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Terrible Twos不太Terrible?

如何讓Terrible Twos不太Terrible?

大家都聽過Terrible Twos吧。Terrible是因為孩子難搞起來真的很恐怖。Twos是因為這個難搞時期會由兩歲到三歲為止。 基本上所有孩子到了兩歲左右就會踏進非常難控制情緒的階段。每當孩子控制不到情緒時,就會變成「發脾氣」。如果父母欠缺一點耐性都可以演變成非常恐怖的收場,當中包括孩子打人,賴地不走,爆喊,等等……. 孩子因為未能了解自己的情感以及未能控制情緒,所以身體與大腦都會失控。若果大家有看過動畫「Inside Out」就可以想像到,在大腦裏控制情感的「Joy,Sadness,Anger,Fear,Disgust」全都在打架,大腦根本分析不到自己想做什麼,自然連身體都變得失控。 其實Terrible Twos是孩子學習情緒管理的一大關卡。只要適當地協助孩子理解情感世界及情緒控制,Terrible Twos是可以不太Terrible的。 如果大家想知道一般的Terrible Twos對應方法的話,可以上網查一查就有無數的專家教學。我這次想分享的是套用在我家孩子的實戰方法。但我想提醒大家,每個孩子的個性都不同,所以同一種方法未必能套用在每個孩子身上。我的分享純碎是想讓大家作為參考~ 預防勝於治療 因為Terrible Twos的名字讓大家都誤會要到兩歲才會開始。但實戰時,很多人要在孩子差不多18個月大時便開始面對孩子的情緒問題。其實自從孩童12個月大的時候,他們的情感發展便開始急速發展。孩子開始有存在感及開始學習與人溝通,但因為他們的情感發展還未成熟,所以很多時候都不能控制情緒而導致「發脾氣」。當大部分父母等到孩子差不多兩歲的時候,才發現孩子的情緒控制有問題,然後再加以改良就會非常辛苦。父母們可以嘗試從6個月大開始多注重孩子的情緒發展。早點開始幫孩子了解各種情緒。 發揮正能量 父母們要做好心理準備,踏進Terrible Twos這個階段就是不斷被人試底線的開始。孩子們非常聰明,他們可以契斯底里哭個不停來試大人的底線。在不停的哭鬧底下,就算是大人都會受不了而對著一個小孩發脾氣。如果你試過對自己孩子發脾氣,請不要自責。受不了是很正常的事。我自己也是如此,雖然口說不能對小孩發脾氣,但就是控制不了。我試過好幾次對著發脾氣的哥哥用強硬的態度去教訓他,但換來的都只是更高的尖叫聲和更豪的哭聲。硬碰硬,通常都沒有好結果。正所謂硬的不行就用軟的。拿出無比耐性與溫柔去面對失控的孩子吧。他要大哭就抱著他到停止哭為止。他要大叫就溫柔地告訴他,媽媽會等你冷靜下來。這樣通常能夠把「爆發」程度抑壓到最低。父母們都很喜歡說教,但對著一個兩歲小孩講道理是不太管用的。反而正能量會讓孩子更有安全感,安全感可以安穩情緒。 讓孩子懂得看表情 孩子要學習控制情緒的話,就當然要先懂得各種情緒的意思。容易點讓孩子明白各種情緒的方法就是表情。表情可以讓孩子把抽象的情緒形象化,更容易明白當中的意思。孩子的觀察能力非同小可,只要孩子懂得各種表情的意思,他們便能觀人於微。要與人溝通就當然要懂得看「臉色」啦。 以下是我用來幫哥哥和妹妹練習表情的方法: 年齡:6-12個月 用極度誇張的表情與孩子對望及談話。經常做喜,怒,哀,樂,這些基本表情。 練習得多,孩子都會跟著大人的表情去做。他們的表情會明顯地多變化,不會木口木面。 當孩子習慣了,就可以利用鏡子與孩子一起做不同表情,讓他們有更好的自我意識。這段期間剛好是孩子開始理解自己的存在,鏡子絕對是幫助孩子瞭解自己的重要工具。 妹妹自小開始便認識鏡子裡的自己~ 年齡:12個月起 利用「表情卡」去學習更多情緒表現。「表情卡」可以自己印一系列的不同表情,然後過膠變成卡。(我就從美國買了一套BPA free的表情卡,因為我家孩子喜歡放東西入口。還是高質素的卡片會安心點。)拿著不同的表情時,除了學習做表情之外還可以說出表情所代表的情緒名字。然後簡單地解釋那種情緒的感覺是怎樣的。同樣地,大人要把表情極度誇張化才能把表情中的情緒表達出來。把鏡子和表情卡放在一起就可以讓孩子隨時練習。 哥哥很喜歡學習圖裡的表情,有時候還會教妹妹!   最近搜羅了這套BPA […]

