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蒙特梭利~ 感官刺激的Treasure Box和鏡子

在家蒙特梭利~ 感官刺激的Treasure Box和鏡子

這個禮拜換成了Red theme~ Treasure Box裡的全都是紅色的東西。仔仔對紅色比起對黃色有興趣多了!見到紅色的items特別興奮,還學會了自己放手進去籃子裡拿東西出來。當然,他的協調能力還有待改進,但他真的很拼命地想要拿籃子的東西。那個情景真是可愛得不得了。 這次的treasure box也是盡量放多一點不同質感的東西。 還特別買來了一些純色的雪紡小方巾放在仔仔的臉上,讓他眼前的東西全都變成紅色。 非常喜歡雪紡巾蓋著自己的臉,眼前的東西都變成紅色了~ 努力拿籃子裡的東西出來~ 跟上個禮拜一樣,牆上貼了一些紅色物件的照片。 因應著仔仔的需要,房子裡的setting也改變了一點。仔仔轉身的時間多了,而且會努力在地上爬,活動範圍也廣闊了。鏡子對他來說有一種魔力吸引著,讓他努力地轉身和爬在地上。他很喜歡看著自己的倒影~隨著仔仔的長大,以前用的鏡子已經不夠大了~我想找一個大鏡子給他,但香港要買大鏡子都要訂造。需要很長時間,而且很貴…… 最後我還是去了我最喜歡的Ikea買了2 set 四方小鏡子,在牆上砌成一塊大鏡子。仔仔一看到這塊大鏡子,簡直是樂反了~看見的範圍大了這麼多,本來悶悶地的房子變得有趣多了~ 雖然不是完美,但也做得到想要的效果~牆的角落還添置了“書架”,買到木書架前唯有先用這個Ikea頂檔。   大鏡子讓房間變得寬闊和增添了趣味性~ Playful Chaos正開設「在家蒙特梭利」工作坊,讓大家能夠瞭解如何把蒙特梭利教學理念融入日常生活裡。詳情請按這裡。

在家蒙特梭利,感官刺激需要感受不同質感

在家蒙特梭利,感官刺激需要感受不同質感

注重幼兒感官發展是蒙特梭利教學其中一個重要元素。兒童的感官是要有不斷的刺激才會成長。嬰兒的觸感也是要從小開始啓發,要不然他們長大後接觸不同的質感時便會抗拒。 這個是蒙特梭利其中一個活動。集合幾種不同的布料,然後讓孩子感受一下。我使用的布料都是很便宜或是環保再用一些不要的衣服來造。有帆布,棉布,網布…. 總然之質感明顯不同的都可以。 先跟孩子說說這是甚麼布料,形容它的質感,譬如是滑,粗糙,柔軟…. 然後把布料 槎在臉部,手部和腿部。不斷重複著不同的布料,直到孩子開始不太集中就終止活動。 盡量用同一種顏色的布料可以讓小孩集中在布的質感,而不是外觀和顏色。 最後可以把布料都放在一個籃子裡,將來孩子想學習布料的名稱可以再用。 又完成了一個容易準備和便宜的活動! 在家裡玩也可以非常愉快! Playful Chaos正開設「在家蒙特梭利」工作坊,讓大家能夠瞭解如何把蒙特梭利教學理念融入日常生活裡。詳情請按這裡。

Sensory Play怎能變成玩具呢?

Sensory Play怎能變成玩具呢?

