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粉彩親子母親節活動 Pastel Nagomi Art for Mothers Day

和諧粉彩親子母親節活動 Pastel Nagomi Art for Mothers Day

與孩子一起經歷就是增進親子關係的最佳方式。這次與孩子一起享受和諧粉彩的過程,準備送給媽媽們的禮物 ❤️ 祝大家母親節快樂! 【文章】 ★ 十個讓孩子學藝術的理由 ★ 孩子畫畫測智能 #mothersday #pastelnagomiart #和諧粉彩 #親子活動 #親子和諧粉彩 #母親節 #親子關係 #playfulchaos #kidsart

簡易8步為孩子充滿打造啟發性的家

簡易8步為孩子充滿打造啟發性的家

為了讓孩子成長為一名快樂,好奇,獨立的人,家長們都悉心照料並想把最好的都給孩子。用心設計的環境能啟發孩子天生愛玩樂學習的才能,更能鼓勵獨立玩樂,不需要過份依賴大人的陪伴。「家」對孩子來說是最重要的場所,所以家的環境設計必須是充滿啟發性。以蒙特梭利,玩樂學習,正向教養為基礎,分享如何打造充滿啟發性的家!

在家實行蒙特梭利,「物質」是次要「心態」才是最重要

在家實行蒙特梭利,「物質」是次要「心態」才是最重要

每當父母談論蒙特梭利教學,大多數都會聯想到蒙特梭利的教具如Pink Tower,Sensory Blocks等等。但實際上父母應注重的是如何實行而不是用什麼來實行蒙特梭利教學。雖然我們選擇的教具和用具確實會影響一個蒙特梭利環境,但若父母的心態不正確,就算有豐富資源和昂貴教材都只會是「半桶水」的蒙特梭利教學。教養寧願有正確的心態,物質是次要。

讓教養回歸簡單

讓教養回歸簡單

我們有幸誕生於一個經濟較富裕、科技更發達的社會,而下一代的小朋友更甚,雖說是比上一代少了只關注溫飽和基本生活需要的問題,但卻衍生了另一類的問題,例如有像生活得像公主和王子般的港孩出現,到底是好事或壞事? 現代社會以謀利為主,我們雖活得更豐足,但物慾卻更多,為了維持和追求物質生活的需要,很多父母即使生了小孩後,仍要繼續工作,因此要讓其他人擔起幫忙照顧孩子的責任,導致孩子的一天裏有大部分時間都見不到父母;而父母為了補償孩子,便不吝嗇於孩子很多物質方面上的需要,加上科技日新月異,新產品、新娛樂、新玩具以光速形式出現,當父母買完一樣後,便再繼續忙碌工作,以金錢來滿足孩子的下一個需求。此外,這講求需要不斷進步的社會,不讓人有一刻停下來,這便造成父母害怕孩子長大後沒有競爭力,於是不斷為孩子報讀永無盡頭的補習班和興趣班來催谷孩子,而從沒有讓孩子有機會享受童年和享受生命。 我們這個消費性的社會的模式,就是只是工作更多,賺更多錢,買更多身外物或參加更多活動,然後一直在惡性循環。這個富足的社會,是可能比以往給了我們更加多的東西,但同時那個多卻是過多的物質、過多的選擇、過多的資訊、過多的快速、過多的刺激、過多的壓力;以為這樣的社會會給我們更多的安全感嗎?絶對不是。越擁有得多,其實越怕會失去,因此這些的過多令父母們為孩子增添了很多額外的壓力和焦慮,這些外來的刺激便是造成越來越多孩子「失調」的原因。也許很多父母期待自己的孩子能青出於藍,比自己更優秀,甚至要他們完成父母未完成的夢想,但所謂的優秀,其實就是用名和利做標準,不容許小孩做真正的自己。追求更多知識沒有錯,追求才藝沒有錯,只是大前提是要在孩子有興趣下才去追求,而不是為了滿足父母的虛榮心和為了得到名次、獎狀或證書。要小小的人兒一直過着不斷追逐,卻可能不知道是追逐甚麼的情況下勉強學習,真的是太累人了。當中他們要承受的焦慮感、挫折感、自卑感,父母願意跟他們分擔嗎?還是當他們有時候失手做得不好時,還要承受不斷的怪責,這是否一種心靈上的虐待呢?孩子一直在這個環境下長大,會是真的快樂嗎?心靈上真的安定和富足嗎? 如果孩子真的熱愛學習和才藝,而不是熱愛這些事背後所帶來的名利,那個純正的意圖其實便是一種在平凡中卻偉大的心態,若以這心態活每一天,則平凡的每一天都是會好日子和快樂的日子,這不正正就是符合當初孩子在產房出世時,每對父母看到孩子第一眼時,心裏那個希望孩子肥肥白白,健健康康地長大的願望嗎? 父母們要想想到底這樣的教養方式是否本末倒置了,原以為給小孩更多,他們會更好更快樂,但事實卻是造成他們更多的不幸,那麼當初生孩子的初心是否已被污染了?當父母不斷要孩子過一種複雜的生活,小孩亦變得很複雜,身心難以安定,他們不但吸收了父母的價值觀,未必學懂到底甚麼是滿足感,亦會以為生命只是一場不斷競爭和獲取的過程;更多的玩具、更多的圖書、更多的新玩意,真的是他們需要嗎?還是只是為他們帶來無謂的刺激? 若父母願意簡化,過越簡單和不盲目追求物質的生活,反而小孩能回歸單純,沒有不斷追求的心態,傾向感恩所擁有的一切,以簡單的心態來過日子,而家庭氣氛亦會更和諧、更親密。 生活不是用來追趕,而是要回到當下來感受,其實是可以很簡單,若父母願意放慢腳步,放下焦慮的態度,回歸簡單,便能為孩子造就一個理想及滋養的成長環境,以適合的步調,探索他們的世界,讓他們的角色、韌性、幸福感自然浮現。 多一點時間與空間,少一點速度與雜亂,開始讓孩子學習過着平凡但滿足喜悅的生活,成為一個經常感恩的人。

