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cess Art 重視「過程」的美學,重視「過程」的教養

Process Art 重視「過程」的美學,重視「過程」的教養

 Process Art 重視「過程」的美學,重視「過程」的教養 一般教育追求的都是成績,學習的過程根本不重要,因為大家都只看著成績表做人。 選擇了蒙特梭利教學的家長應該都不太接受這一套只重視成績,卻忽略了過程的教學方式。對於成長中的孩子來說,經歷「做」的過程才是真正需要的學習。 藝術是經常被忽略了過程的一項,父母帶孩子去畫畫班時,往往都會注重畫出來的作品好看與否。我本身是修讀藝術,所以對於「教畫畫」這方面的要求與很多家長都不同。我只是想找一家重視創作過程的Process Art Studio,但實際上是少之又少。 Process Art與蒙特梭利的教學方向非常近似,都是基於尊重孩子自我發展而實行的教學方法。試想想,你希望孩子懂得畫100幅一模一樣的完美複製品,還是100幅各有瑕疵卻是憑著自己的努力和心思,思考出來的作品呢?我是後者。我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藝術細胞,而且每個人都要有機會享受創作過程。藝術從來都不需要被批評,就像每一位孩子成長發展從來都不需要被人評論! 什麼是Process Art? 大家對孩子們學習藝術所認知是否都是帶他們上堂,然後老師拿出今堂製成品是什麼模樣,再發出指示如何一步一步的製作。到最後大家聚在一起做個presentation給老闆們(父母)看看呢? 其實大家有沒有想過這種做法除了對他們的技能有用之外,對於腦部創意發展其實沒有什麼用處。如果你想自己的孩子能夠從學習藝術中得到腦部發展,那麼可能你需要了解什麼是Process Art。 簡單來說,Process Art 是一種兒童主導,鼓勵自主思維和自我發掘的藝術創作過程。在Process Art的世界裡,每一件製成品都應該擁有個人元素而不應重複。簡單來說,Process Art 是一種開放式製作過程的學習方法。 當然,開放不代表放肆亂來,是在有規則地自由發揮。(參考Freedom within Limits)通常都會有輔導員(或是父母)從旁輔佐引導。輔導員的的責任是給確保孩子的安全,使用一些準備好的工具和介紹它們的用途。之後就會讓孩子們發揮創意,創作屬於自己的作品。 輔導員的角色: 為孩子準備創作的地方 確保兒童的安全 按孩子年齡提供適合的用具和物料 在孩子有需要時給予輔助,引導及啟發孩子自己思考和創作 示範新的用具和物料的使用方式,不過最終如何使用都取決於孩子 […]

