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廁學習七大規條 - 開始如廁學習前一定要知道!

如廁訓練七大規條

家裡有年長的長輩的話,應該都聽過她們對於如廁訓練的偉論。「我們以前都是一歲半前就幫你們戒掉尿片啦!早點放孩子在廁所上,自然就會懂得上廁所啦!」作為後輩,我們當然會聽聽老人家的意見,但也不能麻木遵從。

如廁學習的歷史

大家知道如廁學習是有學問的嗎?只要翻查歷史便能夠明白老一輩的人都會說孩子18個月大就懂得上廁所是有理由的。自古以來,孩子都是用尿布而不是尿片。偉大的母親們會手洗尿布,因為那個時代還沒有洗衣機,更別說是便利的紙尿片。因此,母親們都迫不及待想孩子們早點學會上廁所。直到1950年代,出現了紙尿片的發明和洗衣機的進步才能讓許多母親從洗尿布的日子中解放,繼而開始延遲孩子的如廁訓練。1950年代所有孩子都是一歲半前戒掉尿布。到了1980年代,一歲半前戒掉尿片的孩子降低到只有50%,而另外50%的孩子會使用尿片,到了2015年更只有5%的孩子會是一歲半前戒掉尿片。孩子到了差不多18個月大時,生理上確實能夠控制膀胱。但並不代表心理,大肌肉,語言溝通也同時準備好去學會上廁所。當孩子不是全面地準備好去學會這項人生技能的話,被逼早點學會忍小便是會影響長遠的膀胱功能。根據泌尿科醫生的建議,以下7大規條是開始如廁訓練前必須知道的。

如廁學習七大規條

觀察孩子的日常大便狀況

若孩子的大便是硬而且是一顆一顆的話,千萬不要開始如廁訓練。在孩子有便祕跡象時開始如廁訓練的話只會增加孩子的負擔,讓孩子害怕上廁所,繼而加劇便祕情況。必須觀察孩子的大便,確保連續幾天的大便都是糊狀,像奶昔的狀態。健康的大便是如廁訓練的首要條件。

腳踏實地去排便

人體構造是要在蹲的狀態下才能暢通地排便。不論孩子還是大人都應該把腳放在腳踏上來排便才能建立健康的身體。孩子的腳比較短,所以更需要一個適合高度的腳踏去輔助他們上廁所。

小便頻密才是正確的現象

有時候孩子會忍小便到需要兜圈跳舞的地步,看著好像有趣但這是並非確的現象。膀胱需要適時地排出小便才能夠健康成長,不要誤會忍得到是代表膀胱技能好。若看見孩子忍小便的話,要鼓勵孩子儘快去洗手間。

不要與時間競賽,也不要理會旁人的眼光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步伐,學習上廁所的時機也是因人而異。觀察孩子的敏感期,不用逼迫孩子去急速成長。其實所謂的如廁訓練是要大人配合孩子成長需要,作出環境調整來配合孩子學習上廁所。大人該給予的是支持和鼓勵,而不是催促及責備。具備環境條件的話,當時機一到,孩子自然便會自己做。

3歲左右是正常,2歲前是過早

根據研究得出,若孩子是2歲前已經戒掉尿片,在往後的日子裡會有更高機會在睡眠時弄濕床。2歲前的孩子在心智上是未夠成熟去應變自己的排便的。若急速要求孩子忍小便會帶來日後的問題,譬如孩子在無意識狀態中不能夠控制,導致夜晚的尿片遲遲未能戒掉。

繼續觀察孩子的大便狀況

每次孩子排完便,大人都應該看看大便的狀態,也最好記下孩子上廁所的次數。當孩子進行如廁訓練時出現任何便祕情況,如大便變硬或是隔幾天才大便一次,那就要停止如廁訓練優先處理好孩子便祕的情況。

一定要多吃蔬菜和水果

進行如廁訓練的小孩會特別容易發生便祕情況,所以一定要鼓勵孩子多吃蔬菜和水果。

⭐️Playful Chaos「在家蒙特梭利」線上課程現已推出!安享在家也能學習如何把蒙特梭利教學理念融入日常生活裡。詳情請按這裡

更多關於Potty Train的文章 ->

「我們的戒片之道」

想購入幫助孩子的Potty Train書本,可以到我們網店看看

資料來源:Bed wetting and accidents, Potty Training Concepts

Previous
Previous

自製Slime (粘液) - 有助感官發展的幼兒啟蒙遊戲

Next
Next

社交平台上保護孩子是父母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