心然後等孩子發自內心地去尋求知識好多了。 但願仔仔可以培育出想學,想問的好奇心!

2歲人仔的暑假 ~ 最緊要玩…食…休息…

2歲人仔的暑假 ~ 最緊要玩…食…休息…

暑假原本就是用來玩…食…休息…再不斷玩….食…休息…. 不知從何時開始,港孩的暑假變成速成班的黃金檔期。每天學幾樣興趣班和補習,放暑假比上學還要辛苦。我希望仔仔的暑假可以保持童真,所以盡量讓他每天都是玩…食…休息… 去完沖繩之後,我們就留在香港過非常悠長的暑假~ 我沒有安排密麻麻的summer course給仔仔。只是參加了Kids’ Gallery兩個星期的summer camp(因為仔仔很喜歡唱歌跳舞,所以我想讓他嘗試Musical Theatre班)其他時間都是安排多點play date和帶他出去玩多點。 先分享下Kids’ Gallery的Summer Camp吧~ 我們參加的是Musical Theatre Junior班。每天1個小時的課,適合2.5-3.5歲,由孩子自己單獨上堂。一班有8-12個小孩,課堂上會有一位教師和兩個助教。本人很喜歡這個班的curriculum,有演戲,唱遊,跳舞。教師能夠帶領孩子去發揮想像力,譬如他們會派出一個紙筒讓孩子想像它能用來做什麼。孩子會用來當帽子,電話筒,鞋子等等…. 仔仔也非常樂在其中。但是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暑期班的教師質素完全沒有保證。第一個禮拜的教師非常好,但到了第二個禮拜的教師….我實在不宜置評。明明是同樣的course,有經驗和沒有經驗的教師教竟然可以相差這麼遠。仔仔很喜歡第一位教師,可是到了第二位教師上陣,他就不再喜歡去Musical Theater班了。實在是可惜~ 另一個問題是分離焦慮。基本上所有同學都滿3歲,已經上PN了,所以大部份小孩都沒有分離焦慮。唯獨有幾個比較不穩定,仔仔是其中一個。他是班上最年少的一個,未足2.5歲…. 而且他從來沒有去過Kids’ Gallery,對環境,教師,朋友仔等等…. 全都不熟悉。要我貿貿然放下他一個人在這個陌生環境中是不太可能。(之前在ITT有熟悉的課室和教師陪同,他不會哭著找我是比較正常。) 如我所料,他看見我離開課室就會哭。只要我坐在課室的角落就不哭。我不怪他,反而覺得他算是非常獨立。就算我在課室裏,他不會只黏著我而是會開心參與整個課堂。 總好過有些同學仔因為分離焦慮而只黏著2位助教,不肯參與課堂。而且學校看似不太會應乎分離焦慮的孩子,因為他們的方法就只是兩位助教負責抱著哭鬧的孩子。暑假的關係,學校請了一大堆沒有經驗的暑期工來當助教。沒有經驗的她們,有些對著大哭的孩子發呆或是不知所措。用的方法其實是Cry it out….  第一堂的時候完全失控…. 不過幾堂之後就好點。畢竟這不過是暑期班,何必逼孩子獨自上課呢~ 就算教師不太想我留在課室裡,我還是會留在課室裡直到仔仔ready為止。至於下一年我會不會報這裡的Summer Course,我想是不會…. 不過我會考慮報Regula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