活在數碼時代的家長,如何幫助孩子自律地使用電子產品

活在數碼時代的家長,如何幫助孩子自律地使用電子產品

孩子開始了小學生活,有了新的教師,朋友,教室,科目,每一樣新事物都讓孩子興奮無比。當中最讓他期待的是「電腦科」。我是一個企圖把電子用品減到最低程度的家長。孩子不能拿著手機,孩子不能碰電腦,孩子不能看平板電腦,甚至連電話也是進了小學才開始會打。進了小學的孩子接觸很多比他年長,同齡或是年幼的孩子們都更會使用數碼科技。我的孩子猶如一個「大鄉里」,這才發現自己把孩子的數碼時代延遲了很多。 有沒有後悔延遲了孩子,讓他跟不上時代發展?完全沒有啊!孩子要學會用電腦手機這些電子產品,簡直是不費吹灰之力,轉眼間就學會怎麼使用。不過我們生於科技創新的時代裡,就算自己認為是不安全或是對腦部發展不好,孩子都是必須要用電腦的。(兒童早期發展階段真的可免則免)孩子已經六·歲,是時候相信自己培養他的自主性和自律性會派上用場。與其一味地隔離,不如讓孩子明白在有規限的範圍內,他有自由去用電腦或是電子產品。 以下是讓小學生對電子產品有自律性的使用方法: 多引導,少監管 與孩子一起設定使用電腦或是電子產品的日期,時間及內容。一起設定的話,孩子會覺得自己有自主權,而且大家都有清晰的標準去遵守。家長要相信孩子是有自我控制能力,孩子得到家長的信任是不會輕易背棄的。 知己知彼 若要引導孩子,家長必須要清楚明白孩子用電子產品的用途和內容。我們家長也要與時並進,學習孩子之間所流行的程式或是遊戲。(個人依然堅持小學生不應使用任何社交媒體) 自我保護 引導孩子明白互聯網的危險性,學會保護自己,保護他人。若有必須要制止的行為,家長要清楚解釋當中因由。保持開放態度,鼓勵孩子多分享自己的網上經驗,遇到問題可與家長談論。(建議大家利用一家人吃飯的時候暢談) 以「家」為中心 現在的互聯網有太多資訊,也有太多不實的內容。孩子必須要明白自己是家的一份子,我們應一起堅守「家」的信念和原則。 做個好榜樣 家長也要有自律性,認清自己是否過度使用電子產品。我們是孩子的榜樣,不想孩子成為低頭族,家長應先做好榜樣。 舒適環境 電腦應放置在大廳裡,提供合適高度的檯面與椅子,充足光線。盡量不要讓孩子待在房間裡使用電子產品。 作為一個現代家長面對著變化萬千的數碼時代,要拿捏自由與規限的中間點並不是易事,但我們還是要相信孩子只要有適當的引導便會自律。 【線上課程】 📖 Playful Chaos「在家蒙特梭利」線上課程現已推出!安享在家也能學習如何把蒙特梭利教學理念融入日常生活裡。當中也包含了正向教養的介紹和應用方式!免費試聽及詳情請按這裡 😴 Playful Chaos「嬰幼兒健康睡眠學習」線上課程現已推出!安享在家也能學習如何以正向教養為基礎,協助嬰幼兒建立健康睡眠。免費試聽及詳情,請按這裡 相關文章 「公仔箱」的魔力 – http://bit.ly/2B2eXv0 想孩子自律,首先要學會「自由與規限」- http://bit.ly/2Em3NFs

十個讓孩子學藝術的理由

十個讓孩子學藝術的理由

現今社會非常實際,沒有實際用途的科目都只有空餘時間才學。很多人都認為藝術太虛無,所以往往都是被放到最低位置。其實藝術對孩子的各方面發展都發揮著很大的效用, 請大家不要忽略藝術的重要性。 學藝術的十大理由 開發創意力 – 擁有想像力才能發揮創意。試問要是牛頓沒有幻想蘋果為何不浮在空中裡的話,他又怎會發現地心引力呢? 有助學業成績 – 藝術讓孩子的腦部得到全面發展。若大家留意下,很多出眾的研發者都會有一定的藝術觸覺。譬如Steve Jobs修讀英語書法啟發他對Apple商品的美感有一份執著。 小肌肉發展 – 藝術很靠一雙手去創作,靈敏的手指對孩子的學業有絕大幫助。考試寫字快點都已經有優勢。 增強自信心 – 先不要理會作品能否參賽影獎。孩子能夠獨自完成一件藝術品,彈奏一篇曲子,演繹一段話劇等等,全都是增強自信心的最直接方法。 視覺學習 – 除了數字和文字之外,世上充滿著圖案,畫面,片段等視覺資訊,孩子學會分析才能發揮潛能。 提升決斷力 – 藝術需要孩子做出決定。要用藍色還是黃色去表達呢?這幅畫是時候收筆還是繼續畫下去呢?藝術讓孩子作出無數的決定,同時提升了決斷力。 訓練毅力 – 藝術除了天賦,毅力也是不能缺少。就算是天才鋼琴家也要不斷苦練才有成果。 增強專注力 – 藝術能夠讓人融入,讓人不知不覺地把專注力提升到另一境界。專注力高的人在各方面的表現都會更為優秀。 群體合作精神 – […]

