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靚,正,玩不厭的「玩具」

平,靚,正,玩不厭的「玩具」

前幾天在街上有人跟我做問卷調查(很明顯是幫某名玩具牌子做的調查)。其中一條問題問到,我會買什麼玩具給我孩子。被人問到我才發覺作為媽媽的我甚少買玩具給孩子們。家裡的玩具絕大部分都是人送的。如果問我買什麼玩具給孩子的話,我基本上只買一些不是玩具的「玩具」給哥哥和妹妹。有時候甚至只用家裡的剩餘物資來做「玩具」。(大家可以看看這裏怎樣利用剩餘物資)其實,有很多東西都可以變成非常好玩的東西。不用買玩具給我家兩個小孩都可以跟他們玩上半天,而且是適合任何年齡人士的玩兒。 波子 我在花虛買了一袋$10波子,給哥哥玩了一整天,每次拿出來玩都有新玩法。其中最喜歡玩的是用腳趾夾波子。這是練習腳部小肌肉的絕佳方法。哥哥每次玩這個都開心都不願停。不過波子有一定程度的危險性,所以每次玩波子我都格外小心。 提高控制腳趾肌肉的最佳辦法,差點玩到抽筋(笑) 除了腳趾還可以用手指~ 氣球 氣球有很多玩法,充氣是最簡單直接的玩法。哥哥追著氣球已經玩半天。另外一個哥哥很喜歡的玩法是充水。看著氣球震震下,拿起來有不同重量,又有怪怪的質感,讓哥哥玩很久。至於妹妹就很喜歡啪啪氣球,不過玩起來要小心因為隨時一身都是水。 一大堆水彈,還可以畫不同的臉在上面。 走樣米奇~ Cornstarch Cornstarch是很好玩的Messy Play,可以提高孩子的感官發展。哥哥和妹妹可以同時玩,順便教哥哥如何小心看待妹妹。初頭哥哥不太喜歡碰乾的cornstarch,但因為太想玩的關係,最終都克服心魔,不怕那份奇怪的觸感。若果不怕麻煩清潔的話,可以玩完乾再玩濕的cornstarch。讓孩子看到質感的變化。 為了讓妹妹安全地玩,特意讓她留在想子裡玩。   放很多小東西在粟粉裡可以提高好玩程度。哥哥不斷踏雪尋蟲! 麥皮 麥皮是另一個我經常玩的Messy Play。玩的時候提供不同的道具就可以鼓勵孩子發揮想像力,得出的結果通常都會很驚喜。 玩Messy Play的時候可以提高手眼協調,甚至種下將來對科學的知識。   玩到一地都是的時候,就拿出哥哥最愛的掃把來一起清潔。   食物染色劑 食物染色劑有很多用途。最簡單就是溝進水裡當水彩。除了可以畫畫之外,還可以讓孩子學習溝顏色。看著顏色水溝在一起後產生的顏色變化,讓孩子親身體驗顏色如何溝出來,勝過拿著顏色卡紙叫他們死背紅色溝黃色是等於橙色。 用吸管可以練習小肌肉。 燈 日本城買的攜帶式電燈非常好用,任何一個透明抽櫃都可以變成燈箱。燈可以幫助感官發展,不過要小心不讓孩子直接看著燈光,以免傷害眼睛。(這裡有更多如何利用光暗來跟小孩玩的方法。)   妹妹10個月大,這個時候的孩子特別喜歡燈光的玩兒。 […]

