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機會去觀察「悶」的孩子,發現他們的真正需求
經過許多專家研究,文章報導,相信大家都明白「悶」對孩子是一件好事。「悶」可以增強自主性,探索自己的喜好,讓精神得以放鬆,啟發創意力。「悶」是讓人發掘自我的契機。
經過許多專家研究,文章報導,相信大家都明白「悶」對孩子是一件好事。「悶」可以增強自主性,探索自己的喜好,讓精神得以放鬆,啟發創意力。「悶」是讓人發掘自我的契機。
許多剛認識蒙特梭利的父母都以為在家實行蒙特梭利教學是要買一套教具或是讀一個教師文憑。其實只要父母明白與孩子相處的方式和環境的重要性,蒙特梭利的概念是可以不需花費都能融入每一個家庭裡。
感官發展的極佳玩兒!那種黏黏的感覺未必是人人喜愛,但孩子一定要嘗試玩Slime來增強觸感,因為這是很適合幼兒玩的啟蒙遊戲。 如何在家裡自製Slime? 所需材料: 4oz 白膠漿 1茶匙 Baking Soda (小蘇打) 3-4湯匙 Saline Solution (隱形眼鏡藥水) 1-2滴食物顏料(自選) 少量閃粉(自選) *材料足夠做片中一份Slime,足夠一位孩子玩 所需器材: 碗 量勺 攪拌勺 真空容器作儲存用 做法: 幫白膠漿染色 - 加入食物顏料,攪拌白膠漿 加入Baking Soda (小蘇打) - 加入Baking […]
送一份貼心的禮物比起收禮更開心。 若想送一份比較實用且有心思的禮物的話,以下一系列與蒙特梭利教學理念接近的玩具,書本都非常適合送給你最珍惜的孩子們。幼兒遊戲有很多益處,利用蒙特梭利玩具進行啟蒙遊戲,可以把蒙特梭利教學理念融入日常生活裡,令孩子從遊戲中學習成長。 嬰兒木製玩具套裝 (Newborn) 手搖鈴鐺 (Age 0-3) 彩色水積木 (Age 0-3) Squigz 嬰兒版 (Age 0-3) 磁石積木 (Age 3-6) Puzzle Globe 地球儀 (Age 3-6) Beleduc 植物成長拼圖 (Age 4-6) Squigz進階版 (Age 3-6) Kinetic Sand 沙 (Age 1-6) Cubetto 木製程式編寫 (Age 3-6) […]
教具,教材和玩具有何分別? 初為人父母都可能會有疑問,到底教具,教材和玩具有什麼分別?對蒙特梭利教學有興趣的父母,亦可能對蒙特梭利教材的特點不太了解,以下我們會介紹一下它們之間的分別是什麼。
孩子開始使用餐具例如湯匙或叉子吃,很多家長都未必有注意孩子的手勢是否正確。其實手勢正確與否是會直接影響孩子吃飯習慣,甚至會影響日後執筆寫字的能力。
生活在「贏在起跑線」的社會裡,孩子的執筆寫字年齡也同時被推前。K1學生已經開始每天抄寫,寫得不整齊就被老師訓話,構成孩子家長的不必要壓力。過早讓孩子開始執筆寫字,不單只讓孩子對書寫喪失興趣,甚至會影響他們的小肌肉發展。 首先要瞭解的是適合孩子的書寫工具 除了預備好合適的書寫工具,還要瞭解孩子執筆寫字前需要什麼心理和生理準備。 蒙特梭利教學鼓勵孩子4歲半以上才開始執筆寫字。孩子上蒙特梭利學校Casa第一年,學的是自理能力如倒水,拖地,摺餐巾這些與學術沒有直接關係的事。有些家長會疑問,「上學不讀書寫字,學自理來做什麼?」大家有所不知的是這些看似與書寫沒關係的自理能力,正是為了幫助孩子準備一雙執筆寫字的手。 思維的準備 蒙特梭利教學裡的工作都設計成能夠鍛鍊孩子的專注力和秩序感。譬如孩子做扣鈕的工作時,會獨自靜靜地做好整個過程,培養專注力和獨立能力。同時扣鈕的工作要求孩子從上至下的秩序感。這是為了準備孩子的思維,不論讀書或是寫字都是上至下,左至右的概念。 自理圍裙示範視頻 身體的準備 身體的準備包括大肌肉和小肌肉發展,一般的自理工作都能有效鍛鍊孩子的肌肉技能。譬如孩子幫手準備茶點,用兒童專用刀去切生果。孩子要坐正以正確的姿勢去握刀,鍛鍊好坐姿和平衡力。需要孩子的雙手和眼睛協調。用三指(pincer grasp)去拿起小片生果,鍛鍊手指的運用。為孩子準備有足夠靈活性去執筆寫字的手指頭和手腕。 