平,靚,正,玩不厭的「玩具」

平,靚,正,玩不厭的「玩具」

前幾天在街上有人跟我做問卷調查(很明顯是幫某名玩具牌子做的調查)。其中一條問題問到,我會買什麼玩具給我孩子。被人問到我才發覺作為媽媽的我甚少買玩具給孩子們。家裡的玩具絕大部分都是人送的。如果問我買什麼玩具給孩子的話,我基本上只買一些不是玩具的「玩具」給哥哥和妹妹。有時候甚至只用家裡的剩餘物資來做「玩具」。(大家可以看看這裏怎樣利用剩餘物資)其實,有很多東西都可以變成非常好玩的東西。不用買玩具給我家兩個小孩都可以跟他們玩上半天,而且是適合任何年齡人士的玩兒。 波子 我在花虛買了一袋$10波子,給哥哥玩了一整天,每次拿出來玩都有新玩法。其中最喜歡玩的是用腳趾夾波子。這是練習腳部小肌肉的絕佳方法。哥哥每次玩這個都開心都不願停。不過波子有一定程度的危險性,所以每次玩波子我都格外小心。 提高控制腳趾肌肉的最佳辦法,差點玩到抽筋(笑) 除了腳趾還可以用手指~ 氣球 氣球有很多玩法,充氣是最簡單直接的玩法。哥哥追著氣球已經玩半天。另外一個哥哥很喜歡的玩法是充水。看著氣球震震下,拿起來有不同重量,又有怪怪的質感,讓哥哥玩很久。至於妹妹就很喜歡啪啪氣球,不過玩起來要小心因為隨時一身都是水。 一大堆水彈,還可以畫不同的臉在上面。 走樣米奇~ Cornstarch Cornstarch是很好玩的Messy Play,可以提高孩子的感官發展。哥哥和妹妹可以同時玩,順便教哥哥如何小心看待妹妹。初頭哥哥不太喜歡碰乾的cornstarch,但因為太想玩的關係,最終都克服心魔,不怕那份奇怪的觸感。若果不怕麻煩清潔的話,可以玩完乾再玩濕的cornstarch。讓孩子看到質感的變化。 為了讓妹妹安全地玩,特意讓她留在想子裡玩。   放很多小東西在粟粉裡可以提高好玩程度。哥哥不斷踏雪尋蟲! 麥皮 麥皮是另一個我經常玩的Messy Play。玩的時候提供不同的道具就可以鼓勵孩子發揮想像力,得出的結果通常都會很驚喜。 玩Messy Play的時候可以提高手眼協調,甚至種下將來對科學的知識。   玩到一地都是的時候,就拿出哥哥最愛的掃把來一起清潔。   食物染色劑 食物染色劑有很多用途。最簡單就是溝進水裡當水彩。除了可以畫畫之外,還可以讓孩子學習溝顏色。看著顏色水溝在一起後產生的顏色變化,讓孩子親身體驗顏色如何溝出來,勝過拿著顏色卡紙叫他們死背紅色溝黃色是等於橙色。 用吸管可以練習小肌肉。 燈 日本城買的攜帶式電燈非常好用,任何一個透明抽櫃都可以變成燈箱。燈可以幫助感官發展,不過要小心不讓孩子直接看著燈光,以免傷害眼睛。(這裡有更多如何利用光暗來跟小孩玩的方法。)   妹妹10個月大,這個時候的孩子特別喜歡燈光的玩兒。 […]

「媽媽」這份工作是什麼?

「媽媽」這份工作是什麼?