養成感恩的習慣

養成感恩的習慣

近期看報導有感家長的投訴成風,動輒很小的事都會對老師或學校作出無理的投訴,例如投訴老師產假太長或老師把小孩散亂的鬢辮梳成馬尾太馬虎,這不難預見他們的小孩很有機會延續這種投訴文化。 如果父母的態度一直傾向投訴而不是感恩,背後隱藏着父母認為自己比其他人高人一等的信念,要求全世界符合自己的要求和標準才行,也喜愛把責任推在別人身上。 明白這年頭父母把自己的子女當作掌上明珠,想把最好的給予他們,但這不等於凡跟自己子女成長中有關的人物都能無理批判或投訴。不合理的當然要出聲,但在沒有危及自己子女的情況下,不斷的投訴真的有用嗎?投訴之前又有否先考慮對方的立場?每個人、每份工作都有各自的難處,沒有可能去滿足所有人的要求,一味投訴一味給別人壓力並不會令事情改進,若父母先感謝別人的付出,再心平氣和跟別人討論大家如何改進的方法,成效反而更大。感恩代表尊重對方的存在,代表謙卑,代表大家其實都是平等的,你付了錢去買一個服務,不代表你比別人更有權利,對方也是有付出的,這是一段對等的關係。無理的投訴,只是反映出自己的修養和德行,如果你期望你的小孩能更有禮貌、更懂包容別人時,請父母先培養出一顆包容和感恩的心。 感恩是一種愛的能量,除了能打開自己的心,更容易感受到快樂外,也能給予別人肯定,為社會創造更和諧的氣氛。生命一定不會事事如我們所願,人亦沒有完美,而我們又憑甚麼要求生命中每一個人只做我們喜愛的事,成為我們心目中想他們成為的人。如果小孩在成長之路上看到父母為了自己,而不斷難為和要求別人,這會間接助長了小孩的自我 (ego),以為全世界必須圍着自己轉,他長大後除了有機會變成自大和目中無人,也有可能變成一個完全不理會別人感受、沒有同理心的人。 在日常生活中養成感恩的習慣,能漸漸培養出一個懂感恩和尊重別人的孩子,例如和小孩看到街上的清潔伯伯和嬸嬸時,上前跟他們說聲:「唔該」,在外出用餐時跟每個為自己服務的侍應也說聲:「唔該」,或每天睡覺前跟孩子談論當天值得感恩的事,可以是感恩大家仍有健康的身體去工作和上學,或感恩在大雨下大家仍有一個安樂窩可以休息;然後每天醒來後感恩又有新的24個小時來體驗生命,讓小孩珍重自己生命中發生的每一件事,不把所有事當作理所當然,同時亦可增強抗逆的能力和處於情緒穩定的狀態,長大後能成為堅強、溫柔、平靜和善良的人。 你想一直不滿那個只裝滿半杯水的杯子,還是感恩你至少還有一杯裝滿半杯水的杯子,這關乎父母是否出於覺知的選擇。

