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und Tray 有助聽力發展

Sound Tray 有助聽力發展

小孩對各種聲音都很敏感。有些聲音會很喜歡,有些聲音一聽到就哭。在這方面,我的孩子似乎跟其他嬰兒有些分別。很多人說嬰兒哭的時候,只要聽風筒聲就會停止哭,但對我家孩子卻沒甚麼效用。有些人說嬰兒聽到剃頭髮的剪髮機的聲音會大哭,孩子卻沒有特別大反應。每個人的聽覺都天生不同。為了讓孩子們的聽覺變得敏銳點,我們可以特別準備一個Sound Tray。 Sound Tray裡的東西全都會發出聲音。有些是一樣的聲音,卻有著不同的大小聲。譬如有三個不同呎寸的鈴鐺,發出的聲音也有大小聲的分別。還有一個是打擊樂器,會發出“啪啪”聲。另外,我還做了兩個“chacha”。循環使用一些瓶子,放進黑豆和米就做了兩個能夠發出不同“chacha”聲的。這個特別好用因為外表是完全一樣,但搖的時候會發出不同的聲音。讓孩子明白到他要分辨的是聲音,不只是形態。日後還可以用這些”chacha”做不同的活動。   另外我還準備了一個Sound Tray放著一樣外表的樽子,但裡面的東西都會發出不同的聲音。這樣可以讓孩子集中在聽覺上而不是視覺。 外表平平無奇,但搖動起來會各有不同聲音。   裡面有paper clip,白米~   還有黑豆,紐子,鈴鐺~ 這個活動非常容易準備,而且不費錢。只是集合一些家裏的日常用品就可以了。讓孩子聽一下每個樽子發出不同的聲音,然後讓他自己探索。 Playful Chaos正開設「在家蒙特梭利」工作坊,讓大家能夠瞭解如何把蒙特梭利教學理念融入日常生活裡。詳情請按這裡。

培養閱讀習慣的必備品-兒童書櫃

培養閱讀習慣的必備品-兒童書櫃

從仔仔一個月大我便已經有個reading corner在他的房間裡。Reading corner放了很多書在地上讓仔仔自由拿來看。直到最近他差不多八個月大,才真正拿起本書翻來看。我很開心仔仔有了這個自己去拿起書看的習慣。見他越來越喜歡翻書,我想是時候找個適合小童的書櫃給他。 仔仔一個月大開始就有這個小小的Reading Corner。 現在換成高高的書櫃,讓仔仔興奮莫名。 不但可以放很多書出來,還可以讓他練習伸手拿高層的書, 很快就抓緊最喜歡的書。 拿著每晚都讀給他聽的”Goodnight Moon“ 一個適合小孩的書架可以吸引他們建立閱讀興趣。我很辛苦才買得到這個書是向外面的書架。書向外面的好處是小孩可以看見書的正面,讓他們的興趣大加。而且小孩能夠輕易自己拿和收拾書。相對正常大人用的書架,小孩看不見cover,而且很難自己拿。 其實這種書架在外國是非常容易買到的,不知道為何香港沒有地方賣。參觀Pre-school的時候看見他們用這種書架時,我都會問他們是從哪裡買的,全都說是訂造的。我只買一個,沒有公司理會我…… 最後在淘寶找到,而且包郵到香港。開心到我呢~ 看著仔仔大得這麼快,連書櫃都要跟著大,心情真是有點複雜。一方面很期待他的長大,另一方面卻又捨不得他大~

