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處理手足之爭,平等 vs 公平

如何處理手足之爭,平等 vs 公平

家裡多過一個小孩的話,一定有聽過這些手足之間必定有的爭吵: 「不公平!」「Not fair!」 「為什麼他有,我沒有?」 「為什麼他可以做,我不可以做?」 「為什麼他有多點,我少點?」 之前我們也有分享如何處理手足之爭,但沒有特別針對「公平」這個話題。「不公平!」是孩子之間經常爭吵的爭議點。處理不當的話,很有可能會影響兄弟姐妹之間的感情,所以這次我們特意學習處理「不公平」的情況。 首先,我們要讓孩子明白「平等」和「公平」是有分別的。「平等」的本義更傾向於平均分配,而「公平」之意是傾向於通過平衡需求達成公平。 孩子很多時候都以「量」來量度自己得到的是否公平,但有很多事情都不能量化,而且也不一定能夠達到平等的狀態。年幼的孩子會很經常以數量來衡量「平等」與否。譬如年幼孩子抗議「為什麼哥哥可以吃兩個麵包,但我只能吃一個?」孩子很容易以數量來得出結論,並認為自己需要爭取平等數量。孩子未必能理解哥哥的身形和重量都需要多吃一點,自己其實是不需要吃這麼多,自己甚至連一個都吃不完,但因為孩子認為數量要平等才算是公平,所以就會爭取兩個麵包。 年幼孩子學習時是需要具體化的。就像孩子在蒙特梭利教學裡學習數學一樣,我們盡能力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來幫助孩子理解。「平等」和「公平」這種抽象概念也是需要具體化讓孩子明白。具體化不單是應用在幼兒身上,就連小學生都能受用。 以我家孩子們做例子:我家哥哥是一位十分認真的網球員,他每星期都會有10小時以上在網球場上奔跑,所以他的運動鞋的磨损程度是高得差不多每個月都要換一對鞋。(媽媽我也嚇一跳…很明顯媽媽並不是運動人,所以不知道原來運動鞋是可以磨損的這麼快….) 每次妹妹看見哥哥買鞋子都會問:「為什麼哥哥有這麼多新鞋子,但我沒有?」 我簡單的解釋給妹妹聽:「哥哥有需要用,所以一定要買。」我以為妹妹會明白,但原來她一直都不明白。 直到有一次她在店裡哭著說:「媽媽不公平!只買鞋子給哥哥,我也想要新鞋子啊!」 當時我真的氣上心頭,覺得妹妹很不懂事,太過貪求物質!但我平靜下來想一想,妹妹可能真的不明白為什麼哥哥「需要」但自己不需要…. 然後,我回到家裡,拿出所有哥哥穿到磨損了的鞋子,排好給妹妹看。再拿出她穿得不太殘舊的鞋子讓她自己對比。 我跟妹妹解釋:「哥哥注重網球,妹妹注重畫畫,所以哥哥需要的是新的運動鞋,而妹妹用完顏色鉛筆,我也是會買新的給你。我們得到各自真正需要的東西,所以很公平啊。」妹妹總算是明白了,也沒有繼續投訴不公平了。 從以上例子可見,孩子需要具體的例子放在眼前,甚至摸得到才真正明白什麼是「真正需要」,所以我們有機會的話,一定要讓孩子很具體的學習什麼是真正需要。 同時,孩子需要認識自己是獨特個體,不需要與人比較。數量或價值上的平等並不一定是公平;因應需要而得到所需才是真正的公平。 我們家長也需要有意識地實行公平對待孩子們,理解每一位孩子都是獨特的。 引導孩子意識到自己是獨特的方法: 注重孩子的個人特質 察覺孩子的個別需要 家長作出以孩子為本的決定 回應逐步發展的需求;年齡,脾性 接受孩子的情緒和感受 成為模仿對象 一起長大的孩子們,免不了事無大小都爭吵一番。我們作為家長要集中實行的不是凡事平等,而是讓孩子真正理解公平的意義。 相關文章 有手足之爭,才有手足之情 […]

你知道自己是哪類型的家長嗎?積極教養 Active Parenting

你知道自己是哪類型的家長嗎?積極教養 Active Parenting

你知道自己是哪類型的家長嗎? 久不久做Reflection是覺察自己教養方式的好方法。 自問我是一個權威式的家長,因為Active Parenting主張的Freedom within Limits正是蒙特梭利教學主張的尊重孩子的方式,所以從孩子出生時開始,我便是一位Active Parent。不過…. 當自己被情緒蓋過理性,我發現自己會選擇「專制」的方式。當我非常疲累,不想與孩子糾纏的時候,我就選擇「寬容」的方法…… 相信很多家長與我的情況一樣。 家長很難做,做一個100%積極的家長就更難!唯有不斷提醒自己,努力邁向成為100%的積極且有權威的家長! 積極教養(Active Parenting)是由Dr. Michael H. Popkin創立的一套教養方式,主要基於阿德勒 (Alfred Adler) 個體心理學和德瑞克斯 (Rudolf Dreikurs)的理論,主張育兒需要採取「權威式方法」,而不是「專制」或「寬容」的方法。 大家有興趣的話也不妨多留意積極教養Active Parenting 當中很多道理和方式都與正向教養非常相似。 資料來源:Active Parenting by Michael H. Popkin  

