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壽司師傅
兩位師傅整天說要做壽司~我沒辦法天天和他們做真壽司,唯有用這個臨時壽司幫幫忙。簡單方便,可以玩完再玩!哥哥的“卷功”越練越好,妹妹就做小師徒。
兩位師傅整天說要做壽司~我沒辦法天天和他們做真壽司,唯有用這個臨時壽司幫幫忙。簡單方便,可以玩完再玩!哥哥的“卷功”越練越好,妹妹就做小師徒。
利用家裡的動物模型去玩Messy Play。有助感官刺激,更可以然孩子建立藝術情操。
大家是否每天早上都要趕羊似地催促孩子去吃早餐,換校服,出門口呢?我家就有這個問題,哥哥和妹妹對時間的概念不太好,玩得開心時完全不願意準備出門口。跟他們說「還有5分鐘,還有1分鐘~」全都沒用。為了讓孩子對時間有更好的概念,我用了幾個方法。 幫助孩子建立時間概念的方法 沙漏 這個沙漏是在Living Plaza買的,便宜好用~ 沙漏是比較適合2-3歲的孩子。沙漏可以把虛無的時間實體化。孩子看見有沙子漏下來便明白時間倒數開始,沒有沙子剩下就明白是時間過去了。每次需要收拾,換衣服,準備出門口,我都拿出這個沙漏讓孩子明白時間到了。 計時器 IKEA買的這個鬧鐘非常好用!應有盡有,但又不會太複雜。 隨著孩子長大到差不多3-4歲開始學會看數字時,我就改成用計時器。看著數字倒數讓孩子明白時間能夠用數字來代表。雖然孩子未必立刻明白時間和數字的關係,但孩子可以慢慢習慣把時間的概念數字化。 時鐘工作表 自製時鐘工作表 當孩子用過沙漏和計時器後,對時間的概念應該會比較清晰。雖然沙漏和計時器成功讓孩子明白一定的時間過去後需要行動,但這兩個方法都會讓孩子變成被動者。每次都要大人設立計時器,到鬧鐘響起才會行動。為了讓孩子學會主動跟著時間去做自己的工作,我採用了時鐘工作表。 把孩子需要做的工作畫在時鐘下,再畫上時間 時鐘工作表適合4-5歲的孩子用。把需要做的工作和時鐘清楚畫出來,然後放在時鐘旁邊來讓孩子對比時鐘的針。孩子可以看得到需要做的工作上有時間。簡單易明的方法讓孩子更能主動意識時間並採取行動。 嘗試了時鐘工作表後,哥哥的時間概念更清晰。上學的早上都能夠好好地遵守時間負責自己要做的工作。 當孩子差不多5歲時,我在日本搜購了Kumon出的時鐘。這個時鐘非常適合正在學習看時間的孩子。長針短針和秒針都是不同顏色,鐘面清楚列出分鐘和秒鐘的區別。每天早上起床和晚上睡覺前我都會和孩子一起看看這個時鐘,一起瞭解自己的生活時間。就這條,孩子慢慢瞭解自己的生活是需要時間規律,學會看時鐘。 Playful Chaos正開設「在家蒙特梭利」工作坊,讓大家能夠瞭解如何把蒙特梭利教學理念融入日常生活裡。詳情請按這裡。
尊重孩子的第一要求就是看著孩子的眼睛說話。由於身高問題,大人往往會忽略了與孩子眼神接觸的重要性。蒙特梭利教學其中一個特徵就是大人必須跪下或是蹲下來,讓自己的視線和孩子一樣。看著孩子的眼睛說話能夠安定不穩情緒並增加信賴感。觀察他們的眼神也是非常重要,從中可以瞭解到孩子的想法和需求。 做蒙特梭利父母真不容易,沒有十足體力是很難捱的~而且要在任何情況都準備跪下可不簡單啊!這方面我是很佩服英國皇室的Prince William和Kate Middleton。她們選擇了蒙特梭利教學給小王子。深信他們是明白眼神接觸的威力。不論在任何時間地點,只要小王子需要父母,他們就會蹲下到與他同一高度並看著他的眼睛說話。 這對皇室夫婦絕對是天下父母的好榜樣! 真佩服Kate可以同時穿著高跟鞋和抱著女兒蹲下來和小王子對話! Prince William會為了安撫不安的小王子而蹲下來。 不論任何場合都會蹲下來,真是好榜樣啊~ 最近我不小心受了傷,讓自己不能隨時跪下或是蹲下,甚至不能彎腰和孩子說話。短短的十天便足夠讓我體會缺乏眼神接觸的敝處。孩子與我談話,我未能看著他們的眼睛去理解他們要表達的情緒。感到我們的關係有了微妙的距離。(希望我能早點康復啦~) 若大家沒有蹲下來看著孩子眼睛說話的習慣的話,可以嘗試培養這個威力無窮的習慣啊!絕對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Playful Chaos正開設「在家蒙特梭利」工作坊,讓大家能夠瞭解如何把蒙特梭利教學理念融入日常生活裡。詳情請按這裡。