孩子畫畫測智能

孩子畫畫測智能

英國的倫敦大學國王學院 (King’s College London) 的心理學家做了一個研究。研究為15,000名4歲小童畫作進行分析。研究員為15,000名孩子的人物畫作出評分。評分是以能否畫出分明的人體五官及特徵為準,如頭,鼻子,耳朵,頭髮,身體,手,腳等等都是評分基準。人體比例不是評分因素,但若孩子會畫衣服也會加分。孩子完成畫作的同時做了智能評估測試,到了14歲時再做一次智能評估測試。研究結論是若孩子能夠畫出清晰的人體結構,孩子在智能測試得到的分數也是偏高。研究更發現分數高的孩子們到了青年時期的表現也是較為出眾。 以下圖片能讓大家更瞭解評分標準。     左邊的畫是4分,右面的畫是10分。 研究學者說道: “ 畫畫能夠反映人的腦部映像。若能夠把看見的人物用筆來呈現在紙上,代表著孩子有一定的智能去處理大腦所收到的訊息。   若家長們發現孩子不是特別精於畫畫也不必擔心。有無數因數可以影響孩子的智能發展,而觀察及呈現在紙筆上只是其中一種方法。   我們沒有證明畫畫能夠讓孩子更聰明,但畫畫能夠讓孩子更精於觀察周邊事物。若孩子喜歡畫畫就任由他們畫就好了。“ 若你的孩子是4歲而家裡佈滿著畫作的話,請留意一下~ 你可能會發現孩子的天賦潛能啊! 研究發表於 Psychological Science

種下普通話的種子

種下普通話的種子

我家沒有人會說普通話,所以我只能靠學校的老師以及課餘活動去讓哥哥學習普通話。臨近暑假,我很努力尋找好的普通話班給哥哥,希望可以趁放假時為他種下普通話的種子。讓他覺得普通話是一種有趣的語言。我對普通話班有幾個要求: 1. 導師的發音一定要準確。 2. 導師要用心,不能馬虎了事。 3. 導師要懂得尊重孩子。 4. 課程最緊要有趣,最好是以玩樂為主。 我覺得以上要求都很基本,誰知道找起來是如此艱難。我帶著哥哥去了幾個不同的普通話班。能夠讓哥哥很開心而又想“吃回頭草”的都沒幾個。市面上很多語言班都很表面以及商業化。大部分導師們只會用普通話跟孩子唱遊,讀書,玩遊戲等等….. 但她們連與孩子的溝通方式都不懂。很明顯她們都只是被聘用,打份工而已。有些課堂則非常注重即時效果,一定要孩子當場表現,不容許他們慢慢來。想找一個真正用心去構思curriculum的地方真是少之又少。 尋尋覓覓了一段時間,都找不到適合我的教學理念的普通話班。快要放棄之際,哥哥的同學仔的媽媽介紹了Mulberry House給我。這家早教中心的教學方針是混合Montessori及Reggio Emilia教學,主張從玩樂中學習普通話。聽見這個教學方針已經讓我十分期待,於是我帶了哥哥去試堂。 Mulberry House開了不久,所以整間中心和設施都非常新。雖然地方不大,但上課的兩間課室都非常大。在等待進去課室的時候,我留意到接待處的各種東西上都貼上了一個繁體中文和拼音的小貼紙,譬如鞋架上會發現“鞋架 xie jia”。這些小小的細節都讓我覺得這家早教中心很用心。普通話導師是一位叫「董老師」的人,她出來迎接小朋友的時候,很有禮貌地與哥哥打招呼。有一點讓我特別感覺良好的是她有用心記著哥哥的中文名字。他的名字是比較難讀,所以我去過的普通話班的老師都一直記不住他的名字。記住名字是對孩子的基本尊重,所以我一直都很留意哪個老師記得住哥哥的名字。哥哥第一次上課所以不太願意媽媽離他太遠,所以我就跟著進課室上了一堂。課堂的人數適中,六位學生和一位主導老師及一位助教。哥哥是唯一的男生,其他的都是比他年長的女生。 第一時候發現周圍都是寫上了中文和拼音的物件。 玩具上也有一些拼音~ 等待上課時可以在這裏玩,哥哥很快就和同班的孩子成為了朋友。   先說一說課堂流程: 課程是1.5小時 (對,整整1.5小時是蠻長的) 35分鐘 – Circle Time 老師主導的對話,遊戲,唱歌 10分鐘 […]