夜驚與噩夢的不同之處,認識兒童的夜驚是什麼回事

夜驚與噩夢的不同之處,認識兒童的夜驚是什麼回事

大家有遇過孩子三更半夜大聲尖叫,叫又叫不醒嗎?其實孩子在睡夢中突然醒來的話,是有分成「夜驚」(Night Terror) 和「噩夢」(Nightmare) 。夜驚與噩夢截然不同。 夜驚的特點是:⁠ ★ 瘋狂尖叫⁠ ★ 認不出旁人⁠ ★ 看起來很清醒⁠ ★ 目光呆滯⁠,迷茫 ★ 聽不見,無法安慰 看著孩子的夜驚簡直像是驚嚇片中的橋段,對夜驚不認識的話,第一次經歷時可能會嚇得要命。對大人來說時非常震撼,但慶幸的是孩子是不會記得曾經發生過,也不會因此而受影響或創傷。 面對孩子夜驚時該怎辦? ❤️ 避免搖晃或試圖喚醒孩子 這行為會使孩子更加緊張。取而代之的是,用握著孩子的手,表示您在旁邊支持。⁠ ❤️ 平靜而溫柔的說話⁠ 「我就在你身邊,你很安全。」 ❤️ 耐心等候 坐在孩子身邊,確保孩子是安全的。如是真正的夜驚,孩子時會自己再度入睡。⁠ 夜驚最常見於三至十二歲。三歲半左右是高峰期是因為孩子開始調整午間睡眠時間,神經系統未必能馬上適應睡眠時間的改變而導致晚上產生夜驚。醫學上對夜驚沒有確實的解釋,不過一般認為是孩子在睡眠週期中的熟睡期轉入下一個快速動眼期時,大腦不適應而產生夜驚。因此,從小開始建立一個健康睡眠習慣是有助減低夜驚的出現。 如果您在任何時候感到緊張,或者感覺孩子過於頻繁或過於緊張,請需求專業人士或醫生的幫助。 【線上課程】 😴 […]

開放式玩法 VS 制式玩法 Open ended VS Close Ended Play

開放式玩法 VS 制式玩法 Open ended VS Close Ended Play

家長看完我們的簡易8步為孩子充滿打造啟發性的家都會想更詳盡瞭解,到底什麼是開放式玩法。我們簡單的瞭解開放式和制式玩法的分別吧! 開放式玩法 Open Ended 開放式玩法注重過程,而製成品或是結果都是沒有對或錯。讓孩子自由探索,從一些沒有規範著玩法,或是沒有特定的達成的目標的玩法中,發展出創意力和靈活性。這是對孩子來說非常重要的玩法,也是設計啟發兒童的環境時不能缺少的。 制式玩法 Close Ended 制式玩法也是注重過程的玩法,但是有特定的目標和結果需要達成。很多人認為制式玩法會限制孩子的創意發揮力,而準備任何制式玩具在家裡,但其實也是對孩子有好處的!一些比較好動,難以集中的孩子反而比較需要多一點非開放式玩法。制式玩法是能夠培養孩子特定的一些技能,專注力和自我修正的能力。 有些家長可能都留意到,部份蒙特梭利教具都是主張制式玩法的。正因為如此,蒙特梭利教學中長大的孩子都擁有比較高度專注和自我控制的能力。至於創意力方面也無需擔心,因為蒙特梭利教學提供高度自由給孩子,讓他們有機會發揮自由創作,提升創意力。相信很多選擇了蒙特梭利教學的家長都會明白,這套教學取得一個非常好的平衡點。 其實我們只需要平衡孩子的玩樂,就能夠以不同玩法的優點來培養孩子需要的技能。最終還是要觀察孩子,根據孩子的敏感期和成長需要來準備環境裡的玩具和用品。 希望大家都學會觀察孩子再為孩子準備在家裡需要的玩具和用品! 【線上課程】 ⭐️Playful Chaos「在家蒙特梭利」線上課程現已推出!安享在家也能學習如何把蒙特梭利教學理念融入日常生活裡。免費試聽及詳情,請按這裡 😴 Playful Chaos「嬰幼兒健康睡眠學習」線上課程現已推出!安享在家也能學習如何以正向教養為基礎,協助嬰幼兒建立健康睡眠。免費試聽及詳情,請按這裡 【相關影片】 蒙特梭利的兒童敏感期 簡易8步為孩子充滿打造啟發性的家 如何選擇對兒童有益處的玩具?主動型VS被動型玩具 – 【相關文章】 培養孩子自得其樂~如何準備鼓勵孩子獨立玩樂的環境  如何選擇能提供學習機會的玩具?  24種家裡玩得開心的玩法 