當父母都希望兒女贏在起跑線時,有否想過每個人生的起跑線都發生在不同時區呢? 孩子需要的是自己時區。強迫孩子犧牲快樂童年去急速脫離自己時區的話,恐怕會失去得更多。孩子不需要為了一時間的領先而急速成長,因為人生沒有落後或是領先。 希望大家讀過以下文章後會明白: 「活在自己的時區」 紐約時間比加州時間早三個小時, 但加州時間並沒有變慢。 有人22歲就畢業了, 但等了五年才找到穩定的工作! 有人25歲就當上CEO, 卻在50歲去世。 也有人遲到50歲才當上CEO, 然後活到90歲。 有人單身, 同時也有人已婚。 歐巴馬(Obama) 55歲就退休, 川普(Trump) 70歲才開始當總統。 世上每個人本來就有自己的發展時區。 身邊有些人看似走在你前面, 也有人看似走在你後面。 但其實每個人在自己的時區有自己的步程。 不用嫉妒或嘲笑他們。 他們都在自己的時區裡,你也是! 生命就是等待正確的行動時機。 所以,放輕鬆。 你沒有落後。 你沒有領先。 在你自己的時區裡,一切安排都準時。 from […]
膠槍是家裡的必需品,其3大用途是媽媽們的救星。 1. 讓滾來滾去的筆都停下來! 孩子們的筆一整天都滾來滾去,不斷掉到地上。莫說是孩子,就連大人都拾得要發狂,讓人非常煩操。 利用膠槍在所有筆上點一點,立刻停止滾來滾去的筆。 2. 讓不停掉下來的衣服留在衣架上! 孩子學習掛衣服在衣架上時,經常會因為衣服不停掉下來而煩操。利用膠槍在衣架的兩端塗上膠,讓衣服不再輕易掉下來。 3. 讓襪子不再滑來滑去! 市面賣的防滑襪子都偏向細碼。大腳板的孩子不容易找到防滑襪子時,可以利用膠槍在襪子底塗上膠,製造防滑效果。 謹記膠槍是非常熱的,雖然孩子覺得很好玩,但絕不能讓小孩子碰到槍頭和未乾的熱膠啊~
現今世代的電腦科技讓大家看的動畫都是視覺效果極佳,出神入化的3D動畫。因為電腦的非凡技術,讓平面動畫都被淘汰了。孩子們能夠看到全手畫的2D動畫的機會真是少之又少。眼看著孩子對動畫的標準變得越來越高,甚至沒有機會去瞭解她的由來。明明是孩子最愛看的娛樂,卻不知道動畫的原貌,實在是太可惜了。於是我決定為孩子做一個簡單而隆重的介紹。讓孩子們瞭解動畫是由人類創造出來的!電腦是沒有辦法代替手畫的動畫藝術! 簡單地介紹了動畫的由來和歷史 動畫是由一連串畫面所造成的視覺效果。用說話來講解並要孩子理解這一點並不容易。為了讓孩子能夠親身經歷,我們一起做了動畫的原祖,Phenakistoscope。所謂動口不如動手,孩子能夠用手做出Phenakistoscope並看見圖畫在旋轉的時候會動起來讓他立刻明白何謂一連串畫面在極速下變成動畫。 然後我為孩子示範了如何畫出一幅一幅有些微變動的圖畫。原本應該用燈箱來透光,但我沒有燈箱在家,所以用自然光來頂替。孩子跟著我一起做,看著我如何在白色的紙上畫出會動的球,猶如看著媽媽在表演魔術。當我把24幅畫變成影片,孩子看見原本定格的圖畫變成栩栩如生的動畫更是樂透了! 蒙特梭利注重學習過程,至於結果如何是其次。原本我可以獨自做完所有準備,完成後才給孩子看,但我寧願讓孩子一起參與製作過程。雖然讓孩子一起做要慢很多,而且要有耐性讓他出錯,但這個做法能讓他瞭解更多,比起只看見結果有效得多。就這樣,我和孩子一起瞭解了動畫的由來。