想當年,中學和大學差不多畢業的時候,學校都會安排一些職場講座給學生,讓學生可以了解各種行業繼而選擇自己將來要走的路。現在回想起來,真希望當年有人與我分享「媽媽」這份工作到底是什麼,最少在我入職前能夠有多點心理準備。 當了兩個寶寶的媽媽,累積了短短的3年「媽媽」經驗,我得出了以下Job Description。希望能給一些準媽媽或是正在考慮自己是否適合做媽媽的人一些心裡準備。 職位:媽媽  薪金:$0 工時:24/7 當值 假期:全年無休 合約生效期:一世無得辭職   工作範圍: 義無反顧地照顧寶寶 家庭為先,自己放到最尾 托仔未出生時就要做定入學企劃書(直到大學畢業) 管理一家上上下下,事無大小都關你事 90% 時間站立或是彎腰, 隨時工傷無得賠 如果是餵人奶的: 就算不餵到兩歲,都要求你餵到寶寶6個月大 (政府醫院推行) 意志堅定,在街餵奶不能怕旁人眼光 如果生多過一個,工作量增加最少2.5培。(對,1+1不等如2) 入職要求: 強壯身體,不能病(病了都要做,因為無人能代替) 每天睡眠時間只有4-5小時 (能夠連續睡5小時以上,已經開心到跳舞) 意志堅強,能夠承受精神壓力 (隨時有幻聽,連寶寶不是哭的時候都會聽到哭聲) 願意放棄私人時間,因為你根本就不夠時間用 […]

我們的戒片之道 ~ 如何幫助孩子進行如廁學習

我們的戒片之道 ~ 如何幫助孩子進行如廁學習

「你兒子開始戒尿片了嗎?」 自從孩子18個月大時,我便經常被親戚朋友問以上問題。我覺得很奇怪,明明看很多書都說孩子不需要三歲前戒尿片,為何周邊的人都這麼早關注這個問題?更奇怪的是,周邊許多孩子都在兩歲前戒了片! ⭐️Playful Chaos「在家蒙特梭利」線上課程現已推出!安享在家也能學習如何把蒙特梭利教學理念融入日常生活裡。詳情請按這裡 若果孩子未進入敏感期,寧願遲點戒都不要催谷,未抓準時機就開始的話,只會有反效果。我就是犯了這個錯誤。孩子差不多兩歲的時候,我想在妹妹出世前實行如廁訓練搞定戒片難關。開始嘗試讓孩子穿nappy pants(有厚厚的海綿來吸收的小褲子)孩子對於「濕」這概念很弱,整條褲都濕透也不會出聲。看見他有如此反應,我便知道他未準備好。我立刻收回nappy pants,讓他繼續用尿片,以免造成不好的印象影響他日後的如廁學習。誰知道一失足成千古恨,孩子本來有便便都會告訴我,但試過nappy pants之後,他明明對便便的不舒服有感覺,卻突然不願意承認。我不知道他拒絕承認的理由。(估計是因為他知道如果有便便就要立刻去換褲,他不想在玩的途中要離開去廁所。)若果他連承認有便便都不願意,莫說要他上廁所前告訴我! 【想瞭解兒童敏感期可以參考此影片】 既然他未準備好,我就不會催谷他。反而是我作為母親,應該更充分了解如何幫助孩子戒片後才可以開始為他如廁訓練!嘗試了解如廁訓練的這段期間,找到一本由蒙特梭利導師所寫的書。這本書是我的救星。她用了20頁紙來解釋及教導「如廁學習」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在美國Amazon偶然找到這本書~ 很多人認為,孩子懂得忍住就代表懂得上廁所。我卻覺得要孩子忍住,但不教會他自己上廁所的技能反而有問題。大家一定覺得我很奇怪。次序是不是搞錯了?孩子不懂得忍,學習獨自上廁所又有何用呢?大人不是單純地教孩子學忍大小便就叫成功戒片,而是要孩子意識到上廁所是日常生活的一部份以及能夠獨自上廁所才算是成功!當孩子意識到什麼是廁所和排便,他們就會開始懂得分辨身體如何運作以及如何控制肌肉來上廁所。大人的責任就是要造就讓孩子有這些意識的環境。如何讓孩子意識到上廁所是怎麼一回事呢? 以下幾點是大人應該留意的。 1. 孩子應該有機會去認識洗手間的環境,以及有規律地每天使用廁所。 2. 孩子應該有學習使用馬桶或是Potty的機會。 3. 孩子需要見到大人(榜樣Role Model)上廁所並明白如何獨自上廁所。 4. 孩子需要信任的人來指導,繼而信任上廁所是日常生活必需面對的。 當孩子表露出對上廁所有意識的時候,大人便需要觀察孩子的身體和表達能力是否適合開始戒尿片。孩子最少要能夠自己走路以及能夠用語言或是手語來溝通才可以考慮進行如廁學習。為了輔助孩子對廁所產生興趣以及產生意識,我在家裡採取了以下幾種方法。 把洗手間環境變得適合孩子使用 1. 馬桶上有適合孩子尺寸的廁所圈。 2. 高度剛剛好的腳踏,讓他能夠自己站上去用馬桶。而且他可以坐在這裡自己穿上乾淨的褲子。 3. 乾淨的內褲和褲子放在伸手可及的地方。方便他自己拿衣服替換。通常會放內褲和尿片(拉褲型),讓他自己選。他覺得自己OK的話,就會用內褲。 […]