差天共地的蒙特梭利學校

差天共地的蒙特梭利學校

資料更新 2020年更新蒙特梭利學校/教學中心列單,請按這裡 Playful Chaos正開設「在家蒙特梭利」工作坊,讓大家能夠瞭解如何把蒙特梭利教學理念融入日常生活裡。詳情請按這裡。 隨著孩子的長大,我終於帶了他去蒙特梭利Playgroup。本來蒙特梭利是沒有Playgroup這個階段,但香港的每一家學校都設有Playgroup班來迎合這個「贏在起跑線」的文化,就連蒙特梭利也不例外。 當我滿心歡喜帶著孩子去人生第一個蒙特梭利Playgroup時,最後是極度失望而回。香港這些沒有良心的「掛羊頭賣狗肉」Playgroup老闆實在讓人可恨。蒙特梭利本身是沒有版權註冊,所以任何人都可以用這個字來做招牌。當中有很多都是掛名蒙特梭利學校…. 去了一家新開位於九龍公園附近的蒙特梭利學校試堂,去了之後實在是氣憤這些沒有心去做蒙特梭利,但又用了其名義去開學校的人只會讓人誤會這個教育方式。 先說說為何我這麼氣憤這家新開的學校吧。(純屬個人意見,如有得罪請不要見怪) 首先,導師很明顯不明白蒙特梭利理念,強逼所有孩子坐著和她做同一個「工作」。那些孩子的年齡和能力都不一樣,根本就不能同時做同一份工作。更奇怪的是個導師一邊說是free play時間,轉頭就走去開大音樂叫大家一起唱歌。好幾個小孩正在專注做自己的工作,導師就自己在一角拍手唱歌打擾孩子的working cycle。這樣的導師真是要命啊~~ 另一個大問題是教室根本是適合3-6歲的孩子而不是0-3歲。在教室裡我竟然看見整個counting beads架放在教室裡。好明顯每個12-18個月大的小孩都會去拉這個有趣的珠珠啦….. 連架都要拉下來了… 這個counting beads架怎麼可以出現在12-18個月的班房裏??( 照片不是在那個playgroup拍的,只是用來做sample。) Snack Time沒有帶小孩去洗手,最基本的衛生意識都沒有。沒有locker供應,任由媽媽們把袋子放在教室裏,妨礙小孩走路。把電腦和喇叭放在小孩拿得到的地方,小孩去碰的時候導師就說不能碰。既然不能讓他們碰就不要放在他們的活動架上啦…. 站在那個班房,看著那個導師真的讓我差點吐血….好好的蒙特梭利理念,落在不負責任的人的手上就變成一個不知所謂的playgroup。 經歷了如此不快的經驗後,我收到Discovery Montessori School的通知說有位。真是謝天謝地~ 我相信這麼多好的comment的一家學校應該不會讓我失望吧! 今天上了第一課,感覺真是差天共地啊~ 首先,課堂有structure: 45分鐘Free play 15分鐘Circle Time […]

在家蒙特梭利 敏感期到來,學什麼都一擊即中

在家蒙特梭利 敏感期到來,學什麼都一擊即中

仔仔剛滿一歲~ 小肌肉發展明顯有進步。他已經會用湯匙吃飯,所以手腕的力度是有所保證。最近要注意的便是他的小肌肉發展。在他九個月大的時候我便準備了些Activity來讓他練習手指頭。 1. Montessori的Infant Sensory Box 可以練習控制手指頭拿開櫃子和放波進洞裡。同時學習In & Out的概念。 一歲不到便能輕易把球放進去 九個月的時候便懂得拉出來。 差不多一歲開始懂得推回去,但還要練習瞄準櫃子放進盒子裡的角度。 2.  錢箱和籌碼 自制錢箱和籌碼,全都是用家裡的剩餘物資。     九個月的仔仔對著這個activity時,只懂得把籌碼放進口裡。他完全沒興趣把籌碼放進錢箱裡。我並沒有強逼他每天做著同一個Activity,練到懂為止。其實這個Activity放了在櫃上有一段時間,仔仔都沒有碰它。直到他差不多一歲大的時候,他忽然拿著籌碼不斷地嘗試放進錢箱裡。 剛好我在旁邊,我就抓緊時機從旁觀察,等他需要協助的時候我才幫忙。我不會拿著他的手來示範,只會用比較誇張的動作來示範給他看我是怎麼放進去的。他看完後,又努力地試著看。仔仔很有心機,就算放不中都會再嘗試,一直試到放進為止。最後,仔仔很集中地控制手指頭和手腕去完成整個activity。 這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小孩在對某件事情產生學習興趣的時候,把握時機給予適當的環境和示範,小孩的吸收能力便能發揮到最高。用短短的時間就能學會新的知識。與其每天督促他學習,倒不如把握時機,一擊即中! Playful Chaos正開設「在家蒙特梭利」工作坊,讓大家能夠瞭解如何把蒙特梭利教學理念融入日常生活裡。詳情請按這裡。

