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蒙特梭利 Munari Mobile

在家蒙特梭利 Munari Mobile

孩子滿月啦!是時候讓他做第一份“工作”了!Montessori裡用“工作”來形容孩子的Play time,因為Play就是孩子的天職。Learn through play就是他們最重要的工作。 之前手造的Munari Mobile是時候大派用場了!選擇了用Munari Mobile做第一個給Cyrus的工作有幾個原因。 - 這是Montessori裡第一個Visual Mobile。 - 黑白的對比可以刺激BB的眼部發展。 - Munari的動態與寧靜可以提供剛好的環境來刺激BB的神經線。 - 可以建立集中力。 - 微微地動的Munari可以建立眼的追蹤能力。 首先說說個set up。環境對BB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提供正確的環境可以讓BB在沒有大人的環境裡也能自己學習。我在IKEA買了一個床墊放在地上讓他玩,睡覺的時候便回到自己的床,好讓他分辯玩跟睡覺的地方是不同。床墊放在地上是最安全,就算BB動來動去也不怕受傷。把Munari Mobile掛在仔仔的上方,而且有微風吹動著。Mobile一定要動,如果定格了便會導致BB”鬥雞眼“。 第一次讓仔仔看Munari Mobile的時候,他用了5分鐘左右才發覺有東西在動。看了大概2分鐘左右便開始哭。第二次看的時候,他大概看了8分鐘。第三次看的時候增加到15分鐘左右。看得出仔仔的集中力慢慢增加著。 為了看看Munari是否比普通吊飾有用,我自己躺了在床墊上,以仔仔的角度去看看他所看到的東西。 看看以下這個普通的吊飾~沒有強烈的顏色對比,不開動旋轉的話個吊飾會重得不能自己擺動。沒有讓BB學習的purpose,看著小熊的屁股又有何用呢?   然後再看看Munari~ 有強烈的黑白對比。本身輕的關係會隨風擺動,形態千變萬化。有著幾何學的原理,讓BB預先體會形狀與線條。  

適合孩子的傢俱 Woody Desk

適合孩子的傢俱 Woody Desk

訂了一個多月的Woody Desk,終於到貨啦!!這套Woody Desk是我研究了很久後,才決定買的一套純木工作枱和椅子。價錢偏貴要成$3500,而且要等一個月才有貨。但我覺得這套兒童木枱實在是值得推介。 日本拿了2012年Kids Award賞的Woody Desk是隨著兒童長大而有不同高度的多用途木枱與椅子。外觀美之餘,設計也很細心。譬如角位全是圓的,可以安心讓小孩用。椅子有三種高度,讓孩子從小坐到大。枱可以做工作枱之餘,又可以做茶几。這麼多用途,就算是貴一點都值得。 $3500是打折後的價錢,原價是$3999. 一套有枱和兩張椅子。   賣點是多用途的設計和適合不同年齡的對象。 合適的傢俱可以幫助小孩的成長。提供一個舒適的工作枱和椅子給仔仔可以鼓勵他集中工作。用實木這麼重的椅子是要他坐得穩,又可以學習小心對待傢俱,不能掉來掉去。(如果是膠的話會太輕,讓孩子當作玩具。) 仔仔剛開始坐得穩,特別喜歡自己坐著做Activity。   因為仔仔的腰力還未能支持太久,所以加了一個cushion給他。 Montessori其中一個重點就是要提供合適size的傢俱和用具給小孩才能讓他們有機會自立。如果大家都注重這點的話,不妨考慮買這套Woody Desk。可是有一點美中不足的就是Woody Desk是日本設計但是台灣做,不是Made in Japan。Quality方面還有待改善…. 我換了3套才收貨,有些枱做得不穩,或是有膠水漬。雖然有問題,但是代理公司很好,換到我滿意為止。雖然有點費時,不過只要是對仔仔好,費點時間都值得~~  