正向教養 提示

正向教養 提示

家長與孩子爭吵過後,雙方心情都會受到影響。我們雙方可能都感到懊悔,責備自己為何未能控制自己的情緒,大聲責罵,甚至控制不住動手打人。發生的事無法改變,但我們能透過互相溝通和接受來修補關係。我們只要察覺自己的情緒,正向面對的話,一定會慢慢改進,就算自己不是完美也不要緊。 【正向教養】 你快樂,所以我快樂?讓孩子快樂並不是父母的責任  我是一名家長,我有能力改變世界!  正向教養孩子,成為孩子的盟友 Connect before correct  正向教養親子互動工具卡  【在家蒙特梭利】 ❤️ Playful Chaos「在家蒙特梭利」線上課程現已推出!安享在家也能學習如何把蒙特梭利教學理念融入日常生活裡。當中也包含了正向教養的介紹和應用方式!詳情請按這裡

在家蒙特梭利 | 線上課程 Online Course

在家蒙特梭利 | 線上課程 Online Course

我們明白繁忙的家長很難抽身在規定時間坐定下來學習。過往有很多家長想參加Playful Chaos的工作坊卻未能抽身參與。為了方便各位家長能按著自己的時間和學習速度來進修,「在家蒙特梭利」的線上課程誕生了!此線上課程能幫助繁忙父母在最短時間內瞭解以及實踐蒙特梭利理念。

跟隨孩子 Follow the child

跟隨孩子 Follow the child

蒙特梭利教學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就是「Follow the child」不過有些人會誤會,以為字面意思就是放任孩子喜歡做什麼就做。我們要明白真正的跟隨孩子是需要家長的協助才能實踐。否則孩子就算擁有主導權卻建立不到管理自己的能力。 最強武器『選擇權』 孩子真正需要的是….. 培養孩子自得其樂~如何準備鼓勵孩子獨立玩樂的環境 想孩子自律,首先要學會「自由與規則」 蒙特梭利教學的兒童敏感期 【文章】 想孩子自律,首先要學會「自由與規則」- 育兒提示 - 最強武器「選擇權」– 別錯過兒童敏感期,學會協助進入敏感期的孩子 忘記「起跑線」,父母應注重的是「敏感期」 【影片】 蒙特梭利教學的兒童敏感期 正向教養親子互動工具卡

育兒重點,家長是孩子的榜樣

育兒重點,家長是孩子的榜樣

「家長是孩子的榜樣。」 我們就是孩子的模仿對象。家長每一天都不知不覺地示範著人生觀和生活技能。 只要我們對自己的日常生活習慣更有意識,就會發現自己的孩子會從中學會非常重要的技能。 有時候家長會過份集中於教導知識,注重提升學業成績。其實我們家長最重要的是示範如何面對人生中會遇上的順境和逆境;如何面對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如何讓世界變得更美好的重要角色。 【線上課程】 📖 Playful Chaos「在家蒙特梭利」線上課程現已推出!安享在家也能學習如何把蒙特梭利教學理念融入日常生活裡。當中也包含了正向教養的介紹和應用方式!免費試聽及詳情請按這裡 😴 Playful Chaos「嬰幼兒健康睡眠學習」線上課程現已推出!安享在家也能學習如何以正向教養為基礎,協助嬰幼兒建立健康睡眠。免費試聽及詳情,請按這裡 【相關文章】 成為孩子的榜樣 |看著孩子,猶如照著鏡子  在家實行蒙特梭利,「物質」是次要「心態」才是最重要  培養願意努力的孩子|成長心態 VS 定型心態 

培養願意努力的孩子|成長心態 VS 定型心態

培養願意努力的孩子|成長心態 VS 定型心態

作為父母你想要一位天生聰明,充滿潛力卻不願意努力的孩子?還是一位沒有什麼天資,但願意努力改進自己的孩子呢?最完美的就當然是孩子是一個又有天資,又願意努力的人。但我們家長都很明白,世界不是完美的。每個人與生俱來的聰慧和潛力都各有不同,各有高低。孩子擁有天資與否,是我們家長無法控制的。既然無法控制,我們也無須太介懷自己孩子的天資是高與否。我們家長能夠控制的是如何培養一位願意努力上進的人,所以我們應把注意力放在努力培養孩子的成長心態。 成長和定型心態是什麼? 成長和定型心態是由美國史丹佛大學心理學教授 Carol S. Dweck 研究出的兩種心態。 定型心態 (Fixed Mindset):相信人的素質是天生的,是無法改變的。總是急於證明自己的天賦才能是否有足夠的程度,把所有成果都分為成功或失敗。 成長心態 (Growth Mindset):相信人的素質只是發展的起點,藉由努力、累積經驗和他人的幫助而成長。願意樂觀看待自己的所有特質。 定型心態 VS 成長心態 定型心態 成長心態 逃避挑戰|  不願意嘗試高難度的工作 擁抱挑戰 | 願意接受挑戰性的工作 輕易放棄  堅毅不屈 努力是費力,天資才是最重要 努力是有回報,也是成功的必經之路  不接納負面批評 願意從批評中學習 把他人成功視為威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