幼兒Playgroup比比拼

幼兒Playgroup比比拼

香港的Playgroup開到周圍都是,很明顯許多香港人都看中父母們全都想孩子贏在起跑線上。Playgroup是源自外國,媽媽們聚在一起讓孩子們一起玩玩。不知從何時開始,簡單的Playgroup演變成學前學習的必要科目,而且是越來越高級的玩意。 我一直覺得太早帶仔仔去Playgroup會好像怪獸家長,但周邊壓力實在不容忽視…..仔仔未到6個月便已經有人問我打算去哪個Playgroup。若果我不帶仔仔去Playgroup會很容易與其他媽媽們沒有話題….. 而且還說我太遲報,可能沒有位子…… 為甚麼Playgroup都這麼大壓力?Pre-nursery和Pre-School豈不是更恐怖?對,香港的教育制度真的變得這麼恐怖。奈何我們生於這篇土地,就算想扮清高不屈服於現代教育也不得不順應著潮流去。既然是這樣,我就決定去試所有媽媽都在談論的那些playgroup。 第一個試的是由法國人Anne主辦的Pekip。這個playgroup最廣為人知的應該是嬰兒要脫光衣服來上堂。很多朋友都極力推介這個playgroup,說Anne是一個很有經驗的人。雖然有些人覺得嬰兒脫光衣服不衛生。我個人認為盡量讓嬰兒的皮膚接衣服以外的質感來刺激Sensory是需要的。在家裡我也會盡量讓仔仔少點衣服來讓他活動。所以我就沒有理會衛生問題而參加了這個playgroup。這個playgroup其中一個不好處是沒有試堂,一join就要10堂! Pekip設於田灣的工廠大廈裏,第一次到大廈樓下便開始後悔….. 嬰兒出入充滿著車行的工廠大廈實在不太好。很多大型吊車,又多車出入。地點一點都不討人歡心。上到Pekip,個center本身裝修得漂亮,有一個open kitchen讓父母自由用,廁所也乾淨,很有外國家庭feel的地方。嬰兒上堂的地方是一個很大的房子。有許多鏡子與訓練嬰兒的Motor skill擺設。進到Pekip裏尚算感覺良好,讓我可以容忍一下那座大廈本身的問題。Anne對嬰兒確實很有經驗,而且能夠教父母許多知識。跟我以往去過的playgroup確實有分別。Pekip的課程比較專注於Motor Skill的發展。仔仔很開心,而且在Pekip裏學的技巧可以在家裡用,集中幫助仔仔比較弱的方面。但是衛生方面的確有待改善….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Pekip,但仔仔開始了去playgroup就立刻生病了。太早去playgroup的確很容易受感染。因此,我決定等到仔仔再大一點才回去Pekip。這裡的課程是0-1歲,所以可以待仔仔8個多月才再來。 接著要試的是Bebegarten~這個學校的selling point是全部玩具,傢俬都採用純天然木料。在家裡我都盡量用木的玩具和家私,所以一早就已經想試Bebegarten的playgroup。參加School tour時是由校長去講解課程與校舍。校長是英國人,聽她的講解很有說服力讓我覺得這家學校清楚自己的方針。以Montessori和Reggio Emilia 的概念為主,就是Child Initiative(小孩主導)作為教學理念。環境是孩子的良師。這個有過萬尺地方的學校設有6間課室,剩餘的地方都是室內遊樂場。可想而至這個學校預留了很多空間給小孩子去奔跑。美中不足的是只有室內遊樂場。 6-12個月的Playgroup分成三個部分,Sensory Play+ Gym+ Treasure Basket Time。Sensory Play部分的Activity是Messy Play,用的都是食物,可以安心讓小孩玩。很少Playgroup會做Messy Play,因為實在太污穢。地方會弄得污穢之餘,很多香港父母都不喜歡孩子弄得全身污穢。我反而特別喜歡Messy Play,因為可以刺激仔仔不同的感官,敢於嘗試不同的質感。Gym的時間是在一個很大的空間裡玩。這個Gym與大部份Playgroup不同之處是地面用的都是木地板,沒有軟墊。小孩不小心跌在地上的話會很痛。這是成長的必經之路,要讓孩子知道如何小心活動不受傷害,那就不能永遠提供一個軟墊讓他們跌倒都不識痛。Treasure Basket Time是我平常在家都有跟仔仔玩的,籃子裡是一些玩具以外的物件來讓小孩探索。 整體上我對Bebegarten的印象都非常好。可是這裡的價錢實在不便宜,每一堂平均是$300,我覺得是可以接受,但是Enrollment […]

