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特梭利的中文教學
蒙特梭利是源自義大利,所以教學原本是沒有中文的。到底亞洲的蒙特梭利學校會怎樣教導中文呢?
蒙特梭利是源自義大利,所以教學原本是沒有中文的。到底亞洲的蒙特梭利學校會怎樣教導中文呢?
蒙特梭利教師常用的五句充滿力量的話 在蒙特梭利課室裡會應用一些經過教師們精挑細選的話語。大人的說話能夠表達出對孩子的尊重。用詞適當更可以鼓勵孩子成為一個擁有獨立思考的人。大家不妨試著在家裡應用以下五句蒙特梭利教師的說話方式 。 「我見到你非常努力。」 稱讚孩子的努力能夠幫助孩子建立對自己的信心,相信透過自己的努力是能夠有無限的進步空間。結果是其次,過程才是最重要。 例一:孩子寫完一篇字。與其稱讚他「寫得很好」,不如稱讚孩子「努力專注了很長時間」,稱讚孩子「用心把字寫得清晰。」 例二:孩子對妹妹好。與其稱讚他「你真是好孩子」,不如稱讚孩子「我看見你分享了心愛的布偶給妹妹」。 「你覺得自己做得如何?」 孩子需要懂得分析自己做的事,才能探索自己的能力。 例子:孩子問「你喜歡我畫的畫嗎?」與其回答「你畫得非常漂亮」,不如問問「你如何選擇你的用色,你覺得畫得最好的是哪一部分?」幫助孩子學懂去評估自己做的事,而不是一味尋求大人的認可。 「你可以從哪裡得到答案?」 讓孩子自己解決問題是幫助孩子獨立的方法。孩子發問時,最簡單的當然是直接告訴他們答案,但誘導去思想如何解決才是大人應該給予的回應。 例子:孩子忘記了自己的鞋子放哪裡時會問「我的鞋子在哪裡?」與其告訴孩子答案,不如誘導孩子去思考「你脫鞋子的時候是站在哪裡的?你有沒有檢查你的房間?」 「你希望我如何協助你?」 當孩子需要做一些超越自己能力範圍的事情時,大人可以問孩子希望我們如何協助。我們不想孩子覺得是自己無能力而做不到,但也不想讓孩子覺得無助,所以問孩子的意見再提供協助是最好的。 例子:孩子需要收拾Lego (莫說是孩子,就算是大人也會覺得收拾Lego非常困難), 孩子可能會希望大人幫忙,這時候可以提議「不如我收拾黃色的,你收拾紅色的Lego,好嗎?」這樣可以讓孩子覺得自己不是孤單無助。 「在家裡,我們……」 孩子需要明白每個社群都有各自的規矩,而每個人都有責任去遵守規矩來維繫社群的秩序。學校是一個社群,所以教師會說「在課室裡,我們…..」,家裡也是一個社群。 例子:大人想孩子坐在椅子上好好地吃飯。與其以命令形式說「你坐好!」,不如說「在家裡,我們每個人都會坐著吃飯。」這說法會讓孩子更受落,因為每個孩子都想成為家裡的一份子。 許多人都以為一定要上蒙特梭利學校才能接受蒙特梭利教學,其實只要家長明白當中如何引導孩子的方式的話,在家裡也是能夠給予孩子同樣的教導。學校是孩子人生的其中一個社群,家裡是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地方,所以若能在家裡應用著這充滿力量的五句話,對孩子的人生必定有正面改變。 ⭐️Playful Chaos「在家蒙特梭利」線上課程現已推出!安享在家也能學習如何把蒙特梭利教學理念融入日常生活裡。詳情請按這裡
看到這個節目介紹蒙特梭利國際學校(International Montessori School),讓人非常高興!香港的電視節目終於介紹各類型的教學方法了。節目裡短短的13分鐘介紹了蒙特梭利教學特色,概念,以及英語和數學的學習方法。可惜節目不是太長,所以有很多蒙特梭利的美妙之處都未能介紹,譬如當中的自理能力,中文教學等等都沒有收錄…. 但已足夠讓對蒙特梭利教學沒有認識的人更能明白這套教學的好處!