玩樂學習系列 – 感官發展 Sensory Play

玩樂學習系列 – 感官發展 Sensory Play

最近香港經常下雨,所以很多時間都跟仔仔留在家裡。留在家裡最好玩的就是Sensory Play,因為很多時候都會弄得非常污穢,所以在家裡玩是最適合的。像Sensory Play這類幼兒遊戲主要是要刺激各種感官。我試了跟仔仔玩幾種不同的Sensory Play,而他最喜歡的似乎是最污穢的玩法…. Oatmeal 一開始讓他玩乾的麥皮,仔仔沒什麼興趣,只是碰一碰就算。在他臉前加入暖水到麥皮,讓麥皮變成黏黏的,仔仔便立刻摸來摸去,又拿起來吃,玩得非常開心。這個簡單的Sensory Play可以讓仔仔嘗試摸不同的質感,由乾變濕。體會食物在碰到水時會變質地。Tips:做這麼污穢的Activity時,最好是把衣服脫掉~ 很喜歡黏黏的感覺~ Rice 簡單的Activity~把生米放在兜裡,讓仔仔玩。他可以學習如何用手拿起細小的米,雖然他的Fine Motor Skill還未成熟,不能用Pincer Grasp (用拇指和食指來拿細小的東西),但他學會了如何一手拿起很多米!而且發現了撒米在地上會發出聲音!所以弄到周地都是米….. 哈哈! 發現了自己的手指可以在米上留下印~   插插插!! Texture Canvas 找來了一些用剩的物料,拼成一個canvas給仔仔摸~ 他摸著這個canvas時太興奮了…. 最終個canvas上的物料都貼不實,掉下來了~ 有沙紙,Bubble膠,防滑膠,絲布 Mix Food Coloring & Flour 這個Activity是把麵粉放在保鮮袋裡,然後加入水跟Food […]

在家蒙特梭利,給孩子藝術空間

在家蒙特梭利,給孩子藝術空間

喜愛藝術的我當然也希望仔仔的藝術天份會得以發展,不要像他爸爸~哈哈 藝術是非常個人化,沒有對於錯。雖然畫畫技巧可以練,但藝術感是由環境來培養的。Montessori裏其中一個培養藝術的方法是把藝術品放在小孩能夠欣賞的eye level。我覺得這個concept很不錯。仔仔還小,不能教他畫畫但卻可以提供有藝術氣氛的空間。仔仔自己察覺房間裏掛在牆上的藝術品,非常興奮,立刻爬上去探索。(所謂的藝術品其實是媽媽畫的~好過用電腦print出來的圖案啦~) 小小的藝術品放在仔仔的eye level。   第一次學習欣賞藝術品~ 另外我還設備了一個Reading Corner給仔仔。因為他還未能做起來,所以我還沒有放椅子在這個reading corner裏。現在還是讓他躺著或是爬著來看書。有時候,他會看著我放在這裡的吊飾,看得入神~ 簡單的reading corner   仔仔會自己爬進去~現在他能肚子貼著地來爬~ 這是中秋節燈籠,婆婆特意送給仔仔的~ 真是急不及待和仔仔一起畫畫與閱讀~期待著他的長大! Playful Chaos正開設「在家蒙特梭利」工作坊,讓大家能夠瞭解如何把蒙特梭利教學理念融入日常生活裡。詳情請按這裡。

尊重?放縱?

尊重?放縱?

蒙特梭利是主張Respect the child (尊重孩子意願)。基本上孩子想做什麼,就讓他去做。這不是放縱,而是尊重。但是怎麼區分放縱與尊重呢?我覺得很難拿平行。譬如說仔仔正在做Activity,大人是不應該打擾,要讓他做到自己覺得夠為止。那我怎麼可以叫他Clean up?我豈不是不尊重他的意願?遇到這個問題,我就回想我在playgroup裏當助教時學的理念。在孩子們學會尊重其他人和事物的時候,我們便要尊重孩子。如果他們還未學會尊重的意義便任由他們隨意做自己喜歡的事,那就會形成放縱。其實是有點似「要別人尊重,便先要學會尊重自己!」雖然這個理念不是100% 蒙特梭利,但我覺得好make sense。我喜歡蒙特梭利的教學方法,但有些地方是需要作出更改來形合當今社會。 仔仔房間的set up是讓他喜歡做甚麼就做。架上的Activity可以任他拿出來。 既然仔仔架上的東西可以任他玩,他就要學會收拾。要尊重自己做的Activity,才能讓其他人尊重他的意願。當然,5個月的他不會真的自己收拾,但我會示範給他看。讓他嘗試放東西到籃子裏,不是一味地拿出來,又不幫手收拾。收拾的時候唱唱Clean Up song,讓他有信號知道要收拾。仔仔還未能把籃子放到櫃裏,但我會讓他看我放籃子回到原處,又跟他說:「現在是媽媽幫你,將來你要自己放好。」不要以為他還小,不懂我們說什麼,他可是會聽我們的語調和看我們的行動。 繼續Sensory Activity,這個禮拜用了顏色綠色為主題。同樣的有綠色 Treasure Box,也有綠色的照片在牆上。這個禮拜不只是做Activity,還要學會收拾~ 綠尤尤的環境~ 一放下籃子就自己伸手去拿~ 仔仔做每個Activity都是任由他要做多久就多久。但現在要他知道不是玩完就算,要他懂得Clean up的意思。他差不多對一個Activity失去集中力的時候,我便開始唱Clean up song跟他一起收拾。如果他不願意放開,我就給他2-3分鐘玩。通常在第二次Clean up的時候,他都會願意放手把東西放回籃子裏。