幾個月前我很榮幸受到一個國際知名玩具品牌的邀請,參加了他們一個研發Sensory Play玩具的意見聚會。這個聚會主要是收集一些業界和母親對他們為Sensory Play而設計出的玩具design的意見。 我之所以被邀請是因為朋友看見我給仔仔玩許多Sensory Play。她不認識太多媽媽會做這麼多奇奇怪怪的“玩具”給小朋友,所以就邀請了我。當中被邀請的還有其他父母和Playgroup的老師。其中一位更是Occupation Therapist (職業治療員)。這次聚會實在是獲益良多,能夠被邀請讓我覺得滿自豪啊~? 先說說為何Sensory Play是如此重要吧~香港的怪獸家長們絕不會讓孩子輸在起跑線的關係,讓孩子們2歲便背上1000字,由1數到100,這些不正常的標準導致家長們遍重了Cognitive發展,但卻忽略了其他方面的發展。Sensory便是其中一種。 Sensory Play有助發展孩子的感官。感官發展最旺盛的時間便是0-6歲。若果0-6歲的小孩缺乏感官發展的話,便很有可能導致將來有學習障礙。譬如說,一個嬰兒每天都只睡在床上沒有任何感官刺激,到了1歲的時候父母帶她到Playgroup上堂,大半數都會整堂課大哭不停。這是因為小孩一直都沒有太多感官刺激,突然上課去課室便變成一個非常恐怖的空間。 香港整個社會都比較少Sensory Play,最近開的幾家Playgroup才剛剛開始添多了Sensory Play的原素。因此我決定自己在家裡做不同的“玩具”和Activity來讓仔仔發展Sensory。大家可以在這裡看到其中幾種Sensory Play。 那個國際知名玩具品牌因為發現有些家長開始注重Sensory Play,所以就嘗試研發新的Sensory Play Toys。到了聚會時,有很多玩具的設計圖貼在牆上,讓我看得非常興奮。一邊看設計圖一邊聽著設計師的講解。很明顯,設計師們全都是Product Design畢業,沒有早期教育的知識,所以公司特意安排了這個聚會來讓她們跟一些家長和早期教育導師交流一下,好讓她們知道設計出來的玩具要有什麼用途。難怪大部份玩具都沒有太多教育意義啦~ 設計師是以美學和會否sell到給大人為設計目標。就算她們想加入教學原素也很難,因為她們不是expert。當家長和導師們發表意見時,發現大家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大家都很少買玩具,做Sensory Play也絕不會用玩具而是用一些日常用品或是特殊人士用的教具。 For example,以下是一些仔仔在Bebegarten做Sensory Play的Activity。實在不是玩具能夠代替的玩法。 碎紙Play不是玩具。   Water Play不是玩具。   […]

