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探索練習-1: 提高情緒覺知
要成為覺知父母,其中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自己對情緒的覺知度,定期給自己空間來了解自己慣常的情緒,以免自己每一次都只是無意識地把情緒投射在孩子身上。以下提供一個簡易的自我探索練習,讓大家可從自己的情緒了解真正的自己。
1. 首先,找一個能安靜和獨處的空間靜靜坐下,讓自己先閉上眼深呼吸3次,然後回想一個最近讓自己感受到強烈的情緒的情景,例如憤怒、悲傷、怨恨或嫉妒等。
2. 細心想像當時困擾你的情景,花點時間感受一下當時那個情緒在自己身體哪一個部位?(例如是在胃部、頸部、胸部或喉嚨等等)那種感覺是如何的?
3. 回想一下當時自己是想甚麼的?例如是你很憤怒,你在責怪自己、別人,還是當時所處的情境?你記得腦裏的想法有令情緒加劇,還是可以令自己冷靜下來?
4. 當時你的行為舉止是如何的?你完全表露了所有情緒,還是說服自己要壓抑它們?
5. 你記得你行為背後的目的是如何嗎?你純粹想表達自己,還是有其他目的?有想引起別人的注意嗎?
6. 當時情緒要多久才消散?怎樣才消散?事後你有別的想法嗎?
7. 每一個情緒其實都是來自我們內心深處、關於自己是誰的資訊,你從那個情緒看到了一個怎樣的自己?你又喜歡這樣的自己嗎?
8. 如果可以改變自己體驗那個情緒時所做的事或所說的嗎,你又會想如何改變呢?
每個情緒背後其實都隱藏着關於我們怎樣看自己或怎樣看世界的信念,而情緒又會再影響行為,例如如果我們本身覺得自己不夠好,而在外在世界遇到別人的質疑,我們有可能會覺得被否定,然後感到受傷害,再加強了自己「好像真的不夠好」的信念,於是一直只在這個循環無限輪迴,走不出來;如果開始了解到被觸動了的情緒背後的信念,便再進一步知道,原來那些信念很多時是別人加諸在我身上,而我不是他們所說的那種人,當之後再遇到其他人批評時,而我內在已沒有那個「不夠好」的信念,我的情緒便不會再被勾起,不會感到被傷害了。
在養育子女這個重要的任務當中,每天要保持穩定的情緒可能很不容易,哪來空間哪來時間,但若一直不重視和感知自己的情緒,只把它們否定和壓抑,最終有一天可能會像火山爆發,不可收拾,那時不但傷害了子女和身邊的人,也傷害自己和自己的身體。所以,身為父母,努力把時間和精力分配給子女之餘,也要不忘先好好照顧自己。
當自己有了健康的心態,才能把完整的愛分給身邊的人。
覺知父母Conscious Parenting facebook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