藝術無界限,請不要教我家孩子天空是藍色的

藝術無界限,請不要教我家孩子天空是藍色的

主修美術的我, 認為藝術是由一個人的經驗和心路歷程而編織出來的。畫畫技巧是可以被人教,甚至可以練習回來。可是想像力和創意力是無人能教的。除了得天獨厚的天賦以外,還需要一個不會刪掉想像空間的成長環境,這樣才能讓一個人的創作力得到解放。 我對美術班的要求很簡單,就是不要教我家孩子天空是藍色的。天空的顏色多不勝數,請大人們不要規限孩子把天空的顏色只能塗成藍色。藝術沒有正確答案,就算孩子把天空塗成綠色也不能說他們是錯的 。大人的壞習慣就是把一些所謂理所當然的答案全都告訴孩子,完全沒有讓他們發揮求知和想像力的空間。 之前參加過幾個不同的美術班都讓我大失所望,原因是因為那些美術班給孩子的自由度太低。基本上每個人都有一份套餐,每一堂都被安排了採用什麼構圖,顏色,材料,等等….  孩子的創作空間簡直是零。記得有一次,仔仔在作品上的男孩子貼上了三顆眼睛,另外一個女孩子就貼上了一顆眼睛。我完全不覺得有問題,可是那位美術導師卻走過來企圖把仔仔的作品“修正”過來,我立刻加以阻止。就算真實生活裡沒有三眼仔和單眼妹,我們又為何要在孩子的想像力加上一個界限呢?連藝術品上都沒有發揮想像力的自由的話,孩子將來的創作力高極有限! Cooking Class時做的鬆餅 Cooking也需要很多創作力,所以我也會採取由孩子主導的方法。以上這幅相是Cooking Class時影的。上面的鬆餅是坐對面的同學仔的作品,整齊得來有板有眼,可以看見是要做”Rudolph the red nose reindeer”。當然,同學仔的作品有絕大部分是大人幫手的,基本上孩子擺放的眼睛,鼻子,耳朵全都被大人改過來。作品變得非常理所當然,甚至與班裏的所有同學都一模一樣。相對地下面的是仔仔的傑作,我完全沒有幫他手,任由他喜歡去把鬆餅做成他想像的Rudolph。仔仔的作品非常“出眾”,你要說醜都可以….. 不過我卻很喜歡看著他小心翼翼地做著自己的鬆餅的模樣。他很欣賞自己的作品,試問我怎麼會忍心去改動他的心血結晶呢?同樣道理,試問我怎麼會忍心去改動他的藝術作品呢? 要找孩子主導的畫室不容易。我一直都找不到,所以都差不多要放棄…. 直到最近認識了一位Montessori準導師的媽媽,她極力推薦我去一間位於中環叫Arts Edge的畫室。既然一位Montessori準導師說這家畫室很有Montessori風格,我就決定帶仔仔去試試看。若果你追求名氣導師或是證書課程,這家畫室不適合你。但若果你是想孩子玩得開心,培養喜歡藝術的心多過培養技巧的話,這裡會讓你很滿足。這裡是由兩位年輕的女孩開的畫室。她們都是為了讓孩子畫得開心而開設了這家畫室。她們任由孩子用材料,任由孩子在畫紙上畫。導師不會給孩子任何sample去跟著畫,也不會規定他們畫的內容。畫畫的時候還會有不同的材料,譬如咖啡豆,酒 ,棉花等等…. 有點像是sensory play加messy play。當孩子發揮完創作的時候,導師會幫孩子把作品整理,再幫他們加個畫框和絲帶。在家裡好好地掛起孩子的作品,讓他們知道作品被重視和尊重才會更想努力創作。雖然畫畫的地方不算大,不過有足夠空間讓孩子跑來跑去。仔仔比較怕陌生地方,本來以為他第一次試堂會不太說話,誰料到他見到一頭紫色頭髮的Miss Canace會不斷說話。相信仔仔是因為自由度夠高,所以沒有壓力。沒有壓力就自然會開心大聲講話~   用不同的材料來畫畫~   仔仔不忘玩樂其中~ 導師完全沒有阻止他的自由發揮。   非常適合2-3歲的小手去用的石頭蠟筆。 […]

