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機會去觀察「悶」的孩子,發現他們的真正需求

經過許多專家研究,文章報導,相信大家都明白「悶」對孩子是一件好事。「悶」可以增強自主性,探索自己的喜好,讓精神得以放鬆,啟發創意力。「悶」是讓人發掘自我的契機。

作為一個蒙特梭利媽媽,我最愛做的就是觀察孩子。無論孩子是玩樂中,工作中,甚至沉悶中,我都會把握機會去觀察孩子。當中以觀察沉悶中的孩子最有得著,因為沉悶中的孩子是最能夠表現出真實的一面。那麼父母可以怎麼觀察孩子呢?通常會分成三類觀察要點:情緒,行為,反應。父母進行觀察時可以問自己一些問題,並努力從觀察中找到答案。譬如我曾經問自己以下問題,並從觀察時找到了答案。

情緒:「為何孩子會把「悶」和負面情緒扯上關係?」

孩子對於悶的心情多半是焦急,煩躁,洩氣,甚至憤怒。我嘗試了在不同情況下,觀察孩子對於「悶」的情緒變化並發現孩子之所以會產生負面情緒,多半是因為大人對孩子的行動有很多牽制。

一家人外出吃飯,孩子吃完飯但父母還未吃完,父母要求孩子留在座位上娛樂自己,但卻不斷制止孩子自由探索的行為。孩子想拿餐具來玩,父母說:「不行!」;孩子想躲到餐台下,父母說:「不行!」;孩子想離開椅子在地上跳,父母說:「不行!」

就這樣,孩子對於悶的情緒開始往負面傾向,因為他完全沒有自由去發掘解悶方法。

解決方法:瞭解到孩子的負面情緒的由來,我便裝備好才帶孩子外出吃飯。外出前要預告孩子,會有需要留在座位上的情況,請帶備一些能夠讓你留在座位上做工作的用具,例如書本,畫筆,畫紙等等。這是孩子擁有自主權去獨立思考的機會,為自己即將面對的「悶」而做準備。孩子對「悶」不再只是負面情緒,而是正面地享受他擁有的自由時間。讓孩子明白悶不一定是壞事,其實有機會「悶」代表他有自由發揮的機會。

行為:「為何孩子沉悶時會做出一些擾人的行為?」

孩子經常會在沉悶時做出一些擾人的行為,例如他會趴在地上阻礙人,手腳不停擺動,大呼大叫,打斷人家的對話。許多人都會解釋成孩子想引人注意的行為,我卻解釋成發洩負面情緒的行為。

解決方法:只要減低孩子對「悶」所產生的負面情緒,這些擾人的行為會立刻改進。例如孩子等待父母吃完飯的時候,會立刻拿出自己準備用來解悶的工具,直接跳過了擾人的行為。孩子有時候需要移動身體來解悶,若真的坐不定就讓他移動身體但要在規劃的地方裏活動,滿足孩子尋找解悶方法的需求。在有規則的設定裡給予自由,讓孩子明白自由與放縱的區別。

反應:「為何孩子對於悶的第一個反應是問爸媽:我做什麼好?」

每當孩子感到悶時,孩子的自然反應是先問一問父母:「我做什麼好?」。我家孩子會問此問題時,大多數是放完大假之後。放假時我們都喜愛為孩子搜羅一大堆娛樂,如公園,家人朋友聚會,遠足野餐,踩單車,游泳等等。當孩子長時間沒有「悶」的機會,孩子便會自動認為爸媽會為自己準備一系列節目。

解決方法:我們無須糾正孩子這個反應,而是需要明白此反應是給我們的警號。是時候深思自己是否為孩子安排了太多有趣刺激的節目。是時候開始減低一些預先安排的節目,為孩子留一點空間去思考自己想做的事情。如果我們觀察多一點,就會發現孩子根本不怕悶,只是怕悶時沒有自由去尋找解悶的方法。大家不妨嘗試把握孩子感到悶的時機,觀察孩子各方面的發展並提供適當的自由度給孩子去探索世界。

Previous
Previous

從另一個角度去看孩子的行為問題

Next
Next

經濟實惠的「在家蒙特梭利」產品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