藝術無界限,請不要教我家孩子天空是藍色的

藝術無界限,請不要教我家孩子天空是藍色的

主修美術的我, 認為藝術是由一個人的經驗和心路歷程而編織出來的。畫畫技巧是可以被人教,甚至可以練習回來。可是想像力和創意力是無人能教的。除了得天獨厚的天賦以外,還需要一個不會刪掉想像空間的成長環境,這樣才能讓一個人的創作力得到解放。 我對美術班的要求很簡單,就是不要教我家孩子天空是藍色的。天空的顏色多不勝數,請大人們不要規限孩子把天空的顏色只能塗成藍色。藝術沒有正確答案,就算孩子把天空塗成綠色也不能說他們是錯的 。大人的壞習慣就是把一些所謂理所當然的答案全都告訴孩子,完全沒有讓他們發揮求知和想像力的空間。 之前參加過幾個不同的美術班都讓我大失所望,原因是因為那些美術班給孩子的自由度太低。基本上每個人都有一份套餐,每一堂都被安排了採用什麼構圖,顏色,材料,等等….  孩子的創作空間簡直是零。記得有一次,仔仔在作品上的男孩子貼上了三顆眼睛,另外一個女孩子就貼上了一顆眼睛。我完全不覺得有問題,可是那位美術導師卻走過來企圖把仔仔的作品“修正”過來,我立刻加以阻止。就算真實生活裡沒有三眼仔和單眼妹,我們又為何要在孩子的想像力加上一個界限呢?連藝術品上都沒有發揮想像力的自由的話,孩子將來的創作力高極有限! Cooking Class時做的鬆餅 Cooking也需要很多創作力,所以我也會採取由孩子主導的方法。以上這幅相是Cooking Class時影的。上面的鬆餅是坐對面的同學仔的作品,整齊得來有板有眼,可以看見是要做”Rudolph the red nose reindeer”。當然,同學仔的作品有絕大部分是大人幫手的,基本上孩子擺放的眼睛,鼻子,耳朵全都被大人改過來。作品變得非常理所當然,甚至與班裏的所有同學都一模一樣。相對地下面的是仔仔的傑作,我完全沒有幫他手,任由他喜歡去把鬆餅做成他想像的Rudolph。仔仔的作品非常“出眾”,你要說醜都可以….. 不過我卻很喜歡看著他小心翼翼地做著自己的鬆餅的模樣。他很欣賞自己的作品,試問我怎麼會忍心去改動他的心血結晶呢?同樣道理,試問我怎麼會忍心去改動他的藝術作品呢? 要找孩子主導的畫室不容易。我一直都找不到,所以都差不多要放棄…. 直到最近認識了一位Montessori準導師的媽媽,她極力推薦我去一間位於中環叫Arts Edge的畫室。既然一位Montessori準導師說這家畫室很有Montessori風格,我就決定帶仔仔去試試看。若果你追求名氣導師或是證書課程,這家畫室不適合你。但若果你是想孩子玩得開心,培養喜歡藝術的心多過培養技巧的話,這裡會讓你很滿足。這裡是由兩位年輕的女孩開的畫室。她們都是為了讓孩子畫得開心而開設了這家畫室。她們任由孩子用材料,任由孩子在畫紙上畫。導師不會給孩子任何sample去跟著畫,也不會規定他們畫的內容。畫畫的時候還會有不同的材料,譬如咖啡豆,酒 ,棉花等等…. 有點像是sensory play加messy play。當孩子發揮完創作的時候,導師會幫孩子把作品整理,再幫他們加個畫框和絲帶。在家裡好好地掛起孩子的作品,讓他們知道作品被重視和尊重才會更想努力創作。雖然畫畫的地方不算大,不過有足夠空間讓孩子跑來跑去。仔仔比較怕陌生地方,本來以為他第一次試堂會不太說話,誰料到他見到一頭紫色頭髮的Miss Canace會不斷說話。相信仔仔是因為自由度夠高,所以沒有壓力。沒有壓力就自然會開心大聲講話~   用不同的材料來畫畫~   仔仔不忘玩樂其中~ 導師完全沒有阻止他的自由發揮。   非常適合2-3歲的小手去用的石頭蠟筆。 […]