2歲人仔的暑假 ~ 最緊要玩…食…休息…

2歲人仔的暑假 ~ 最緊要玩…食…休息…

暑假原本就是用來玩…食…休息…再不斷玩….食…休息…. 不知從何時開始,港孩的暑假變成速成班的黃金檔期。每天學幾樣興趣班和補習,放暑假比上學還要辛苦。我希望仔仔的暑假可以保持童真,所以盡量讓他每天都是玩…食…休息… 去完沖繩之後,我們就留在香港過非常悠長的暑假~ 我沒有安排密麻麻的summer course給仔仔。只是參加了Kids’ Gallery兩個星期的summer camp(因為仔仔很喜歡唱歌跳舞,所以我想讓他嘗試Musical Theatre班)其他時間都是安排多點play date和帶他出去玩多點。 先分享下Kids’ Gallery的Summer Camp吧~ 我們參加的是Musical Theatre Junior班。每天1個小時的課,適合2.5-3.5歲,由孩子自己單獨上堂。一班有8-12個小孩,課堂上會有一位教師和兩個助教。本人很喜歡這個班的curriculum,有演戲,唱遊,跳舞。教師能夠帶領孩子去發揮想像力,譬如他們會派出一個紙筒讓孩子想像它能用來做什麼。孩子會用來當帽子,電話筒,鞋子等等…. 仔仔也非常樂在其中。但是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暑期班的教師質素完全沒有保證。第一個禮拜的教師非常好,但到了第二個禮拜的教師….我實在不宜置評。明明是同樣的course,有經驗和沒有經驗的教師教竟然可以相差這麼遠。仔仔很喜歡第一位教師,可是到了第二位教師上陣,他就不再喜歡去Musical Theater班了。實在是可惜~ 另一個問題是分離焦慮。基本上所有同學都滿3歲,已經上PN了,所以大部份小孩都沒有分離焦慮。唯獨有幾個比較不穩定,仔仔是其中一個。他是班上最年少的一個,未足2.5歲…. 而且他從來沒有去過Kids’ Gallery,對環境,教師,朋友仔等等…. 全都不熟悉。要我貿貿然放下他一個人在這個陌生環境中是不太可能。(之前在ITT有熟悉的課室和教師陪同,他不會哭著找我是比較正常。) 如我所料,他看見我離開課室就會哭。只要我坐在課室的角落就不哭。我不怪他,反而覺得他算是非常獨立。就算我在課室裏,他不會只黏著我而是會開心參與整個課堂。 總好過有些同學仔因為分離焦慮而只黏著2位助教,不肯參與課堂。而且學校看似不太會應乎分離焦慮的孩子,因為他們的方法就只是兩位助教負責抱著哭鬧的孩子。暑假的關係,學校請了一大堆沒有經驗的暑期工來當助教。沒有經驗的她們,有些對著大哭的孩子發呆或是不知所措。用的方法其實是Cry it out….  第一堂的時候完全失控…. 不過幾堂之後就好點。畢竟這不過是暑期班,何必逼孩子獨自上課呢~ 就算教師不太想我留在課室裡,我還是會留在課室裡直到仔仔ready為止。至於下一年我會不會報這裡的Summer Course,我想是不會…. 不過我會考慮報Regula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