Gobbi Mobile

Gobbi Mobile

真可惜!之前手造Gobbi Mobile的時候忘了拍照,所以都沒有blog關於這個美麗的吊飾!Gobbi是一個漸進色的吊飾。之前的Munari和Octahedron吊飾都已經把嬰兒的視力都發展到可以看得出強烈的顏色對比。Gobbi的顏色是從深到淺,進一步發展嬰兒的視力。 這個吊飾很容易造,我買了5個波形“法寶”膠,途上不同深度的顏色上去。我會提議用primary color來造,因為紅,藍,黃,這三個顏色是嬰兒最先學會的顏色。我是看著這個blog來造的,無奈我不懂怎麼用冷線來造,而且很難找每一個顏色的毛線。最後用了acrylic paint來油。 很難油acrylic在膠上,所以不太好看…. 不過不影響效果 Gobbi是在嬰兒7-10週的時候用。仔仔剛好適合用。第一次讓仔仔看的時候,他興奮到極。這個mobile似乎深得他喜愛。個吊飾很輕,小小風吹都會吹動那些顏色波波,仔仔每次看都開心地動,眼睛也會追著搖動的波波去動。   希望這些美麗的吊飾幫仔仔發展視力感官之外,更可以增長他的美感~

在家蒙特梭利 – 幫忙做家務,學習清潔

在家蒙特梭利 – 幫忙做家務,學習清潔

我最喜歡蒙特梭利其中一個概念就是教小孩學習注重個人護理和幫手做家務。幫手做家務可以讓小孩增強責任感和建立自信。從而學會許多解決能力和大小肌肉協調。 仔仔到了17個月開始明白許多事情。每當他玩到地方太髒,我就要他幫手清潔。(雖然絕大部分都是工人姐姐和我去收拾殘局….) 譬如當他玩Sensory Play時,玩到周地都是米,我就教他用掃把掃地。 為了配合仔仔的高度,我找來了這把專為小孩而設的掃把。 玩水的時候弄得地下周圍都是水的時候,就教他用地拖。 同樣為了配合仔仔的高度而找來了這把地拖。 雖然仔仔的清潔還有待改進,不過他開始有意識自己是有責任去幫手清潔,每次玩完的時候都會自己走去拿掃把或是地拖。 另外一些讓仔仔練習小肌肉的清潔活動可以是Practical Life Skills的其中一種。 學習用不同的噴水樽 有時候仔仔會拿著毛巾去抹檯,抹地,抹玩具。可能見到大人做他就跟著做,所以大人一定要做個好榜樣。香港差不多每家每戶都有個工人姐姐,把我們這些父母都寵壞了。什麼都有工人幫手收拾,弄得大人都不會清潔。為了做一個好榜樣給仔仔看,我和老公都要改變自己,變得自理多一點。 大家也試試鼓勵小孩做家務啦~真的是百利而無一害~ Playful Chaos正開設「在家蒙特梭利」工作坊,讓大家能夠瞭解如何把蒙特梭利教學理念融入日常生活裡。詳情請按這裡。