實而不華的「幼潛」

實而不華的「幼潛」

  不經不覺妹妹已經6個月大了~ 因為是第二個孩子的關係,報讀Playgroup的心情都輕鬆過哥哥那時很多。這次為妹妹挑選了的playgroup是Pario兒童親職教育中心的幼兒潛能訓練課程(「幼潛」)。Pario不是什麼有名學校辦的Playgroup,而是香港基督教會所開辦的課程。專為教導父母如何幫助幼兒發展潛能而辦的課程。如果你只是想為孩子找個Playgroup唱遊玩玩,而且大部分時間都不是父母自己帶孩子上課的話,這課程不適合你。如果你是有心學習如何輔助孩子去成長,會努力在家和孩子做各種活動和練習,這課程非常適合你。 先說說我如何得知「幼潛」這個親子課程吧。哥哥1歲未到的時候,我曾經帶他到Bebegarten上堂。(這裡可以看之前寫關於這playgroup的post)那時候遇見了一位8個月大,卻有20多磅重的小男孩。那個小男孩到了8個多月都完全爬不動,讓他媽媽非常擔心。跟這位小男孩一起上堂時,看得出他因為體重的關係而導致大肌肉發展比較慢。雖然是這樣,在我們一起上堂的三個月裡,我看見小男孩的大肌肉發展突飛猛進,未足一歲的時候,終於可以爬來爬去。看見小男孩有如此大進步,我就問他媽媽用了什麼方法。原來她帶了小男孩去上「幼潛」。聽她說完這個課程如何教父母去輔助幼兒的潛能發展之後,我很有興趣去試試。可是當時仔仔的playgroup已經排得密麻麻,所以我都沒有機會帶他去。現在妹妹到了適合去上課的年齡,我就把握機會帶妹妹去試試看! 「幼潛」非常認真,開課前會邀請報讀了的父母們去參加一個簡介會。1個小時的簡介會裡解釋了何謂「幼潛」,父母的角色,導師的背景,課程的內容等等…. 做事認真,讓人感覺到她們的教育熱誠。整個課程是教育父母,就算孩子不上課也沒關係,主要是父母需要學會如何幫助孩子全人發展。這課程與我的育兒宗旨很相近,發展的方向也跟Montessori接近,包括大小肌肉,語言,自理能力,感官,以及社交發展。 上課用的是廣東話,導師們不是什麼外國人或是流利普通話的教師,而是非常親切的前或現役社工,是很有經驗的姨姨們(大概40多歲)。課室是非常普通的房間,用的教具也不是什麼名牌。雖然看似平平無奇,但卻是真材實料! 第一天上課給我的印象是,實而不華。一堂課是60分鐘,頭15分鐘是自由遊戲,讓導師觀察寶寶們的發展進度,繼而教父母如何幫助孩子發揮潛能。然後15分鐘由導師教父母如何與孩子練習。5分鐘休息後再玩15分鐘。然後最後5分鐘讓父母們互相交談,交換湊仔心得。班級分得很小,每班的年齡差距不多過三個月。因為嬰兒在短短的幾個月裡發展會有很大差別,所以班級也分得小一點來集中教學。 導師會教父母用許多日常生活中的用具來和寶寶玩。譬如用軟毛牙刷按摩腳板底,刺激孩子反射神經,用瑜珈波來鍛鍊孩子的平衡力。所有活動都是簡單實惠,寶寶又玩得開心。老實說,我覺得「幼潛」和另一個叫Pekip的playgroup很相似。做的活動都差不無幾。分別只是導師,一個是外國人,另一個是本地人。價錢方面卻差一半有多!「幼潛」很經濟,每堂不過是$220。若果懂得廣東話的話,我絕對推薦「幼潛」! 就這樣,妹妹開始了差不多一個月的Playgroup生涯。每次上「幼潛」的時候,她都很努力。大肌肉發展明顯有進步,慢慢開始坐得穩~ 雖然未開始爬,但看得出她的手臂和腰都很有力!平時在家裡沒有太多時間和觀察妹妹,到了「幼潛」便發現她的潛能無限!作為媽媽要努力拿出多點時間和她在家裡練習,令妹妹可以從遊戲中學習~   其他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香港的蒙特梭利學校 24種家裡玩得開心的玩法 如何育成愛吃的小孩? BLW食物的煮法 如廁訓練七大規條 – 開始Potty Train前一定要知道!

