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步驟就可以做出美麗的彩色泡沫。原來要做到好多泡沫是有秘訣的!很適合在家裡玩的Sensory Play,可以刺激孩子的觸感和視覺。最緊要玩得開心!另外,我們還有介紹其他的玩樂學習小點子,喜歡和孩子玩耍的媽媽千萬不要錯過。
手足之爭,應採取什麼態度?原來父母介入影響甚大
家裡有兩個寶(或是更多)的父母應該都深深體會到孩子們的關係好的時候就「糖黐豆」,不好的時候就「水溝油」。上一分鐘是歡樂笑聲,下一分鐘已變成哭聲不斷。當孩子每天如是,家長到底如何應對孩子的手足之爭呢?
為什麼4歲半才執筆寫字?應先為孩子準備一雙寫字的手
生活在「贏在起跑線」的社會裡,孩子的執筆寫字年齡也同時被推前。K1學生已經開始每天抄寫,寫得不整齊就被老師訓話,構成孩子家長的不必要壓力。過早讓孩子開始執筆寫字,不單只讓孩子對書寫喪失興趣,甚至會影響他們的小肌肉發展。 首先要瞭解的是適合孩子的書寫工具 除了預備好合適的書寫工具,還要瞭解孩子執筆寫字前需要什麼心理和生理準備。 蒙特梭利教學鼓勵孩子4歲半以上才開始執筆寫字。孩子上蒙特梭利學校Casa第一年,學的是自理能力如倒水,拖地,摺餐巾這些與學術沒有直接關係的事。有些家長會疑問,「上學不讀書寫字,學自理來做什麼?」大家有所不知的是這些看似與書寫沒關係的自理能力,正是為了幫助孩子準備一雙執筆寫字的手。 思維的準備 蒙特梭利教學裡的工作都設計成能夠鍛鍊孩子的專注力和秩序感。譬如孩子做扣鈕的工作時,會獨自靜靜地做好整個過程,培養專注力和獨立能力。同時扣鈕的工作要求孩子從上至下的秩序感。這是為了準備孩子的思維,不論讀書或是寫字都是上至下,左至右的概念。 自理圍裙示範視頻 身體的準備 身體的準備包括大肌肉和小肌肉發展,一般的自理工作都能有效鍛鍊孩子的肌肉技能。譬如孩子幫手準備茶點,用兒童專用刀去切生果。孩子要坐正以正確的姿勢去握刀,鍛鍊好坐姿和平衡力。需要孩子的雙手和眼睛協調。用三指(pincer grasp)去拿起小片生果,鍛鍊手指的運用。為孩子準備有足夠靈活性去執筆寫字的手指頭和手腕。 感官的準備 蒙特梭利教學注重感官發展,培養孩子的觸覺。執筆寫字之前,孩子需要學習用手指頭在砂紙和沙盤練習。讓孩子以感官來瞭解筆畫和筆順,不會受到筆的妨礙而感受不到字的寫法。 沙盤寫字示範視頻 到差不多4歲半到5歲的時候,孩子各方面都準備就緒後再讓孩子執筆寫字。當孩子的思維,感官和體能都準備後,執起筆來就得心應手,不需機械式的抄寫練習也能寫得一手漂亮字。 ⭐️Playful Chaos「在家蒙特梭利」線上課程現已推出!安享在家也能學習如何把蒙特梭利教學理念融入日常生活裡。詳情請按這裡 蒙特梭利教材 蒙特梭利-漢字筆畫砂紙板 蒙特梭利漢字部首拼圖卡
如何適當地回應孩子的撒嬌或大鬧
孩子撒嬌是尋求大人愛護的表現。有些家長會以溺愛態度去回應,有些家長會以嚴厲態度去回應。不論是過份溺愛還是嚴厲,這些回應都會導致孩子不健康的心身成長。 一個孩子需要大人的愛護才能擁有心身健康的成長。有時候,錯誤的愛護會演變成溺愛。何謂溺愛?溺愛是對孩子物質上的需求做出過度回應。溺愛會導致孩子缺乏獨立能力並影響心理發展。同時,有些家長為了不過分溺愛孩子而採取了嚴厲的態度,讓孩子缺乏被人愛護的經歷。當家長以為嚴厲態度讓孩子能夠自立,其實是形成了孩子覺得自己被孤立。想愛護孩子卻不想變成溺愛或是嚴厲的話,首要是明白如何分辨孩子的動機並對撒嬌行為作出「適當的回應」。 動機1 -『情緒』需要大人愛護而撒嬌 孩子扭抱是情緒上需要愛護的表現。以肌膚之親作為回應,讓孩子知道自己是被愛的。 例子:媽媽在廚房裡煮飯,孩子想撒嬌要抱抱。 {適當的回應} 媽媽可以跟孩子說:「請等等,媽媽做好後立刻過來給你一個擁抱。」擁抱一下來安慰孩子,再回到廚房繼續煮飯。 {不適當的回應} 家長堅持不給予肌膚之親,反而借用其他娛樂來安撫孩子。譬如開著電視讓孩子靜靜地等媽媽煮完飯。 抱怨或是發脾氣的話語是孩子尋求安慰的撒嬌方式,聆聽孩子的話是大人需做到的回應。 例子:孩子因受到不公平對待,想向家長發牢騷。 {適當的回應} 家長可以蹲下來看著孩子的眼睛並細心聽孩子要說的話。 {不適當的回應} 家長不想聽孩子的話,以物質來停止孩子發表意見的機會。譬如利用吃雪糕來叫孩子停止發牢騷。 『若孩子在尋求情緒上的安慰時得不到回應,會慢慢讓孩子以為自己不值得被人愛,失去自信心。』 動機2 -『能力不足』需要大人幫助而撒嬌 孩子真的遇上困難,體力負荷不了時,大人應立刻伸出援手。 例子:孩子因為體力不足而倒在地上,不願意自己走路。 {適當的回應} 家長明白孩子真的不能再走路並提議背著孩子走到能夠坐下休息的地方。 {不適當的回應} 家長堅持不伸出援手,要求孩子獨力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收場是孩子大哭不肯動,與家長爭吵。 『孩子需要明白在自己遇上困難時,可以信賴其他人會幫忙。長大後才有信心信賴家人和朋友。』 孩子遇上不能獨自完成的工作時,大人可以幫忙引導。 例子:孩子自發性要自己洗手,但無法辦到。 {適當的回應} 家長可以提供合適的環境,例如放置腳踏,並裝上伸延水龍頭的道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