第一次寄信&interview

第一次寄信&interview

大家都為蛇年的孩子開始報PN了嗎?大家報了幾多間學校呢?有些學校要孩子一有出世紙就報名,簡直是瘋癲,也因此我放棄了好幾家學校了。部份學校到最近才需要報2015-16的PN班,可是好麻煩的是每家學校的報名時段都不同,連application下載時間都有規限。我不明白為何學校要把這個遊戲搞得這麼麻煩。我原本以為自己apply了幾家自己想仔仔就讀的學校就可以了,但群眾壓力實在不容忽視。很多朋友親戚都問我報了幾多間學校,又問我預備了哪一家做backup….. 哪有backup啊…. 除非我們和學校有關係,否則怎麼會有一家學校實收啊?沒有任何一間學校是十拿九穩的我們,唯有多報幾家學校了… 從九月開始我便開始填表,寫回郵信封,寄application。不斷重複著同樣的動作,真的好悶…. 與其把這個過程過得這麼煩悶,我就拜託仔仔幫我分擔下。這些application都是為他而寄,我就教他貼郵票,然後帶他到郵局自己寄出application。當然,他貼郵票的技巧並未能全靠自己,所以我要幫幫他。貼郵票可以乘機鍛鍊手眼協調和小肌肉。準備好了就帶著仔仔去郵局,讓他自己把郵件放進郵箱裏。他寄出郵件的時候,開心到不得了!讓我從這個煩悶的報名過程中得到了第一個回報,就是看見他滿足開心的表情去寄信! 在郵局裏探索中 寄出啦! 完成了寄application後,就是等interview…. 仔仔人生第一個interview終於要發生了。同時也是我和爸爸第一次以父母身份去學校interview,緊張過自己見工! 這次要去interview的學校是一家國際幼兒園。說真的,仔仔連2歲都未到,實在不知道interview點什麼。想必所有學校的interview都是看父母多個學生。因此我和爸爸都有點緊張~那天是星期六,剛好遇上其中一家學校的運動會,害得我們在同一條路塞車塞了一個小時!!第一次Interview遲到了45分鐘……. Interview分成了兩part,第一part是父母和老師談話。問的問題都是基本,之前做research都說大部份學校會問的問題,例如…. 1. 為什麼投考我們學校? 2. 對於我們學校的教學理念和方針有何看法? 3. 自己的孩子有什麼過人之處? 4. 孩子的主要照顧人是誰? 最讓我意外的是她們問了關於Separation anxiety(分離焦慮)。對於這個問題,我摸不清學校希望父母給什麼答案。如果我說我對自己孩子很有信心,覺得他是一個獨立的孩子,老師會評論很多父母都認為自己的孩子很獨立,但通常都是過份自信。我無理由會說自己孩子很不獨立吧?(況且仔仔真的算是很獨立)那究竟老師想聽什麼答案呢?還好我那一刻想到舉例是interview重要的一個方法,我便提起仔仔從小便獨自入睡,不需要與大人同房。老師聽到立刻雙眼發亮,似乎等到想要的答案了!我還乘勝追擊說仔仔自小情緒就很穩定,也許是因為我用了baby plus(之前的blog post有提及過)老師聽見又很開心地寫下了”baby plus”在remarks處。那時我上了寶貴的一課,那就是interview時,要靈活舉例才能說服老師。唉…. 我和老公都準備不夠,似乎要準備一堆例子才能再去interview了。 父母的interview完了,就輪到仔仔上demo class。所謂demo是十多個孩子坐在一起上大概20分鐘的堂。先有freeplay,唱歌,然後邀請每一位小孩出來把貼紙貼在板上。一位老師負責帶領class,另一位老師負責在旁邊觀察每個小孩。同一group裏的十多個孩子的表現都差不多,唯獨有一兩個小孩會哭著不願意做老師的指令。我自己非常滿意仔仔的表現。他在上demo class的時候可是極度肚餓和疲倦的狀態,但他完全沒有扭計,還乖乖地獨自完成所有工作。雖然他因為在陌生地方而沒有發揮他真正的魅力,但仔仔努力做到最好了。 無論我們有無offer,我都無所謂,因為我清楚了解仔仔是一個開心而又充滿求知欲的孩子。但願他能夠一直這樣成長下去,我就滿足了。 就這樣,我們完成了第一次interview,可是這只是一場漫長的仗的序幕。各位父母們,加油啊! […]

在家蒙特梭利,感官發展 光與暗的世界

在家蒙特梭利,感官發展 光與暗的世界

之前在一個五星級Playgroup看過一個房間。裡面是一個黑黑的房間佈滿著燈泡和Disco Light Bulb。說這個房間是用來刺激小孩的視覺。我覺得很好,但是那個Playgroup要收$4xx一堂/45分鐘…… 我實在不捨得花這種錢……. 但電燈是多麼有趣而且可以讓仔仔認識光與暗的分別,不讓他看有點可惜~ 所以我找了一些道具來讓他在光與暗的世界裡玩。當然不能跟五星級比,但也做到一些效果出來~ 日本城賣的衣櫃燈 ~ 這個燈有一個小按鈕在中間,可以訓練小肌肉和手眼協調。 害怕刺眼的關係,所以我用雪紡布包著燈。還可以讓發出來的燈光有不同的顏色。   仔仔看著幻變的燈光,看得入迷~ 簡簡單單的兩樣道具就做出不錯的效果,好過用$4xx去個playgroup。 想一想,這兩個道具可是仔仔房裡唯一用電的“玩具”!房裡的玩具全都不是電動的。不用電的玩具才能做Open End Play。下次有時間讓我寫關於Open End Play的意思和好處啦~ 大家先試試看光與暗的Play吧! Playful Chaos正開設「在家蒙特梭利」工作坊,讓大家能夠瞭解如何把蒙特梭利教學理念融入日常生活裡。詳情請按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