玩具成真!屬於孩子的小廚房

玩具成真!屬於孩子的小廚房

自從帶了孩子去Spring上Cooking Class後,他就不斷說“Cook Cook”。家裡的玩具廚房成為了他經常流連的地方。看著他對做飯這麼有興趣,我想是時候讓他開始學習準備小食和清洗用完的餐具。讓他嘗試自己做這些工作可以建立自理能力及責任感。而且他自己準備食物可以讓他吃飯時更集中,不需要任何玩具或是娛樂去哄他吃飯。 Ikea買的小廚房一直都是用作玩具,放置很多打不爛的木造餐具及假食物。看著孩子在這個玩具廚房忙著「做飯」,我忽然幻想如果這個廚房真的能讓他準備食物和洗碗會多有趣。於是我開始搜羅需要安置在這個廚房裡的東西。 (下面的櫃子)首先,我把杯,碗,碟,都換成打得爛的陶瓷,不再放膠和木造的。用陶瓷的話,仔仔會感覺得到重量的分別,繼而學會小心輕放廚房裡的東西。為了讓仔仔集中,我只擺放一些他真的需要用的東西。多餘的餐具都不會放在櫃子裡。 (檯面)然後我買了一個小小的乾碟架來讓他洗碗後放好未乾的杯碟。另外還有一個架用來放刀叉湯匙及洗碗用的海綿。 (上面的櫃子)放著小小的倒水壺 (左面)靠近廚房一定要有清潔用具,地拖和掃把。 (右面)要提供抹手巾和抹檯巾,用不同的顏色來分辨。腳踏垃圾桶來放置垃圾。其實所謂廚房只是讓仔仔拿餐具以及洗下碗。本來的用意是連食物都放在這裡讓他自由地拿來做茶點,但仔仔實在太喜歡吃 (相信跟我一直選擇BLW食物有關,仔仔的食飯態度是非常好的)….. 每次放食物出來他就飛快地吃掉…. 完全沒有時間讓我教他如何準備。我唯有等到要吃的時候才拿出食物,然後教仔仔拿餐具出來,再一起準備食物。 這是Montessori教學中的一份工作。跟寶寶玩的過程中能令他們從日常生活裡學會不同的技能。準備茶點有以下得益: 鍛鍊手眼協調 鍛鍊小肌肉,控制手指力的技能 鍛鍊耐性,要準備好後才把食物放進口裡。 建立自理能力 建立自信心 以下是一些我讓仔仔嘗試準備的茶點. 去除香蕉皮再切成一片片 2. 塗果jam在麵包上   左右手要同時控制好~ 3. 塗花生醬在麵包上,同時嘗試切麵包 切麵包還是有點難度,不過仔仔好努力試~ 4. 剝雞蛋殼 不能太大力否則雞蛋會爛,學習控制手指力的最佳方法~ […]

絕對自由空間裏學得到什麼?

絕對自由空間裏學得到什麼?

