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Archives: Playful Chaos

About Playful Chaos

Playful Chaos以多媒體傳播高質內容,提供生活玩樂點子給每一位家長。務求與所有家庭一起製造快樂回憶。體驗與孩子一起玩樂的樂趣。

正向觀點出發

正向觀點出發

當孩子情緒失控,遇到困難,嘗到失敗時,部份父母會無意識地認為「孩子不想做!」大人需要時常提醒自己,孩子未必是「不想做」而是「不會做」。若能輔助孩子學會自己做的話,孩子都會想努力做好事情的。用正向思維出發的話,育兒生活也會好過多了!   Playful Chaos正開設「蒙特梭利式正向管教」工作坊 (基礎班),讓大家能夠瞭解如何把蒙特梭利教學理念和正向管教融入日常生活裡。詳情請按這裡。

先教育家長,後教育孩子

先教育家長,後教育孩子

社會很注重於培養年輕一代。所有人力,物力,資源,都是注重於提供優質教育給孩子們。可是社會沒有意識到教育孩子之前,教育家長是必須的。   孩子都還未出世,準爸媽們便開始上產前講座,但這些講座只教父母們如何照顧剛出生的嬰兒,卻沒有教育父母如何面對不斷成長的孩子。香港對於家長教育的意識非常薄弱。其他國家如台灣,日本,澳洲等等地方都會資助準父母去上家長教育課程。澳洲更發現增加了家長教育課程能相應減低產後抑鬱症,疏忽照顧兒童,虐待兒童等不幸情況發生。相比之下,香港就沒有特別加強市民的意識去明白何謂家長教育。 家長教育課程 可以讓父母認識不同的教育方法及如何與孩子溝通。讓家長有足夠的心理準備成為孩子的人生導師。當初自己也是抱著這樣的心態去修讀兒童早期教育課程。擁有了知識就會增加信心,有信心才能培養出色的下一代。雖然不是所有家長都需要上課才懂得教導孩子,但確實有些人是需要多瞭解何謂「教育」才能給予下一代合適的教育。 我曾經提議身邊的人去上家長教育課程,但有時候會被人誤會我對他們的教育方法「有意見」。但我想告訴大家的是,參與家長教育課程的父母們是明白這方面的知識能幫助孩子成長才去修讀的。千萬不要胡亂標籤人家不懂教或是沒知識。 雖說香港對家長教育的意識尚淺,但還是有提供家長教課程的地方的。 有家長教育課程提供的組織 中文 香港衞生署 – 家庭健康服務 香港衞生署 – 家庭健康服務短片 成長希望基金會 開心家庭網路 - 家長教育資源 eParent網上家長學院 香港家庭教育學院 英文 MINDNLIFE YWCA 網上課程 Parenting Dialogue Open Path Triple P […]

稱讚孩子的四大竅門

稱讚孩子的四大竅門

稱讚孩子是好事,但如果胡亂讚揚或是過份奉承孩子的話就會變成好心做壞事。正所謂捧得越高,跌得越痛。不論過多或是不夠讚揚都會對孩子的自信心構成不正常的發展。讚揚孩子是需要竅門的。 為何過份稱讚孩子會得出反效果? 1. 孩子會不願意努力 每次有小小表現就被捧上天,讓孩子對努力程度的理解減低,漸漸變得想不勞而獲。 2. 孩子會受不了批評 在家裡是小皇帝,但到外面就不會有特別待遇。讓其他人指點或是責罵便立刻大哭,承受不了批評。 3. 孩子會經不起考驗 習慣了不需付出太多便得來無數的讚揚,孩子會不懂得付出努力。當遇上問題的時候便會輕易選擇放棄。 4. 孩子會過份需要他人對自己的肯定 養成了被讚揚的習慣,孩子會認為被人讚揚是理所當然的事。沒有讚揚便覺得自己得不到肯定,繼而信心下滑。 既然知道不正確的讚揚會對孩子的成長構成問題,接下來便要瞭解何謂正確的讚揚方式。 正確的稱讚方式 1. 稱讚要有理由 大人的壞習慣通常都是把幾句讚揚的話掛在口邊。「好乖啊!好厲害啊!做得好啊!」為什麼乖?為什麼厲害?為什麼做得好? 不好好地說出讚揚的理由的話,孩子根本就不會明白自己為何被稱讚。有理由的讚揚可以是在你提點孩子要注意的地方之後,孩子糾正了錯誤並能表現出來。 2. 讚揚不應該附帶條件 「如果你可以XXXX,媽媽就會更愛你!如果你做得到的話,爸爸就會很開心!」這些都屬於附帶條件的讚揚。孩子有可能會以為「我做不到的話,媽媽就不愛我。」家長應該讓孩子明白無論他成功與否,爸媽對他的愛是不變的。與其把重點放在條件上,不如嘗試去稱讚孩子的努力。 3. 稱讚的重點是過程而不是結果 每次孩子考試高分或是拿獎,家長一定會讚揚。但不要長期把重點放在結果上,就算孩子拿低分或是沒有獎狀,只要孩子認真面對考驗便應該被讚揚。過程比結果重要多了。 4. 稱讚孩子的成長而不是與他人比較 大人很容易就拿孩子來比,「人家不會答的問題,你全都會答,做的真好啊!沒有輸給其他孩子,你真厲害!」拿其他孩子來比是最不應該發生的事情。習慣了被比較的話,孩子就會養成不健康的競爭心。純碎為了贏人才能努力的話,就猶如無法獨立面對問題。   【線上課程】 […]