在家蒙特梭利,四個月大的球類活動

在家蒙特梭利,四個月大的球類活動

這次活動架的主題是球類。我把活動架換上了一系列的波,由小至大順序地排。最近孩子很喜歡用手抓東西,所以家裡的波都成為他的新寵。 把球都放在他身旁或是眼前,他都會主動去拿,但他的手指協調和力度都需要多點時間去發展,所以現在能抓得住的球並不多。 最大的球的設計很適合初生的手玩。非常容易抓緊而且發出的聲音也很有趣,所以孩子從小就喜歡玩。但因為用的材料是膠而不是布,所以孩子想拿起來時會有一點困難。他通常都要雙手才拿得起它。 另外一個孩子比較喜歡的球就是我親手做的Montessori Puzzle Ball。看看我之前寫的文章便會明白這個球有什麼好處。現在讓孩子親身試驗,果然是一個好設計。首先,用布一定比膠的好。最少孩子放進口裡,我都不擔心。而且用布的會輕很多,孩子單手都拿得起。另外,Puzzle Ball的設計是讓BB有很多位可以抓緊,所以孩子拿著它的時候就很容易做到左右手交替物件。我拿著Puzzle Ball在他臉前慢慢地示範了怎麼左右手交替,他立刻就學會了。 為了貫徹房裡的球類主題,我也挑選了一些圓形物體的照片貼在牆上。這樣可以在視覺上再增強圓形的形狀,也可以介紹英文詞語如“Circle”和“Round”。孩子房裡的照片都是用實物拍攝的,不會有卡通化的圖片,這樣才能讓他先認識真實世界的物件。 Playful Chaos正開設「在家蒙特梭利」工作坊,讓大家能夠瞭解如何把蒙特梭利教學理念融入日常生活裡。詳情請按這裡。

為何變成了Stokke的粉絲??

為何變成了Stokke的粉絲??

買BB車就猶如買汽車。歐州牌子紮實材料好,BB相對地坐得舒服,但車身笨重而且比較貴。相反,日本牌子輕巧機能高,價錢好,但材料麻麻,BB坐得麻麻地舒服。 當初做research買BB車給仔仔的時候開始認識Stokke這個挪威牌子。Stokke的車被譽為BB車裡的Rolls Royce. 頂級舒服,頂級避震,頂級價錢。Stokke的selling point是車身極高,可以拉近BB與爸媽的關係。所有材料都很好而且是荷蘭做,絕對有品質保證。當然價錢也是頂級高…最便宜是在淘寶用代購,直接從德國運過來。時間要2個多月,但價錢比香港的店便宜30-40%。聽起來,真是perfect。但Stokke的車子有個問題… 就是太難開和収車!有爸爸幫手的話還好,但只有媽媽的話,拿著Stokke就如開著坦克車。我經常單獨帶仔仔去街,實在不能這麼不方便,所以我放棄了買Stokke,買了made in Italy的Peg Perego。不像日本的Combi可以單手開和収車般方便,但也算是歐洲牌子裡比較方便的一架BB車。 用了Peg Perego兩個多月,我開始明白為何Stokke的賣點是車身高。原本以為那十多cm的分別不大,但當我帶仔仔出街一起吃飯便發現那個距離是必須要拉近。仔仔還未能自己坐high chair, 所以在餐廳裡吃飯的時候,他都要留在BB車裡。可是因為Peg Perego不夠高,每次吃飯的時候他都躲在抬低下。一起用餐是親子關係裡很關鍵的時間,我不想讓仔仔被孤立在抬低下!為了這個原因,我決定辛苦一點開著坦克車也要讓仔仔升高成為我們一份子! 高度剛剛好~推著車也可以跟仔仔談話! 不用彎身便能跟仔仔說話,看他開心到呢~~ 有時候大人會為了方便自己而忘記了從小孩的角度去想。如果是對小孩有益處的話,不便一點又何妨呢~看著仔仔開開心心地坐在Stokke上與我們一起周圍去,辛苦一點開這架坦克車也是值得。 除了Stokke的車子,我還買了Stokke的high chair。這個我打從懷孕便已經決定要用的。我很喜歡這個鼓勵小孩自己爬上凳的concept。訓練小孩獨立地吃飯能有助於他們的自理能力,所以一張鼓勵他們自己坐在餐抬跟家人一起用餐的凳子是非常重要。Stokke的high chair一點都不方便大人…. 重得來沒有輪子推來推去,又不能夠把椅背躺下來當睡床。但我就是喜歡她從小孩角度去想而不是從大人的方便性來design. 仔仔每次坐上去就乖乖地跟我們一起用餐~ 通常用餐的時候,仔仔都靜靜地坐在我旁邊。這樣可以讓他學習我們的吃飯禮儀。 說到這裡,應該都買完Stokke的東西了吧~ 還未!我還買了Stokke的床。其實我原本是想跟Montessori一樣用地上床墊。想知道理由,可以到這裡看看。正如我所料,仔仔已經發生了危機1…腳都卡在“安全圍欄”的空位!可以說是Stokke的床不好嗎?也不能這樣說,只好說BB床有一定危險性。既然我不喜歡BB床的概念,又為何買了張Stokke呢?首先我受不了外來壓力,每個人都吵著不能讓BB睡在地上。我知道…BB還小的話是不應該,最少等到3個月才可以。(我原本的構思也是這樣做,但沒人聽進去…) 就這樣被周邊的人嚷著,我就買了一個至少我覺得可以滿足大家要求的Stokke床。這張床用的是上等木,收到的時候一點味道都沒有!設計是用橢圓形,讓BB睡在裡邊的時候可以觀摩周邊的東西而不受阻礙。隨著BB的大小可以改變size。最小的形態非常好用,小小的橢圓形包圍著剛出生的仔仔,讓他睡得很有安全感。可惜是仔仔的腿太長,我們用了兩星期就要把床變大….. 只用了兩個星期的version~   變大啦!仔仔看起來小多了~ 既然用了頂級牌子的床,我是不是會打消地上床墊的念頭?不是! […]