我的宗旨是玩樂學習,相信孩子可以從遊戲中學會不同的知識。但我也相信每個小孩都不同,有些可能適合玩樂學習,有些卻可能適合教師主導學習。 我是一個貪心的媽媽。希望讓孩子有機會去嘗試各種不同的教學,所以我讓仔仔每6個月都轉換環境,務求找到適合他的教學方法。 其中也有因為天時地利人和而演變成仔仔有機會嘗試不同的學校,繼而讓我觀察到仔仔在不同環境的學習態度與變化。 Discovery Montessori School (DMS) 12-18個月的時候,仔仔嘗試了Discovery Montessori School 。 對於蒙特梭利教學我無疑問,反而是想觀察一下香港的蒙特梭利學校是否正統。DMS讓我很滿意,老師很專業,教室和教具都很正統。最近還發現DMS會開Discovery Montessori Academy,也是DMS的小學部。知道她們會發展小學部,就證明了蒙特梭利教學在香港開始多人追捧。作為Montessori小粉絲的我感到很高興。仔仔在DMS的日子很開心。家裡的環境跟學校相似讓他很自在。 Infants, Toddlers&Twos (ITT) 基於天時地利人和,仔仔在Infants, Toddlers&Twos 度過了18-24個月的歲月。其中一個重要原因讓我轉了去ITT是廣東話。不知為何仔仔的語言發展偏向英文。如果留在DMS,他會更加只有英語發展和極少國語….. 我家每個都是香港人,說的是廣東話,我當然希望仔仔的中文好啦。ITT始終是傳統名校開的playgroup,我相信這裡的中文程度會讓我滿意。傳統學校和蒙特梭利學校的確很不同。整個curriculum都很有系統,孩子們的紀律也是教學中非常重要的環節。因為是傳統教學,所有課堂都是以教師為主導。這是一個好機會讓我了解自己的兒子適合孩子主導還是教師主導的環境。畢竟喜歡蒙特梭利教學的是我,我不能夠不理會孩子的意願而執意要他跟隨。如果他的性格比較適合傳統教學的話,我也會讓他讀傳統學校。其實蒙特梭利教學本身很有紀律,所以仔仔從小到大都是偏向有紀律的孩子。他會坐定定聽老師說話 ,也會跟著指示做許多activity。就算是一個教師主導的環境也不會讓仔仔感到不開心。可是我觀察到仔仔需要多點自由學習的機會。他的性格是不容易放棄,一旦喜歡就會不停地做著同樣的事。他在在沒有很大自由度的學校裏,往往都不能夠滿足自己的求知慾。 耀中國際學校 (YCIS) 正當我考慮是否應該讓仔仔嘗試多點自由度的學校時,我們得到了大家都說很難進的耀中國際學校 的offer。YCIS的最大優點是一條龍。懶惰的我當然想仔仔進去了YCIS就不再憂心到中學啦~不過理性的我告訴自己這不能夠是選學校的理由。找到能夠發揮自己孩子的教學環境才是最重要!YCIS的教學方針跟之前的ITT簡直是兩極。YCIS是完全讓孩子主導的以玩樂為教學。上堂是任由孩子玩樂中學習。說真的,我很想知道YCIS能夠為仔仔帶來什麼變化。老公對Play base很有保留,不過商討之下,最後決定讓仔仔去YCIS嘗試一下Play base的教學。(其中一個重大的原因是YCIS離我們家5分鐘車程… 對於大肚的我來說,靠近屋企的學校實在是非常大魅力….) 在我讀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Diploma時,我對Play base教學有相當的認識,因為整個program都是鼓吹Learn through play(玩樂學習)概念。基本上,Play base是要給孩子最大的自由度,除非孩子有生命危險,否則大人是不應該干擾孩子玩樂。這個理念跟蒙特梭利相近,因為孩子集中做工作時是不應該打擾。孩子的集中力也是這樣才能練成。儘量讓孩子自己發掘和解決問題也是Play base原則。其實整個概念是非常好,在外國也很盛行,但是要在香港實行這種教學需要很大的勇氣。當大家都要贏在起跑線上時,Play是叫大家不要催谷孩子過早學習,而是從玩樂中得到不同的知識。Play […]

