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說話方式,增進親子關係
父母需要好好管理自己的說話方式。
父母需要好好管理自己的說話方式。
許多人都疑問蒙特梭利教學不使用懲罰制的話,如何教出遵守規則的孩子。不論是學校或是在家蒙特梭利,我們都堅持不懲罰,但要孩子經歷後果。
蒙特梭利教學裡有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就是自由與規則 (Freedom within limits)
孩子發生爭執時,大家會如何處理呢?從觀察所得的結論是大部分家長或是照顧者都會要求雙方道歉了事。
當初對於傳統教育,我感到愛莫能助。我不特別期待孩子成為偉人,但期待孩子成為有獨立思想的人。我想尋找出路,但周邊的人慫恿我選擇安穩,不要拿孩子的未來去冒險。
大人往往會被傳統觀念灌輸了錯誤信息,那就是大人「教」孩子是正常。孩子天生充滿著好奇心,就算沒有人特意教,他們也會自己尋求知識。
在家裡實行蒙特梭利教養是最能讓家庭和諧相處的方法。
大家有否感到3-6歲的孩子會常做一些擾人的行為,甚至到了不可理喻的地步? 那是因為孩子擁有著與生俱來的純潔之心。他們往往會把自己最真實的一面呈現出來。那是身經百戰的大人不能夠保持到老的一份純真。我們大人太習慣蹈矩循規,看人臉色去做人,以致我們會把還是天真無邪的舉動看成負面行為。我們嘗試用另一個角度去看孩子,你便會發現孩子的行為並不一定是負面問題,而是正面的成長。 當孩子看似無禮地作出讓人尷尬的評語時,其實他是非常誠實而不懂修飾自己心裡的話。 當孩子看似胡亂發脾氣時,其實是代表他對父母有一種安全感並可以釋放自己的情緒。 當孩子看似動作緩慢特意拖慢你的節奏時,其實他是忙於探索路途上的所有事物。 當孩子看似非常固執不懂變通時,其實是顯示他有強烈的秩序感。 當孩子看似不斷重覆著相同的無聊遊戲時,其實他是在掌握一項新技能。 當孩子看似百無聊賴地發呆時,其實他是在整理自己的思緒去集中精神。 當孩子看似無視旁人地獨自玩時,其實他正在提升專注力。 當孩子看似自私自利不懂得與人分享玩具時,其實他是捍衛自己的尊嚴,不輕易放棄。 當然,我們要懂得分析孩子的行為是否超出了常態並需要正視。若孩子的行為開始極端化,甚至有攻擊性的話,那就是我們大人需要提供協助的時候。負責觀察孩子的行為並洞悉背後的意義就是我們大人的責任。 除了要注重孩子的行為,也要留意大人的行為 – 「批評父母的育兒方式會造成負面影響」 Playful Chaos正開設「在家蒙特梭利」工作坊,讓大家能夠瞭解如何把蒙特梭利教學理念融入日常生活裡。詳情請按這裡。
許多剛認識蒙特梭利的父母都以為在家實行蒙特梭利教學是要買一套教具或是讀一個教師文憑。其實只要父母明白與孩子相處的方式和環境的重要性,蒙特梭利的概念是可以不需花費都能融入每一個家庭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