語言敏感期到來~語言爆發

語言敏感期到來~語言爆發

孩子的語言能力通常是突然爆發,我家孩子也是從不太說話的小孩變成說不停的孩子。可是說話的爆發能力只有在家裡或是非常熟識的地方才會啟動……. 在陌生環境,他就變成金口難開!這是很常見的現象,尤其是男孩子。我們父母能做的就是與孩子多談話以及鼓勵他們向陌生人說多點話。其實每個孩子的發展都不同,所以我們不能拿孩子來和其他人比。我認識許多孩子在2歲前都不會說話,同時卻有一大堆孩子在18個月便開始連住爆發地說活。人類是非常不可思議的,女孩的語言能力真的比男孩高多。在2-3歲這段時間更是明顯!因為每個人的成長都不同,所以孩子遲遲不說話也不要強迫或是責罵孩子。可是如果不幸地遇上有語言障礙的孩子,太遲才發現也不是一件好事。那麼何時才需要擔心呢?基準是,如果一個小孩到2歲大都一言不發,完全沒有詞語以及到了2歲半都不能把2個詞語運用在一起的話,父母們就應該為孩子尋找幫助。越早發現,越能幫助孩子今後的發展。 我家孩子在21個月大時突然進入語言爆發期。除了基本的爸爸媽媽和奶奶,他開始會指著狗狗說「Dog」,或者指著鴨子說「Duck」。他更會把兩個詞語連在一起,譬如說「Sit here」,然後幾日後更變成句子「Mama sit here.」 自從孩子開始有意思地說出詞語的時候,我就幫他做了一個Vocabulary Log。每次他有新的生字我就幫他記錄下來。是要他知道個詞語的意思以及能夠發音出來的才算是他的懂的生字!純碎是模仿大人說的話就不當是他自己懂的詞語。每天這樣記錄著,我得出的結果是孩子懂得大概60個英文詞語和差不多20個廣東話詞語。他對於英文的理解能力比中文強,大概是因為我和他做活動的時候習慣了用英文,而且英文發音真的比廣東話容易多…. 作為男孩子,他的語言能力算是不錯,可是他在Playgroup裡就變成金口不開。他會參與所有Activity,也會在circle time坐定定,但他就是不會開口而且喜歡靜靜地觀察周圍。有些老師會說他專注力不夠,但在我看來,他只是對周圍的人和事物更感興趣。孩子的游泳教練更說這是一件好事。一個孩子若果只會copy人而不懂得觀察身邊所有事物加以思考的話,又怎能夠多方面發展變成有獨立思想的人呢? 有些學校和老師會胡亂使用「過度活躍」或是「專注力不足」來形容孩子。坐不定就說成過度活躍,不聽話就說成專注力不足。難道孩子像木頭公仔一樣沒有思想就是好學生嗎?英國的Sir Ken Robinson在TED發表過,近年的ADHD(過度活躍症)個案不斷上升,孩子們真的都病了還是我們濫用了ADHD這個用詞?(我致力推介大家看Ken Robinson的演說,絕對會啓發大家對教育的看法!) 說回語言發展~ 想分享一些幫助孩子建立詞彙的方法。最大幫助當然是父母多與孩子說話,而且家裡的人也要有交流。孩子聽不見正常的語言交流的話,又怎會知道什麼是對話呢?至於用什麼語言來對話並不重要。用英文,就整句都用英文,用廣東話就整句都是廣東話。對我來說,這是非常艱難….. 我是一個很喜歡mixed language的人,為了孩子做出這個調整實在不容易….. 另外一個很好的方法是蒙特梭利中的語言工作。用細小的模型和照片來訓練詞語。同時可以學會配對,也可以學會生字。 這是野生動物的Language Activity,有像真度高的模型和照片式的圖片。(不建議用卡通形的動物公仔) 孩子做配對的時候,同時說著動物的名字,發音要清晰。 然後讓孩子自己配對,要聽和說著動物的名字。 語言工作可以用許多不同的物件,不一定是動物。我還在找好品質的小型模型。大家如果有好介紹,請告訴我啊!動物方面,我覺得Schleich做得最漂亮。漂亮得我變成粉絲開始有個收集珍藏! 大家如果有時間和心機的話,我絕對推薦大家嘗試記錄下孩子們每個月所學的生詞語。看著那個列表會讓父母非常高興,而且可以清楚孩子能夠發什麼音,有沒有缺乏什麼,需要幫助。看著孩子每天說的話都不同,實在讓人興奮! ⭐️Playful Chaos「在家蒙特梭利」線上課程現已推出!安享在家也能學習如何把蒙特梭利教學理念融入日常生活裡。詳情請按這裡