在這段風和日麗的日子裡,我們一家有幸受邀請到美贊臣™ Enfinitas的「Inspired by Moms 原生探索遊藝會」。這次主辦商把大型Messy Play搬到戶外去來提升感官刺激度,讓孩子們有機會玩得更盡興! 其實幾個月前看見美贊臣在PMQ舉辦的大型Messy Play活動時,我已經非常興奮。原因是4年前我便開始在家裡和孩子玩Messy Play,但當時這種玩法在香港並不是太流行,所以很多人都認為我是一個奇怪家長。看見廣大市民都開始認識Messy Play並瞭解她的好處是最讓人興奮的事。Messy Play的好處多不勝數,不單止能夠鼓勵孩子勇於探索和創作及提升自我肯定的能力。最重要是幫助孩子的感官發展。感官是直接影響知識的型成,所以家長們千萬不要忽略。 能夠帶著哥哥和妹妹在巨型的探索屋裡,自由奔放地在牆上面盡情揮動身體去畫,去玩,這個經驗實在是難能可貴。每次玩Messy Play,我都會採取旁觀態度,除非孩子有危險或是會滋擾到別人,否則我都是站在一旁觀察孩子。對,我不是抽手旁觀,而是集中精神去觀察孩子的各方面發展。那到底如何觀察呢?以下幾點是我會建議大家嘗試在Messy Play時觀察: 自主性 – Messy Play是自由發揮的玩法。雖然我們給予孩子自由,但孩子是否懂得主動去嘗試各樣玩法是需要留意的。若孩子站著等大人給指示才採取行動的話,說明孩子的自主性偏低。大人可以嘗試引導孩子開始,然後慢慢退出讓孩子做主導。 解決問題能力 – 孩子遇上問題時,不用立刻出手幫助。先觀察孩子能否獨力解決問題,若果孩子尋求相助,我們再伸出緩手。 觸覺靈敏度 – 孩子喜歡用手去摸不同質感的東西嗎?孩子喜歡脫掉襪子去玩嗎?這些都是觀察孩子的觸覺靈敏度時需要注意的。觸覺和知識發展息息相關,所以孩子越早能夠觸碰不同類型的東西就越好。 創意力 – 環境是啟發孩子創意力的導師,也就是說這次的「Messy Play原生探索屋」是導師。平時的畫紙變成巨型大屋時,孩子會怎麼發揮?孩子從這次經驗裡吸取了什麼?只要我們用心觀察,必能找到孩子充滿創意的一面。 […]
蒙特梭利教學很注重自理能力 帶著兩歲未到的妹妹去Playgroup,很多人都會驚訝她的自理能力。當中最讓人驚訝的是『食』(BLW的妹妹,要她在課堂上獨自吃飯簡直是easy job,難的是要她停止吃….)繼『食』之後就是『穿』。妹妹的穿鞋功力也是非常不錯,她會獨立穿脫鞋子。大家可能會想,懂得穿鞋子有什麼了不起?不好意思,我這個異類媽媽真心認為,懂得自己穿鞋的孩子比懂得背生字的孩子厲害一百倍。有不少家長都忽略了孩子的自理能力。其實當孩子上PN的時候,學校都會要求孩子最先學會獨力穿脫鞋子。為什麼呢?穿脫鞋是生活基本需要,是每天都要重覆做的動作。老師不能像父母那樣幫整班學生們穿脫鞋子,所以她們的基本要求是孩子能夠獨自完成任務。而家長的角色就是提供能夠幫助孩子獨自完成任務的環境。 如何提供幫助孩子獨自完成任務的環境? 給予充裕時間 帶著孩子會匆匆忙忙出門口是免不了。孩子穿來穿去也穿不到鞋的時候,大人很容易就忍不住要出手幫忙。給予充裕時間,讓孩子慢慢嘗試獨力穿鞋吧。 提供合適的鞋子 BB鞋真的好可愛~ 但最可愛的款子多數都不是最適合孩子自己穿脫….. 自動黏貼,鞋口很大的款式才是最適合。 用小道具幫助孩子 把小圓扣扣在鞋後面的圈可以讓孩子的小手都能夠拉鞋子。 正確姿勢 先教孩子坐在地上脫,成功後才開始坐在凳子上。 正確的手勢 左手穿右腳,右手穿左腳,這是最容易穿鞋的手勢。 製造練習機會 把鞋放在孩子見得到以及拿得到的地方。孩子想拿來試穿就任由她試,練習是必須的。 類似這類型的款式是最適合孩子自己穿脫的。 膠圈扣在鞋子後面可以讓孩子容易一點穿鞋子。 這個姿勢是最容易學習穿鞋的。 適合孩子高度的鞋架可以提升自理能力。 雖然開頭需要無限耐性去給機會孩子嘗試,又要忍得手不幫忙。但看見孩子學會自己穿拖鞋後的自滿樣子,真的覺得當初付出的耐性是值得的。學會自理可以幫助孩子增添自信心,又能夠讓家長輕鬆點,絕對沒有理由不幫助孩子提升自理能力啊! Playful Chaos正開設「在家蒙特梭利」工作坊,讓大家能夠瞭解如何把蒙特梭利教學理念融入日常生活裡。詳情請按這裡。 其他熱門內容: BLW好處是什麼? BLW入門法教你如何準備食物,育成愛吃的小孩。 如廁訓練七大規條 […]