放下對孩子的判斷

放下對孩子的判斷

大部分的父母都會因應子女的外在行為而作出批判,而他們批判的準則通常都是根據自己的理想標準,最普遍的例子就是如果孩子的成績最好是完美或完全順從了父母想要他達到的期望,那他就會是「好」孩子,並得到奬賞;而如果孩子成績不如父母所期望,或所謂「不聽話」,那就是「壞」孩子,他會因此受到懲罰,或得到一些很難聽的說話,例如:「你再不聽話就趕你出門口」、「你看鄰家的孩子好過你幾多?」想像一下,孩子每天的行為都要經過父母的一番評論,甚至可能演變成對人不是對事,例如成績差就變成「怎麼你這麼蠢?」,這會為孩子造成多少恐懼、壓力和影響他的自尊心?久而久之,孩子便生活得戰戰競競,不敢允許自己內在的自然動力出現,不斷壓抑真實的自己。如果一個孩子由小至大深藏了很多的恐懼,那他不會肯定自己和接納自己,而這些恐懼會不斷影響着他長大後生活的不同的層面,令他一直無法活出自己。 我們每人的身體不斷自然地產生着能量,也跟隨着週期來循環,當能量在丹田累積到某個程度時,它需要一種自然的釋放,才能維持身心的健康。而孩子在被制約之前,是最沒有限制,最能自然表達體內能量的流動。如果能量一直只被壓抑在體內而不被允許釋放,這自然流動的過程便被扭曲,能量只能回流和累積;當停留得過久時,它便會形成緊縮的模式,不但讓肌肉變得緊繃,壓抑過久的情緒也會形成和各種精神上的問題,更有機會變得一發不可收捨;為何有些原本看似很「乖」的孩子在長大後會變成突然發狂或甚至會傷害人的人,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因為那股能量在他體內已被壓抑得太久太久了,最後只能用扭曲的方式呈現出來。 所以,父母要明白,自己對孩子的批判是會為他們帶來身心的創傷,一個不能表達真實自己的孩子是很難有健康的身心,當父母不斷把完美的標準放到孩子身上時,請先停一停檢視下背後的原因為何?自己親生的孩子你們都不能完全地接納,那是因為你們都不接納自己嗎?要求孩子完美的時候,那父母已是完美嗎? 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立和獨特的個體,他們來這世界不是為了滿足父母的個人期望,而是要把他們的天賦貢獻世界,扼殺了他原本的特質和親手摧毀他的人生其實沒有太大分別。 當父母以為跟隨他們的期望就是「為他好」的時候,其實只是一直用有條件的愛之名來傷害他。

「特殊需求」兒童其實是星星小孩

「特殊需求」兒童其實是星星小孩

成立「覺知父母」其中一個使命就是要為所謂有「特殊需求」兒童提供支援,因為我們眼見這班美麗的小朋友一直被社會標籤着「有問題」或「有障礙」,被迫着要融入這個社會框架,而事實卻不是如此。 首先,我們會泛稱這班小孩為「新小孩」或「星星小孩」,可能很多人會覺得奇怪為何社會越來越多有「特殊需求」的小朋友,到底是哪裏出現問題?其實是一點問題也沒有,他們誕生在這世代其實是為了協助我們去提升,他們來教導我們大人真理,因為我們都被這社會制約得太久了,我們都沒有了自己,只懂跟所有社會規範來走,然後又忘記了真正的愛是甚麼。星星小孩有着驚人的天賦和智慧,是我們成人不能理解的,甚至覺得恐懼,而成人對於自己不熟悉的事,除了否認,亦會加以控制,讓它變回自己熟悉的事。所以,他們的注意力不集中不是問題,不強的認知能力和社交技巧也不是問題,他們其實是比我們棒得太多,有問題的是我們社會對於這些優秀的小孩缺乏知覺和開放的態度,對他們照顧不足,未能為他們提供適合其需要的教育環境或家庭支援系統,也完全忽視小孩帶給我們的寶貴訊息,沒有用心聆聽他們,並一味只想透過訓練或藥物改善他們的行為,令他們完全不能展示內在的偉大特質。當我們看到吃了藥物的星星小孩的雙眼變得如此空洞時,就感到無比心痛,因為我們看到的不是他們冷靜下來,而是一個美麗靈魂的內在光芒被狠狠削弱了;如果社會一直硬要把他們擠進社會期望的小框框裏,那只會讓他們遠離自己真正的特質,當我們不斷把不同「有問題」的標籤放在他們身上,他們便以為自己真的有問題,從而影響了他們自我價值的形成。當他們越活越挫敗時,得不到社會的滋養和支持時,便會心灰意冷地封閉自己的心靈,不再願跟社會有所接觸。 在看似科技先進、經濟發達的社會裏,偏偏我們的人心不斷倒退,還未學會從心靈的角度了解和認識一個人,實在可惜。現在是我們要改變的時候了,我們必須要採取不一樣的態度,來培育這些小孩的天賦,讓他們可以活得發光發亮,教導我們生命的真理。 我們社會需要新小孩帶來提升和正面的改變,但大前提是這班小孩需要先活出自己,由於我們兩位創辧人都是「靛藍小孩」,是「星星小孩」其中一種,我們有幸在很不滋養自己的社會中活出自己的天賦中,因為當年我們成長時的確還不流行標籤這回事,但我們實在花了很多氣力和遇上不斷的掙扎才能走到現在,因此我們很希望可以為這代的星星小孩們提供一些教養的支援,也許未能一時完全改變到社會,但我們的信念是盡我們能力去提供一些協助,給他們支持和明白。他們在我們的眼中,全是美麗和發光的靈魂。 生了星星小孩不是一種困擾,反而是一份禮物,是讓我們的靈性得到成長的禮物,家長們,你們願意以一個更合適這班小孩的教養方式來培育他們嗎?