感官的準備 蒙特梭利教學注重感官發展,培養孩子的觸覺。執筆寫字之前,孩子需要學習用手指頭在砂紙和沙盤練習。讓孩子以感官來瞭解筆畫和筆順,不會受到筆的妨礙而感受不到字的寫法。 沙盤寫字示範視頻 到差不多4歲半到5歲的時候,孩子各方面都準備就緒後再讓孩子執筆寫字。當孩子的思維,感官和體能都準備後,執起筆來就得心應手,不需機械式的抄寫練習也能寫得一手漂亮字。 ⭐️Playful Chaos「在家蒙特梭利」線上課程現已推出!安享在家也能學習如何把蒙特梭利教學理念融入日常生活裡。詳情請按這裡 蒙特梭利教材 蒙特梭利-漢字筆畫砂紙板 蒙特梭利漢字部首拼圖卡
睡眠對每個人都很重要,對每天都在成長的孩子更是必須的。擁有良好的睡眠習慣、睡眠質數,才能健康成長、發育。 有些孩子無論怎麼吃,怎麼跳都長不高,有很大可能也是因為睡眠不足。擁有良好的睡眠習慣能幫助孩子健康成長,而且能大大提高孩子的獨立能力。若孩子養成不需要大人陪同也能夠自己睡著的習慣,對大人和孩子都是好事。孩子有充足睡眠的同時,大人也可以找回自己的私人時間。談到這個話題,大部分家長都會感到懊惱。最常見問題通常都是孩子不能獨自入睡。 我家孩子自幼開始培養獨自入睡的習慣。自五個月大開始已經是放進床裡就獨自睡著,每天晚上7點睡到第二天早上7點。(當然,孩子越大,睡眠時間會推遲一點到8點或是8點半,但基本上都一定是9點前上床睡)每個人聽到都覺得匪夷所思,問我如何做到。就讓我分享我的培養孩子獨自入睡的5大秘技吧! 分開睡覺 空間容許的話,建議分開房間睡覺。就算空間不夠而一定要把孩子放在父母房間裡,也請盡量分開床睡!而且要把嬰兒床放到裡父母遠一點的地方,儘量不要放在旁邊。許多餵母乳的媽媽都會貪方便而把孩子放在床的旁邊。雖然是能夠舒緩餵母乳的辛勞,但對培養孩子的睡眠習慣是有影響的。當年我也是餵母乳,每晚落床走去餵,雖然辛苦但孩子到了6個月大就戒掉夜奶。之後便能夠放進床裡就一覺睡到第二天。辛勞6個月所換來的是,今後每晚的12小時私人時間,非常值得。 食和睡要分開 頭三個月的嬰兒都很容易一邊吃奶,一邊睡著。千萬不要讓孩子有這樣的習慣。一旦養成習慣便會每一晚都要求有人來餵奶才睡。睡眠中途醒了也無法自我舒緩情緒,一定要人來餵點奶才能睡。狠心一點,就算孩子一邊吃一邊睡了,也要弄醒他,讓他知道奶不是幫助入睡的道具。 做好睡前儀式 洗澡可以讓孩子放鬆,然後在暗暗的柔和燈光下讓孩子一邊吃奶一邊聽睡前故事書。吃完奶就刷牙睡覺。這是我家自孩子兩個月大以來一直堅持的慣例。堅持每一晚都做睡前意識,孩子便會意識到睡前的慣例,讓自己做好心理準備。心理做好準備才能讓孩子安心入睡。 讓嬰兒哭不代表你不愛他 哭泣是嬰兒的表現方式。對於是否讓孩子獨自哭泣都各有說法。有些人認為這樣讓孩子哭會造成心理創傷,但也有人認為這是孩子必經之路。本人是後者,因為我覺得孩子需要懂得安撫自己才有機會獨立。若要養成獨自入睡的習慣,雖然說要讓孩子哭,但絕不是放置孩子不管。為安全起見,個人建議孩子等到懂得自己轉身才開始睡眠學習。 做好心理準備,不要遷怒於孩子 學習獨自入睡絕非一朝一夕的事。家長應該做好被煎熬好幾天的準備,不好彩的話甚至乎要辛勞上幾十天。經常要提醒自己,孩子是在努力學習並不是特意不合作。不要誤會孩子不乖,只是孩子需要時間和大人的幫助去克服心理的不安情緒。若父母不斷發放出不安情緒,孩子是會受到影響的。 人類天生需要睡眠,所以獨自入睡是人類的本能。只要父母提供輔助及耐性,孩子要獨立入睡並不是難事。孩子的良好睡眠習慣是由父母的悉心培養開始的。 相關文章 0-3歲兒童睡眠過程|瞭解每個階段的重點 嬰幼兒睡眠退步期 Playful Chaos設有嬰幼兒睡眠諮詢服務,請按這裡瞭解詳情
近年在亞洲開始吹起Baby Led Weaning (BLW) 熱潮,讓許多家長都認識到BLW嬰兒主導斷奶方法。今時今日與其他人說我家孩子是BLW的話,不會再被人投以奇異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