玩樂學習 – Play Value值多少?剩餘物資變教具

玩樂學習 – Play Value值多少?剩餘物資變教具

我沒有認真計算養孩子是否需要400萬,但我很清楚慳得一蚊得一蚊。養孩子的開支絕不能小看,所以我會儘量保留金錢在不能避免的東西上,如學費,看醫生等等。若談到玩具的話,我認為與其買一大堆玩具,不如瞭解哪些是真正的早教教材更重要。再昂貴的玩具,若沒有任何教育意義也是消遣品,可有可無。對於0-12個月的孩子來說,合適的啟蒙遊戲和早教教材才是最重要的。父母們不妨投資一些金錢在書本上,增加自己的知識,學習如何與孩子從遊戲中學習。很多家長問我是否需要買一整套教材在家裡,我的建議都會是,不如先學習何謂Play Value,再考慮是否需要昂貴的早教教材。 到底Play Value是什麼? Play Value是我讀兒童早教文憑時學的。每一樣玩具或是遊戲都有自己的價值。價值不是金錢價值而是玩具本身有多少教育意義的價值。與其用幾百元買一個電動出聲的玩具,其實一個空水樽會好玩得多。大家有所不知的是,一個普通的膠水樽的Play Value(遊戲價值)已經比許多電動玩具高多。 舉個例子: 大家想想以下玩具的Play Value 值多少? 孩子可以練習小肌肉去玩按鈕和方向盤。會發出聲音和閃燈,單向性的刺激感官。 Imaginary Play,方向盤讓孩子幻想自己在開車。 孩子可以學數目字,但完全不會知道數目是代表什麼(因為玩具只會發出聲音) 色彩繽紛去吸引孩子,但沒有實質用途。 一個水樽的Play Value 值多少? 假設水樽是空的,孩子可以運用小肌肉去探索水樽,譬如榨,敲,各自會讓水樽發出不同聲音。 打開樽蓋讓孩子學習配對,練習手眼協調。 差不多18個月大的孩子可以學習扭開樽蓋,練習小肌肉和手眼協調,學會解決問題。 放水進去水樽,孩子可以看見水的變化。倒來倒去會發現水會流,練習眼球跟著轉動。 有水的時候可以搖出不同聲音,刺激聽覺。 透過水樽去看事物會有不同視覺效果,刺激視覺。 加入不同份量的水,水樽的重量會隨著更改,認知重量的變化。 加入不同的東西進去水樽可以製造不同的“樂器”,例如米,豆,鈕扣,任何東西放得進去都可以嘗放進去來發出不同聲音。 一個玩具越多玩法,越能夠刺激多種感官就越有Play Value。我隨便數數,一個水樽明顯多Play Value過一個大品牌的玩具。我會不會浪費幾百元在這些玩具上?作為精明消費者,我不會。 […]

23個月的各種Activity

23個月的各種Activity

轉眼間仔仔就已經差不多2歲啦!大得這麼快,媽媽好不捨得啊~這種想孩子快高長大卻又想保留著他每個可愛的模樣的心情真是複雜哦~~ 來到23個月,仔仔開始了一些Pre-schoolers的Activity,通常我會讓他試試看,如果沒太大興趣我就收起。畢竟他還不到2歲,不用急著做難度太高的Activity。最近做得特別多的是和水有關的Activity。為了能夠讓仔仔分辨Water Activity的地方,我特別在客廳空出一個角落給他做Water Activity。將來再大一點,這個地方可以變成他的Snack Table。 Water Activity的角落 Water Activity/Snack Table的角落包括了…… 1. (圖中)適合小孩高度的木檯和木椅子(Ikea 買得到)我鋪了檯布來讓清潔容易點。檯面還放了一個小花瓶(Jusco $12 有售!)和貼了些畫在牆上來點綴。 2. (圖右)小孩用的掃把和地拖 。不建議用玩具形因為孩子真的要打掃時會清潔不到。 3. (圖左)清潔檯面用的毛巾和做Activity用的圍裙。掛的地方是孩子能自由拿取的高度。地上有個小小的垃圾桶,讓小孩自己掉垃圾。 這個小小的腳踏垃圾桶很好用。Ikea可以買到。 準備好這個小角落之後,我就讓仔仔在這裡進行第一個和水有關的Activity。   手眼協調和小肌肉發展的Activities~ 1. 水中撈乒乓球 顧名思義把乒乓球放在水中讓孩子撈。難度是要孩子撈浮在水面的乒乓球,然後正確的把球放進另一個碗裏。這個撈的動作可以訓練手部肌肉幫助孩子運用手腕力。由於仔仔自11個月大就自己拿著湯匙來吃飯,所以這個Activity對他來說沒難度。從這個Activity學會的反而是驚人的集中力。仔仔用了40分鐘來做這份工作!當中包括清潔拖地,掛好毛巾和圍裙。仔仔很enjoy整個過程。連清潔的時候都非常用心。我辛苦地空出這個空間給他,似乎是值得的! 這個Activity很簡單,只需要以上道具。 拿著打邊爐的湯匙,仔仔努力把球放到另一個碗裏。 弄濕了檯面就自己拿毛巾抹乾。 […]

神奇魔法牛奶!