有時候和媽媽們談湊仔經都會提起,獎勵法是否會影響孩子的自主性?孩子會否因為獎勵而把努力的目標誤解了?是否會影響孩子的學習動機? 大家以為選擇蒙特梭利教學的我不會採用獎勵法吧~ 不好意思,我是有採用的。只要『獎勵』觀念正確,用又何妨。 容許我先解釋一下蒙特梭利教學是怎樣培養孩子自主學習吧。讓孩子有權利去選擇自己想學習的科目,滿足孩子的求知慾才能讓孩子自發性地不斷去吸收知識。學習程度也會因應孩子的能力去調節,讓孩子不會因為太難就放棄,或是太容易就生厭。混齡的環境為班房製造了一個小社會,孩子置身其中會覺得自己是社會的一份子並會自發性地扶持班裡的人。學校不會頒發優異獎,不會分排名,不會在成績上給分數。沒有任何獎勵底下,孩子們都會努力尋求知識,因為蒙特梭利教學是培養求知慾,而不是用名利獎勵來破滅孩子們的內在動機。 我對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沒有懷疑,所以不會為求目的來用獎品利誘孩子去學習。可當孩子碰釘或是需要鼓勵的時候,我會想辦法用獎勵法來激勵他來推動他去完成一項不敢面對的難事。將心比己,要我喝苦茶都需要顆甜話梅才能讓我喝下,更何況是孩子。個人認為完全杜絕獎勵是不可能的,但對於獎勵的價值觀念要正確。至於這些『獎勵』是什麼,就是我們父母的責任去讓孩子們明白。 在採用獎勵過程中,我很用心地想出不會留有後遺症的方法。所謂後遺症就是會破滅內在動機的獎勵法,譬如吃飯就有電視看,做功課就有零用錢,考試滿分就有昂貴禮物收… 這些都是扭曲內在動機的獎勵法,日後要糾正會需時很久。 以下幾點是我採取獎勵法的要點,也是減低後遺症的重點: 選擇性地用獎勵法 適用獎勵方式的事情可以是一些孩子遇到障礙,需要一些鼓勵的事情。譬如,孩子的Potty Training遇上困難,讓孩子害怕踏出第一步,可以嘗試給他一些獎勵來推他一把。這不是長期需要獎勵的事情,只是鼓勵孩子去跨過自己的心裡障礙。不適宜用獎勵法的會是孩子的興趣或是與別人競爭的事情。譬如,運動日的跑步比賽,原本享受著跑步能贏過對手的滿足感,若果家長特意加上獎品去利誘的話,孩子就會失去運動精神並改變對輸贏的觀念。 獎勵不用物質,用行動 對孩子來說,只要家長願意作出一些特別的行動便已經是對孩子的獎勵。其實孩子很單純,並不是什麼都以物質來行量。獎勵可以多樣化,做一些不是平日的常規生活會做的事便已經是一種獎勵。 例1:晚上的睡前故事,平時會讀兩本書,獎勵是讀三本書也是一種獎勵。 例2:平時媽媽不能接放學,獎勵是媽媽會去接放學以及一起吃午飯。 例3:平時要8時睡覺,獎勵是多一個小時,晚點才睡。 獎品採用家長自己接受的事物 若果一定要用物質來當獎品的話,建議用家長覺得對孩子有益處,擁有多一點也無妨的東西。 譬如:圖書,貼紙, 健康米餅,低糖果汁 不用強調「獎品」,「獎勵」,「禮物」 與孩子溝通時,我們可以不特意說這是獎勵。平時會說:『如果你做到(目標) , 就獎你一份禮物。』可以說成:『你可以幫我完成 (目標 )嗎?完成後我們可以一起做一些開心事啊! 』孩子可能會問什麼開心事啊?這時候你可以和孩子探討什麼開心事能推動他,可能會發現真正能激勵孩子的事物啊~ 嚴禁使用手機或是電視為獎勵 電視卡通永遠都是最容易安撫以及誘惑孩子的道具。曾經嘗試用電視來誘惑的家長一定知道它的威力有多大,同時也會明白要斷掉這個習慣是有多難!未嘗試用電視做獎勵的家長,請你千萬不要嘗試。不是說要嚴禁看電視,但千萬不要用這個來作籌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