在家蒙特梭利,學習Size的定義

在家蒙特梭利,學習Size的定義

大家還記得一年多前有一個奶粉廣告日播夜播,內容是一個小孩去面試時,老師拿著一個很大的蜜蜂布偶和一個很小的啤啤熊布偶問小孩“哪一個大點?”小孩回答,”啤啤熊大過蜜蜂好多好多。”老師讚小孩好叻。當時我覺得這個廣告莫名奇妙….. 難道答了蜜蜂布偶大點的話就代表小孩笨? 為什麼廣告要出這種誤導性的問題呢?讓我覺得大人們太狡猾了….. 如果真的有面試提問這樣的問題,我一定忍不住鬧爆間學校。 要明白Size的定義,應該用外表一模一樣的物件來示範。大家也許會聯想到Russian Dolls吧~大的公仔裡有無數的小小公仔,正好可以讓小孩看見和摸得到Size的分別。 排列由大到細的Russian Dolls是教Size的好幫手。 可惜我沒有找到Russian Dolls,而且也不想花太多金錢去買。我就想怎麼用家裡的剩餘物資去做教材。這時候我發覺每天都用的Vaseline能夠派上用場!Vaseline出了很多不同size的包裝。我買了三個不同的size,用了差不多6個月後,終於做成了“Vaseline Dolls”!! 把用完的Vaseline盒洗乾淨之後,排列出來可以教“大,中,小”。 剛剛好可以像Russian Dolls那樣一個一個放進去。 Russian Dolls都會因為Size有變而圖畫或是形狀有一點點不同,但這個Vaseline盒的好處是它們的外形真的是一模一樣!仔仔可以用眼睛看見,又可以用手摸著來感受它們的大小分別,而且可以從大碼把中碼拿出,然後從中碼拿出細碼。這時候在他耳邊說著“大,中,小”。透過視,聽,和觸感,三種Sense來學習是最有效用。 除了Vaseline盒之外,我還會給不同的盒子讓仔仔去嘗試開,這樣可以鍛鍊小肌肉~   當然,如果仔仔遇著狡猾的面試題如奶粉廣告般,他未必會答出“叻仔”答案,但最少我知道他明白Size的真正定義。 Playful Chaos正開設「在家蒙特梭利」工作坊,讓大家能夠瞭解如何把蒙特梭利教學理念融入日常生活裡。詳情請按這裡。

玩樂學習系列 – 感官發展 Sensory Play

玩樂學習系列 – 感官發展 Sensory Play

最近香港經常下雨,所以很多時間都跟仔仔留在家裡。留在家裡最好玩的就是Sensory Play,因為很多時候都會弄得非常污穢,所以在家裡玩是最適合的。像Sensory Play這類幼兒遊戲主要是要刺激各種感官。我試了跟仔仔玩幾種不同的Sensory Play,而他最喜歡的似乎是最污穢的玩法…. Oatmeal 一開始讓他玩乾的麥皮,仔仔沒什麼興趣,只是碰一碰就算。在他臉前加入暖水到麥皮,讓麥皮變成黏黏的,仔仔便立刻摸來摸去,又拿起來吃,玩得非常開心。這個簡單的Sensory Play可以讓仔仔嘗試摸不同的質感,由乾變濕。體會食物在碰到水時會變質地。Tips:做這麼污穢的Activity時,最好是把衣服脫掉~ 很喜歡黏黏的感覺~ Rice 簡單的Activity~把生米放在兜裡,讓仔仔玩。他可以學習如何用手拿起細小的米,雖然他的Fine Motor Skill還未成熟,不能用Pincer Grasp (用拇指和食指來拿細小的東西),但他學會了如何一手拿起很多米!而且發現了撒米在地上會發出聲音!所以弄到周地都是米….. 哈哈! 發現了自己的手指可以在米上留下印~   插插插!! Texture Canvas 找來了一些用剩的物料,拼成一個canvas給仔仔摸~ 他摸著這個canvas時太興奮了…. 最終個canvas上的物料都貼不實,掉下來了~ 有沙紙,Bubble膠,防滑膠,絲布 Mix Food Coloring & Flour 這個Activity是把麵粉放在保鮮袋裡,然後加入水跟Food […]