0-36個月的兒童成長表

0-36個月的兒童成長表

0-36個月的兒童成長表 分別有體能,自理能力,社會意識,語言等四個範疇。 希望可以幫大家對0-36個月的孩子成長過程有一個簡單的概念。 資料來源:在家玩蒙特梭利 (書本) P.S.寶寶們一般6個月大時能夠獨自坐立,但如果想開始BLW進食法,最好在他們可以獨自坐立後,到差不多7個月大才正式開始為佳。而當他們18個月時,生理上應已能自控制大小二便,但這並不代表寶寶可以開始進行如廁訓練步驟。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步伐,學習上廁所的時機也是因人而異。更需要大人調整環境配合寶寶學習上廁所。

如何成為孩子的最佳引導員?

如何成為孩子的最佳引導員?

「讀不成書就沒有成就!讀書排名低,代表你的競爭力低!進不了名校,人生就完蛋了!」 大家是否從小都聽著類似的評論長大呢?作為父母都會不經意投射自己的經驗和價值觀在孩子身上。上一代如是,這一代更甚。這一代的父母形成了「贏在起跑線」的風氣,強加這種觀念在孩子身上。逼得孩子只懂學習,卻看不到人生的意義。當中有社會的錯,學校的錯,教育制度的錯,但最錯的是父母願意讓孩子成為這些錯誤的犧牲品。難道真的要等到孩子了斷生命,父母才會醒覺?家長應該是更有智慧的存在。 孩子是獨立個體,不是家長的附屬品。 家長想望子成龍很正常,但孩子不是讓你達到人生目標的道具。家長的角色是引導孩子成為一個對人生抱有希望和期待的人。孩子是自己人生的主角,父母就是孩子的配角。 如何成為孩子的最佳引導員? 聆聽孩子的話 陪伴在孩子身邊 與孩子分享感受 大人和孩子都受到平等對待 與孩子一起學會同理心 尊重孩子的決定 與孩子多點眼神接觸 說教不如身教 進不了名校,人生是否真的完蛋了?不是。 孩子失去了生存意義,自我,期望,目標,人生就真的完蛋了。 孩子的人生是喜是悲都是自己決定。若果孩子認為自己的人生是美好的話,那就是他的最佳人生,哪怕是平凡一生。父母的責任就是成為孩子的最佳人生中的最佳引導員。 相關文章 感謝孩子帶領著我去成為一個更好的自己 孩子真正需要的是….. 

幫助失控的孩子去認識情緒的名字

幫助失控的孩子去認識情緒的名字

情緒失控時,大部份人都無法整理情緒或是表達自己的感受。無法表達自己時,不論大人或是孩子都會越來越煩操,最後大家一起發脾氣。用詞語去談論自己的感受是安撫煩操感的其中一個好方法。 當我開始嘗試用各種形容詞時,才發現原來香港人並不是很常用形容情緒的詞語。很多時候都是用「開心」和「不開心」來了事。為了增廣自己的詞彙,我做了一個情緒的名字表來提醒自己。用情緒的名字多了,孩子開始會多點表達自己的情緒,減低大家一起發脾氣的機會。 Photos from Emotion Cards by SO Awesome 相關文章 覺察你被勾起的情緒 - http://bit.ly/2urPrtJ 如何讓Terrible Twos不太Terrible?- http://bit.ly/2mEGKb2