批評父母的育兒方式會造成負面影響

批評父母的育兒方式會造成負面影響

大部份媽媽從懷孕開始便會得到源源不絕的「寶貴意見」。朋友可能會告訴你要戒口,家人可能會叫你不要胡亂做運動,甚至會叫你長期留在家裡。大家認為只要「意見」是為你好,大家就會說出口。雖然聽不聽由你,但每一個媽媽背負著孩子的一切,免不了會把所有負面批評都聽進耳。女人從懷孕那一刻開始不論是心靈或是身體都已經無法與孩子分割。若孩子有什麼差錯,責任的源頭永遠都是媽媽。 大部份媽媽對負面批評都會非常敏感,尤其是家人的批評。 外人的批評,可以一笑置之。家人的批評,可會銘記於心。 家人是媽媽與孩子的至親,很難把聽見的話語都一笑置之。若丈夫對妻子的教育方式有意見,不應在孩子面前指出,而是私下溝通達到共識。長輩們更是應該把意見留給自己,不要當著孩子去批評父母。父母被批評是會直接影響孩子的行為。當父母不斷受到批評,孩子會失去自信以及對父母的信賴。因此,作為家人的應該默默守護帶著孩子的父母。若真的是很嚴重的問題,也請留待孩子不在場的時候才評論。 用知識來裝備自己 當年決定要生兒育女時,我立刻去修讀學前教育文憑。大家可能認為我是一個偉大的媽媽,為了孩子而放下事業。大家有所不知的是,其實我是害怕被人家批評我不會教兒女,才決定用知識來裝備自己。雖然我明白很多人都是因為關心才會無時無刻提供「寶貴意見」,但我還是非常在意被人批評。試問有誰會喜歡被人評頭品足? 但有很多人都不自覺地作出負面批評,更不知道批評性言語會直接影響父母和孩子的關係與成長。 我的育兒之道充滿著爭議性,其一是不太多人理解的蒙特梭利教學,其二是不為人知的BLW Baby Led Weaning ,其三是培養孩子獨自入睡的方式。慶幸我修讀了學前教育,讓我具備了知識去分析適合自己的育兒方法,增強自信和孩子們一起走一條比較少人理解的路。現在成為了一名蒙特梭利和正向教養的兒童早期教育者,更成為了一名認證嬰幼兒睡眠諮詢師。裝備好自己後就算有人批評,我也能挺起胸膛說:「我和孩子的關係極好,所以請把寶貴意見收起吧。」 【線上課程】 📖 Playful Chaos「在家蒙特梭利」線上課程現已推出!安享在家也能學習如何把蒙特梭利教學理念融入日常生活裡。當中也包含了正向教養的介紹和應用方式!免費試聽及詳情請按這裡 😴 Playful Chaos「嬰幼兒健康睡眠學習」線上課程現已推出!安享在家也能學習如何以正向教養為基礎,協助嬰幼兒建立健康睡眠。免費試聽及詳情,請按這裡 【服務】 🏠 童年設計服務 幫助家長了解如何為自己的孩子準備最合適的成長環境。我們提供個人化服務,因應孩子的需求去協助家長為孩子設計獨一無二的快樂童年,詳細瞭解 環境設計個案分享 改善BLW個案分享 😴 嬰幼兒睡眠諮詢服務 幫您解決兒童睡眠的問題。您不用再為了孩子睡覺的問題而煩惱,讓我們幫助您和孩子每晚都能睡個好覺,詳細瞭解》https://playfulchaos.com/service ❤️ Playfu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