生活在「贏在起跑線」的社會裡,孩子的執筆寫字年齡也同時被推前。K1學生已經開始每天抄寫,寫得不整齊就被老師訓話,構成孩子家長的不必要壓力。過早讓孩子開始執筆寫字,不單只讓孩子對書寫喪失興趣,甚至會影響他們的小肌肉發展。 首先要瞭解的是適合孩子的書寫工具 除了預備好合適的書寫工具,還要瞭解孩子執筆寫字前需要什麼心理和生理準備。 蒙特梭利教學鼓勵孩子4歲半以上才開始執筆寫字。孩子上蒙特梭利學校Casa第一年,學的是自理能力如倒水,拖地,摺餐巾這些與學術沒有直接關係的事。有些家長會疑問,「上學不讀書寫字,學自理來做什麼?」大家有所不知的是這些看似與書寫沒關係的自理能力,正是為了幫助孩子準備一雙執筆寫字的手。 思維的準備 蒙特梭利教學裡的工作都設計成能夠鍛鍊孩子的專注力和秩序感。譬如孩子做扣鈕的工作時,會獨自靜靜地做好整個過程,培養專注力和獨立能力。同時扣鈕的工作要求孩子從上至下的秩序感。這是為了準備孩子的思維,不論讀書或是寫字都是上至下,左至右的概念。 自理圍裙示範視頻 身體的準備 身體的準備包括大肌肉和小肌肉發展,一般的自理工作都能有效鍛鍊孩子的肌肉技能。譬如孩子幫手準備茶點,用兒童專用刀去切生果。孩子要坐正以正確的姿勢去握刀,鍛鍊好坐姿和平衡力。需要孩子的雙手和眼睛協調。用三指(pincer grasp)去拿起小片生果,鍛鍊手指的運用。為孩子準備有足夠靈活性去執筆寫字的手指頭和手腕。 感官的準備 蒙特梭利教學注重感官發展,培養孩子的觸覺。執筆寫字之前,孩子需要學習用手指頭在砂紙和沙盤練習。讓孩子以感官來瞭解筆畫和筆順,不會受到筆的妨礙而感受不到字的寫法。 沙盤寫字示範視頻 到差不多4歲半到5歲的時候,孩子各方面都準備就緒後再讓孩子執筆寫字。當孩子的思維,感官和體能都準備後,執起筆來就得心應手,不需機械式的抄寫練習也能寫得一手漂亮字。 ⭐️Playful Chaos「在家蒙特梭利」線上課程現已推出!安享在家也能學習如何把蒙特梭利教學理念融入日常生活裡。詳情請按這裡 蒙特梭利教材 蒙特梭利-漢字筆畫砂紙板 蒙特梭利漢字部首拼圖卡
自我意識高的人,更為容易成為快樂合群的存在。自我意識薄弱的人會相對地容易失去自信,目標和方向。自我意識是「瞭解自己的真實個性、觀念、情緒、動機、優點與缺點」的能力。
睡眠對每個人都很重要,對每天都在成長的孩子更是必須的。擁有良好的睡眠習慣、睡眠質數,才能健康成長、發育。 有些孩子無論怎麼吃,怎麼跳都長不高,有很大可能也是因為睡眠不足。擁有良好的睡眠習慣能幫助孩子健康成長,而且能大大提高孩子的獨立能力。若孩子養成不需要大人陪同也能夠自己睡著的習慣,對大人和孩子都是好事。孩子有充足睡眠的同時,大人也可以找回自己的私人時間。談到這個話題,大部分家長都會感到懊惱。最常見問題通常都是孩子不能獨自入睡。 我家孩子自幼開始培養獨自入睡的習慣。自五個月大開始已經是放進床裡就獨自睡著,每天晚上7點睡到第二天早上7點。(當然,孩子越大,睡眠時間會推遲一點到8點或是8點半,但基本上都一定是9點前上床睡)每個人聽到都覺得匪夷所思,問我如何做到。就讓我分享我的培養孩子獨自入睡的5大秘技吧! 分開睡覺 空間容許的話,建議分開房間睡覺。就算空間不夠而一定要把孩子放在父母房間裡,也請盡量分開床睡!而且要把嬰兒床放到裡父母遠一點的地方,儘量不要放在旁邊。許多餵母乳的媽媽都會貪方便而把孩子放在床的旁邊。雖然是能夠舒緩餵母乳的辛勞,但對培養孩子的睡眠習慣是有影響的。當年我也是餵母乳,每晚落床走去餵,雖然辛苦但孩子到了6個月大就戒掉夜奶。之後便能夠放進床裡就一覺睡到第二天。辛勞6個月所換來的是,今後每晚的12小時私人時間,非常值得。 食和睡要分開 頭三個月的嬰兒都很容易一邊吃奶,一邊睡著。千萬不要讓孩子有這樣的習慣。一旦養成習慣便會每一晚都要求有人來餵奶才睡。睡眠中途醒了也無法自我舒緩情緒,一定要人來餵點奶才能睡。狠心一點,就算孩子一邊吃一邊睡了,也要弄醒他,讓他知道奶不是幫助入睡的道具。 