看著孩子,猶如照著鏡子

看著孩子,猶如照著鏡子

孩子的外貌是遺傳至父母的基因。孩子的性格則是受到父母的言行舉止而形成。有些人說性格是天生的,我卻相信性格是後天培養。   學校裡的教師是孩子的學習榜樣的話,父母就是家裡的生活榜樣。孩子會跟著父母的生活習慣來形成將來的生活方式。父母是「低頭族」的話(現代低頭玩手機的新一代),孩子都免不了會變成低頭族。父母是戶外活動型的話,孩子也會喜愛戶外多一點。父母是開朗健談的話,孩子都會是開心活潑型。基本上,看著孩子的言行舉止和生活習慣就可以猜的到父母的八九成。 修讀Montessori Diploma時學習到作為教師必須要注重言行舉止,因為教師就是孩子的Role Model。要孩子尊重大人的同時,大人也要尊重孩子。要孩子有禮貌的話,首先要自己有禮貌。連大人自己都做不到的話,憑什麼要求孩子去做,甚至要做得比自己好呢?這個道理在我19歲教K1小朋友畫畫的時候便已經體會到。年輕的我不懂得教小朋友,要求孩子坐定定的時候,自己卻周圍走來走去,最終沒有人聽話坐下來。後來在前輩提點下明白到,原來要孩子坐定定的話,最少自己要先坐好來作為榜樣。走來走去的小孩們最終都願意跟著我坐定定開始畫畫。那年夏天學會的教學方式,我一生受用。現在為人母親我也用著同樣方法去培養孩子。 為了哥哥和妹妹,我和老公都很努力突顯優點再埋藏缺點,甚至會因為孩子而改掉壞習慣。我老公從來不做家務,甚至連自己脫下來的鞋都不會放好。我一方面教仔仔要自己除鞋收拾,老公卻在旁邊做反面教材。在我出聲提醒老公之前,他竟然自己改掉了壞習慣!說自己不能做一個壞榜樣,不能要求他放好鞋子的同時,自己就到處亂掉對鞋。聽到老公這樣說實在讓我感動到不得了。  改掉壞習慣的同時,我們夫婦也努力在孩子面前做以下幾點: 凡事都要有禮貌 (特別是對待工人姐姐,因為我不想孩子從小有階級觀念) 一視同仁 (譬如要求孩子不看電視的話,自己也不能看) 愛護家人 不能在孩子面前吵架 凡事都以正面態度看待 培養良好生活習慣 (早睡早起,食得健康,增加運動量等等…… 雖然不容易,不過我們很努力) 煩躁的時候,盡量不發脾氣 (對我來說是非常不容易,尤其是產後和餵母乳都讓我荷爾蒙失調。必要時我會”閉關”在自己房裡,等心情平復後才出來。) 以上幾點…. 說就容易,做就非常困難!尤其是控制脾氣一項~ 有時候遇著讓人氣憤的事,實在很難控制自己。看著孩子,猶如照著鏡子。他們的美是父母的美德,他們的壞也是父母的壞習慣。如果哥哥和妹妹有什麼壞習慣出現了,責怪他們之前,我會撫心自問自己(或是老公)壞習慣的源頭是不是我們呢?自問不是完美的我們,不會要求孩子們完美無缺。但最少我希望他們將來會喜歡鏡子裡的自己。 Playful Chaos正開設「在家蒙特梭利」工作坊,讓大家能夠瞭解如何把蒙特梭利教學理念融入日常生活裡。詳情請按這裡。