十個讓孩子學藝術的理由

十個讓孩子學藝術的理由

現今社會非常實際,沒有實際用途的科目都只有空餘時間才學。很多人都認為藝術太虛無,所以往往都是被放到最低位置。其實藝術對孩子的各方面發展都發揮著很大的效用, 請大家不要忽略藝術的重要性。 學藝術的十大理由 開發創意力 – 擁有想像力才能發揮創意。試問要是牛頓沒有幻想蘋果為何不浮在空中裡的話,他又怎會發現地心引力呢? 有助學業成績 – 藝術讓孩子的腦部得到全面發展。若大家留意下,很多出眾的研發者都會有一定的藝術觸覺。譬如Steve Jobs修讀英語書法啟發他對Apple商品的美感有一份執著。 小肌肉發展 – 藝術很靠一雙手去創作,靈敏的手指對孩子的學業有絕大幫助。考試寫字快點都已經有優勢。 增強自信心 – 先不要理會作品能否參賽影獎。孩子能夠獨自完成一件藝術品,彈奏一篇曲子,演繹一段話劇等等,全都是增強自信心的最直接方法。 視覺學習 – 除了數字和文字之外,世上充滿著圖案,畫面,片段等視覺資訊,孩子學會分析才能發揮潛能。 提升決斷力 – 藝術需要孩子做出決定。要用藍色還是黃色去表達呢?這幅畫是時候收筆還是繼續畫下去呢?藝術讓孩子作出無數的決定,同時提升了決斷力。 訓練毅力 – 藝術除了天賦,毅力也是不能缺少。就算是天才鋼琴家也要不斷苦練才有成果。 增強專注力 – 藝術能夠讓人融入,讓人不知不覺地把專注力提升到另一境界。專注力高的人在各方面的表現都會更為優秀。 群體合作精神 – […]

孩子畫畫測智能

孩子畫畫測智能

英國的倫敦大學國王學院 (King’s College London) 的心理學家做了一個研究。研究為15,000名4歲小童畫作進行分析。研究員為15,000名孩子的人物畫作出評分。評分是以能否畫出分明的人體五官及特徵為準,如頭,鼻子,耳朵,頭髮,身體,手,腳等等都是評分基準。人體比例不是評分因素,但若孩子會畫衣服也會加分。孩子完成畫作的同時做了智能評估測試,到了14歲時再做一次智能評估測試。研究結論是若孩子能夠畫出清晰的人體結構,孩子在智能測試得到的分數也是偏高。研究更發現分數高的孩子們到了青年時期的表現也是較為出眾。 以下圖片能讓大家更瞭解評分標準。     左邊的畫是4分,右面的畫是10分。 研究學者說道: “ 畫畫能夠反映人的腦部映像。若能夠把看見的人物用筆來呈現在紙上,代表著孩子有一定的智能去處理大腦所收到的訊息。   若家長們發現孩子不是特別精於畫畫也不必擔心。有無數因數可以影響孩子的智能發展,而觀察及呈現在紙筆上只是其中一種方法。   我們沒有證明畫畫能夠讓孩子更聰明,但畫畫能夠讓孩子更精於觀察周邊事物。若孩子喜歡畫畫就任由他們畫就好了。“ 若你的孩子是4歲而家裡佈滿著畫作的話,請留意一下~ 你可能會發現孩子的天賦潛能啊! 研究發表於 Psychological Science

香港的蒙特梭利學校-簡介表

香港的蒙特梭利學校-簡介表

香港的蒙特梭利學校-簡介表   以上資料純碎是本人自己做資料搜集時找到的,若果有遺漏或錯誤,請多多包涵。若大家知道其他採用蒙特梭利教學的學校而不在以上列表上,歡迎提供資訊。 這裡還有更多關於香港的蒙特梭利學校的Post。

我的願望是成為智能手機

我的願望是成為智能手機

「我的願望是成為智能手機。 我想成為手機是因為爸爸媽媽都非常喜愛智能手機。 爸爸和媽媽很在乎他們的手機,往往會忘記了我的存在。 爸爸工作辛勞一天回家後會選擇與智能手機共度時光,而不是我。 爸爸和媽媽做重要事情時,只要手機一響就會飛奔過去。 明明連我大哭的時候都沒有飛奔過來看我….. 爸爸和媽媽寧願拿著手機玩遊戲都不與我玩。 與手機另一邊的人談起話來,連我說的話都聽不進去。 因此,我的願望是成為智能手機。」 珍惜眼前人,放下手機吧。 以上文章是一位小學生寫的。 資料來源:All Singapore Stuf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