神奇魔法牛奶!

仔仔18個月大時,我嘗試給他第一個Science Activity,那就是神奇魔法牛奶!18個月的他對實驗不太感興趣,反而對支牛奶比較有興趣。不過到了23個月,我改變了Activity的presentation方法,他立刻感興趣多。雖然他還不明白當中的”科學”,不過他可以體驗一下做實驗的過程。 Presentation的方法是這樣~ 魔法牛奶的Presentation 1. (左上)Food Coloring 2. (右上)杯子來倒牛奶 3. (左下)滴管來滴洗潔精,洗潔精可以溝些水 4. 有點深度的碟來做實驗 5. 準備一條毛巾來抹檯 (忘了放進照片裏,不過我準備了強力吸收的毛巾給仔仔~) 這個Activity很簡單,只是把幾滴Food colouring放進牛奶裏,然後再滴洗潔精。因為洗潔精會化解牛奶裡的脂肪,牛奶裏的顏色就會不斷產生變化,好像魔法一樣。 首先讓仔仔自己倒牛奶進碟裡,仔仔興奮過頭一下就把所有牛奶倒了出來。牛奶倒到周圍都是,所以我們忙著抹乾,無影相….. 這個時候就是出動強力吸收毛巾的時候!當然,仔仔要負責抹乾! 清理好現場,仔仔就開始受控制一點….. 滴Food coloring的時候都非常小心。滴顏色的時候順便教教他顏色的名字。 小心翼翼滴Food Coloring。 讓他觀察一下只有Food Coloring和牛奶的狀態。 讓仔仔自己滴洗潔精,從而知道自己滴的液體可以讓顏色有變化。 觀察著顏色的變化,就像魔法一樣! 雖然個Activity要點時間清理現場,不過看見仔仔樂在其中,實在讓人興奮。越是混亂的Activity,越能教會仔仔如何控制自己的動作和力度。 […]

Sound Tray 有助聽力發展

Sound Tray 有助聽力發展

小孩對各種聲音都很敏感。有些聲音會很喜歡,有些聲音一聽到就哭。在這方面,我的孩子似乎跟其他嬰兒有些分別。很多人說嬰兒哭的時候,只要聽風筒聲就會停止哭,但對我家孩子卻沒甚麼效用。有些人說嬰兒聽到剃頭髮的剪髮機的聲音會大哭,孩子卻沒有特別大反應。每個人的聽覺都天生不同。為了讓孩子們的聽覺變得敏銳點,我們可以特別準備一個Sound Tray。 Sound Tray裡的東西全都會發出聲音。有些是一樣的聲音,卻有著不同的大小聲。譬如有三個不同呎寸的鈴鐺,發出的聲音也有大小聲的分別。還有一個是打擊樂器,會發出“啪啪”聲。另外,我還做了兩個“chacha”。循環使用一些瓶子,放進黑豆和米就做了兩個能夠發出不同“chacha”聲的。這個特別好用因為外表是完全一樣,但搖的時候會發出不同的聲音。讓孩子明白到他要分辨的是聲音,不只是形態。日後還可以用這些”chacha”做不同的活動。   另外我還準備了一個Sound Tray放著一樣外表的樽子,但裡面的東西都會發出不同的聲音。這樣可以讓孩子集中在聽覺上而不是視覺。 外表平平無奇,但搖動起來會各有不同聲音。   裡面有paper clip,白米~   還有黑豆,紐子,鈴鐺~ 這個活動非常容易準備,而且不費錢。只是集合一些家裏的日常用品就可以了。讓孩子聽一下每個樽子發出不同的聲音,然後讓他自己探索。 Playful Chaos正開設「在家蒙特梭利」工作坊,讓大家能夠瞭解如何把蒙特梭利教學理念融入日常生活裡。詳情請按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