1+1不等如2, 迎接第二個寶寶的誕生

1+1不等如2, 迎接第二個寶寶的誕生

開頭以為多了妹妹,只是1+1=2個小孩….. 但面對著性情大變的哥哥,我便明白到此事沒有這麼簡單….. 1+1並不等如2!要顧及一個不穩定的Terrible Twos加上初生兒,辛苦程度比起初為人母的時候要辛苦兩倍以上! 哥哥一直是我們家的至寶,他獨佔了父母的愛兩年又兩個月。現在終於做了哥哥,他很喜歡妹妹,每天都要親親和抱抱妹妹。雖然哥哥很愛妹妹,但妹妹的出現對他來說是人生一大改變。家裡突然多了人(除了妹妹還有陪月),媽媽突然不能出街(因為坐月),媽媽突然把很多時間放在妹妹身上(因為餵奶很費時),種種變化對哥哥來說都形成無形的壓力。哥哥很乖,沒有把自己的情緒發洩在妹妹身上。但他明顯變得情緒不穩,容易發脾氣,突然大哭,完全失控。學校的老師也發現他的變化,平時在學校非常活潑聽話,但妹妹出現之後哥哥突然一反常態,在學校會大哭又會掉東西。這是他從未試過在學校表現出來的一面…. 我明白哥哥的情緒不穩是因為吃醋,但他自己都不知道這種情感是什麼。剛出院的我因為身體虛弱和照顧妹妹而筋疲力盡,面對著性情大變的哥哥也有受不了的時候,真的好想和他一起發脾氣算了。但一想到哥哥只是兩歲都這麼努力面對這種無形的壓力時,我就按耐著自己的情緒,努力做一個冷靜的媽媽去聆聽哥哥的訴求。其實哥哥的要求很簡單,就是要媽媽分多點時間給他。剛出院的時候我因為要爭取睡眠而沒有用太多時間去陪哥哥,明白到他的需求我就盡量運用時間來陪哥哥玩,就算每天只有30-60分鐘,哥哥也滿足了許多。情緒立刻穩定下來,甚至乎變得更開心了。 由三人家庭變成四人家庭的短短一個月裡,我發現了以下幾個重點是可以幫助整個家庭去應付過渡期: 1. 爸爸一定要站出來!媽媽不能陪老大的時候,爸爸一定要盡量陪老大。媽媽只有一個,孩子卻有兩個,要是爸爸不站出來的話,老大的吃醋期一定會很久,而且吃醋程度也會相對地高。爸爸的幫助是非常重要,而且無人能代替! 2. 提升自理能力!讓老大幫忙做家務或是照顧老二,一方面提升自理能力,一方面訓練獨立性。由於我一向都有訓練哥哥的自理能力,所以他特別喜歡幫忙照顧妹妹。譬如叫他幫忙拿奶樽,尿片(有時候就算我不用他幫忙但也會特意製造機會讓他去做)同時也要哥哥自己照顧自己多一點,譬如自己放衣服進衣櫃,幫忙做簡單家務。 3. 改變送禮攻略!有初生兒的時候免不了親戚朋友會來探訪或是送禮物給老二。為了不讓老大覺得被遺忘,我會跟比較相熟的朋友說不用買禮物給老二了,反而想麻煩大家買小禮物給老大。哪怕只是一張小貼紙,也會讓老大特別高興。另外我發現用「妹妹送給哥哥」這個賄賂方法並不能長久。很多人都建議我買很多大禮物給哥哥然後說是妹妹送的,用賄賂方式來安撫哥哥。初頭的確有效用,但過了一段時間變發覺這不是長久之計,因為哥哥最終會對死物失去興趣。反而告訴哥哥,妹妹是媽媽送給他的最好禮物,以後妹妹會陪哥哥一起玩。然後爸爸媽媽給予老大更多的時間和愛,哥哥變得更愛護妹妹了。 4. 無論去哪兒都帶著老大!通常爸爸媽媽不帶哥哥出街,他都沒事,但帶著妹妹不帶哥哥就出事!第一次帶妹妹去醫院check up時,爸爸媽媽和妹妹一起外出卻留下了哥哥在家裡。哥哥沒有大哭,但當天回到學校時便顯出非常失落的表情,而且性情大變。第二次帶妹妹出街時,爸爸堅持帶著哥哥一起去,哥哥高興到不得了。 從一家三口榮升為一家四口讓我興奮無比!雖然照顧兩個孩子不容易,但我很期待看著兩個孩子相親相愛地長大。接下來便要努力在家裡建立一個適合兩個不同年齡孩子的環境了。 ⭐️Playful Chaos「在家蒙特梭利」線上課程現已推出!安享在家也能學習如何把蒙特梭利教學理念融入日常生活裡。詳情請按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