在家蒙特梭利,Bell Cylinder練小肌肉

在家蒙特梭利,Bell Cylinder練小肌肉

孩子三個月大啦!現在的他學任何事都非常快!要好好抓緊這個培養他成長的時期!趁著孩子的手還有反射性地抓著手裡得東西時,我不斷給他拿不同的東西,讓他繼續小肌肉發展。 看著他拿的東西從小小的Bell rattle然後到大一點的Grasping Beads, 我看他的小肌肉是滿夠力的,所以讓他試用Bell Cylinder,想不到他一拿著就不放。 小小的Bell rattle 大一點點的Grasping Beads 再大一點的Bell Cylinder Bell Cylinder的呎寸很適合三個月大的孩子。他的手拿著剛剛好,而且重量又不是很重,他可以揮動自如。卻又不會像膠玩具般輕到讓他一掉就掉開。  

培養閱讀習慣的第一步

培養閱讀習慣的第一步

培養小孩喜歡看書是不能缺少。很多知識都是從書本上學,如果小孩有閱讀的習慣,將來喜歡學習的機會也大一點。培養閱讀習慣的第一步便是小心挑選書本和付出時間。 我很小心挑選給仔仔看的書。每本圖書要符合以下幾點我才會給他看~ 1. 插圖要富有美感,最好不是那種用電腦畫出來的。這個直接影響仔仔的審美觀。讓他從小看不同畫畫風格的圖書可以增加美術細胞。(修讀art的我更是特別注意這點~) 2. 故事內容要有意義,清晰明確。 3. 書本的質地要耐用。選擇硬皮是最好的。現在有很多用布造的嬰兒書非常耐用,但我個人比較喜歡用接近真正書本的料。這樣可以訓練仔仔將來要小心處理每一本書。 4. 不論是甚麼語言都要用正確的詞語和文法。 仔仔5週大的時候我便開始讀書給他聽,拿著圖書給他看。(將來他夠力自己拿著來看,就當然要他自己拿著看。)我盡量每晚都讀書給他聽。有時候他睡著了就沒辦法。 到現在為止,仔仔最喜歡的是這三本書~ “小黃點” (Press Here) by Herve Tullet - 這本書是法國作者被譯成各種語言。我買了中文版,跟仔仔看完後決定要連英語版也買。這本書實在是太好了!!誰想到簡單的dot dot插圖可以這樣神奇!基本上這是一本平面的互動書本。利用簡單的畫工加上豐富的思想構成一本猶如iPad apps的書!這是現當代非常需要的一本圖書!告訴這個世代的小孩,並不是只有電子書或是apps才能互動! 基本上”小黃點“的主角是”你“。讀者跟書本裡的小黃點互動著,按下變多,拍下變大,小黃點會不斷起變化。仔仔雖然還小不懂得自己玩,但我跟他一起看這本書時,他簡直是樂反了。眼睛不斷地動,有時候驚訝,有時候大笑。如此小小的他都體驗到這本書的奇妙。     The Very Hungry Caterpillar b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