在家蒙特梭利,四個月大的球類活動

在家蒙特梭利,四個月大的球類活動

這次活動架的主題是球類。我把活動架換上了一系列的波,由小至大順序地排。最近孩子很喜歡用手抓東西,所以家裡的波都成為他的新寵。 把球都放在他身旁或是眼前,他都會主動去拿,但他的手指協調和力度都需要多點時間去發展,所以現在能抓得住的球並不多。 最大的球的設計很適合初生的手玩。非常容易抓緊而且發出的聲音也很有趣,所以孩子從小就喜歡玩。但因為用的材料是膠而不是布,所以孩子想拿起來時會有一點困難。他通常都要雙手才拿得起它。 另外一個孩子比較喜歡的球就是我親手做的Montessori Puzzle Ball。看看我之前寫的文章便會明白這個球有什麼好處。現在讓孩子親身試驗,果然是一個好設計。首先,用布一定比膠的好。最少孩子放進口裡,我都不擔心。而且用布的會輕很多,孩子單手都拿得起。另外,Puzzle Ball的設計是讓BB有很多位可以抓緊,所以孩子拿著它的時候就很容易做到左右手交替物件。我拿著Puzzle Ball在他臉前慢慢地示範了怎麼左右手交替,他立刻就學會了。 為了貫徹房裡的球類主題,我也挑選了一些圓形物體的照片貼在牆上。這樣可以在視覺上再增強圓形的形狀,也可以介紹英文詞語如“Circle”和“Round”。孩子房裡的照片都是用實物拍攝的,不會有卡通化的圖片,這樣才能讓他先認識真實世界的物件。 Playful Chaos正開設「在家蒙特梭利」工作坊,讓大家能夠瞭解如何把蒙特梭利教學理念融入日常生活裡。詳情請按這裡。

安心讓孩子用的顏料

安心讓孩子用的顏料

當孩子探索世界時,我們希望孩子能夠從遊戲中學習並享受過程中的樂趣。探索階段都免不了會把東西放進口裏。大部分家長都很緊張小孩放甚麼進口裡。幼兒遊戲中最常用的顏料是一種最讓人擔心的。 顏料本身是絕不能食。市面上有很多兒童用的顏料都寫明無毒。 雖然是「無毒」,但我認為就算是「無毒」 也不代表可以安心讓孩子吃進肚子裡吧~ 因此,我開始找可以讓小孩食的顏料。其實在外國有很多「食譜」可以做顏料或泥膠。這些全都是用食物做成,所以小孩食了也沒問題。有些需要很多材料和時間,作為香港媽媽這麼繁忙,還是用一些簡單直接的方法好。我挑選了以下材料。 顏料食譜 需要材料: 1/2 cup 玉米粉 (Corn Starch) 4 Tablespoon 糖 水 食物顏料 (Food Coloring) 把糖和玉米粉放在一起,然後加入2杯水,再放在平鍋上加熱到變成糊狀。 把糊狀的玉米粉分開,然後再加入食物顏料。 食物顏料是最難找的材料。一般超市都沒有,要找做蛋糕的店才有。 Food coloring   在廚房裡戰鬥了2小時後,終於完成了! 顏料本身是沒有顏色的,加了Food Coloring之後就好看多啦!   分好幾個兜裡,再溝顏色進去。想深色一點,就放多幾滴food coloring. […]

蒙特梭利的Puzzle Ball

蒙特梭利的Puzzle Ball

寶寶其中一個自然反應就是抓緊任何貼近手的東西。譬如你把手指伸到寶寶的手裡的話,大多數的寶寶都會抓緊你的手指。這個小肌肉的發展很重要,寶寶長大後的書寫能力需要穩健的小肌肉才能寫得流暢。要從小開始讓寶寶有機會抓東西。 正當我在研究甚麼工具可以幫助寶寶鍛煉小肌肉的時候,我發現蒙特梭利有一個叫專給寶寶的玩具叫Puzzle ball。 看似容易,但當中需要的心機與技巧絕不能少!我嘗試自己做,用了整整7個小時!        Puzzle Ball的好處是它有很多位讓寶寶的手抓緊的地方。不像一般的玩具波太平滑,難以讓寶寶抓緊。用了純棉和海綿來做,更是柔軟得連大人都想抓緊。讓BB用這個來練小肌肉真是最好不過。Puzzle Ball除了容易抓緊,更不會碌得很快。寶寶學爬行的時候,可以慢慢追著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