做好睡前儀式 洗澡可以讓孩子放鬆,然後在暗暗的柔和燈光下讓孩子一邊吃奶一邊聽睡前故事書。吃完奶就刷牙睡覺。這是我家自孩子兩個月大以來一直堅持的慣例。堅持每一晚都做睡前意識,孩子便會意識到睡前的慣例,讓自己做好心理準備。心理做好準備才能讓孩子安心入睡。 讓嬰兒哭不代表你不愛他 哭泣是嬰兒的表現方式。對於是否讓孩子獨自哭泣都各有說法。有些人認為這樣讓孩子哭會造成心理創傷,但也有人認為這是孩子必經之路。本人是後者,因為我覺得孩子需要懂得安撫自己才有機會獨立。若要養成獨自入睡的習慣,雖然說要讓孩子哭,但絕不是放置孩子不管。為安全起見,個人建議孩子等到懂得自己轉身才開始睡眠學習。 做好心理準備,不要遷怒於孩子 學習獨自入睡絕非一朝一夕的事。家長應該做好被煎熬好幾天的準備,不好彩的話甚至乎要辛勞上幾十天。經常要提醒自己,孩子是在努力學習並不是特意不合作。不要誤會孩子不乖,只是孩子需要時間和大人的幫助去克服心理的不安情緒。若父母不斷發放出不安情緒,孩子是會受到影響的。 人類天生需要睡眠,所以獨自入睡是人類的本能。只要父母提供輔助及耐性,孩子要獨立入睡並不是難事。孩子的良好睡眠習慣是由父母的悉心培養開始的。 相關文章 0-3歲兒童睡眠過程|瞭解每個階段的重點 嬰幼兒睡眠退步期 Playful Chaos設有嬰幼兒睡眠諮詢服務,請按這裡瞭解詳情
蒙特梭利教學能夠讓孩子隨著自己的發展把潛能發揮到最大是因為注重「兒童敏感期」。 很多人以為孩子應該隨著年齡增長,各方面的知識也相對增長。甚至為了贏在起跑線而推前孩子吸取知識的階段。但孩子在各方面發展的敏感期都不同。我們不需要顧著以標準去判定孩子的能力,反而是用心觀察孩子,不要錯過寶貴的敏感期。 「敏感期」是孩子在0-7歲的成長過程中受內在生命力的驅使,在某個時段裡對某些事物特別感興趣。只要大人分辨到孩子進入敏感期,提供適合孩子專心吸收知識的環境,孩子在不斷重覆的過程裡會累積經驗,繼而把吸收到的知識發揮到最大用處。 如何分辨兒童進入敏感期? 當孩子對特定事物特別感興趣。(譬如會頻密地讀出數字。) 當孩子對特定事物特別執著。(譬如數字一定要順序地排列出來。) 當孩子喜歡重覆做著同一件事。(譬如會重覆著由1數到100 。) 例如:孩子進入數字的敏感期,環境能夠讓孩子滿足對數字的求知慾的話,孩子便能發揮理解數字的能力。知識會潛在大腦裡,到了孩子再度進入數學的敏感期時,理解數學公式就會事半功倍。 以下是一個簡單的列表去讓大家對敏感期有一個概念。孩子在不同的年齡會對特定幾方面的發展特別敏感。為了不要錯過敏感期,預先瞭解孩子到什麼年齡會開啟哪個窗口去吸收知識能有效幫助孩子成長。 資料來源:Age of Montessori 同時也希望家長們瞭解,「贏在起步線」就是偏離了兒童本身的自然學習能力。在孩子進入敏感期之前就大量灌輸知識。就算孩子表現出色把知識都記住,但大腦沒有經過吸取知識的過程,這些知識就會變得短暫,甚至猶如沒有吸取過。兒童是否需要為了曇花一現般的知識而「贏在起步線」呢?值得大家去深思。 深入瞭解敏感期,請觀看視頻》蒙特梭利教學的兒童敏感期 Playful Chaos正開設「在家蒙特梭利」工作坊,讓大家能夠瞭解如何把蒙特梭利教學理念融入日常生活裡。詳情請按這裡。 其他你可能有興趣的內容: 蒙特梭利與自主進食法BLW的分別 如廁訓練七大規條 – 開始Potty Train前一定要知道!
近年在亞洲開始吹起Baby Led Weaning (BLW) 熱潮,讓許多家長都認識到BLW嬰兒主導斷奶方法。今時今日與其他人說我家孩子是BLW的話,不會再被人投以奇異眼光。
活用家裡的剩餘物資,利用爸爸的臭襪子做泡泡噴火龍。需要練氣的孩子,一定要玩這個!另外,我們還有介紹其他的玩樂學習小點子,喜歡和孩子玩耍的媽媽千萬不要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