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情緒失控,遇到困難,嘗到失敗時,部份父母會無意識地認為「孩子不想做!」大人需要時常提醒自己,孩子未必是「不想做」而是「不會做」。若能輔助孩子學會自己做的話,孩子都會想努力做好事情的。用正向思維出發的話,育兒生活也會好過多了!
Playful Chaos正開設「蒙特梭利式正向管教」工作坊 (基礎班),讓大家能夠瞭解如何把蒙特梭利教學理念和正向管教融入日常生活裡。詳情請按這裡。
Playful Chaos正開設「蒙特梭利式正向管教」工作坊 (基礎班),讓大家能夠瞭解如何把蒙特梭利教學理念和正向管教融入日常生活裡。詳情請按這裡。
Playful Chaos以多媒體傳播高質內容,提供生活玩樂點子給每一位家長。務求與所有家庭一起製造快樂回憶。體驗與孩子一起玩樂的樂趣。
有時候和媽媽們談湊仔經都會提起,獎勵法是否會影響孩子的自主性?孩子會否因為獎勵而把努力的目標誤解了?是否會影響孩子的學習動機? 大家以為選擇蒙特梭利教學的我不會採用獎勵法吧~ 不好意思,我是有採用的。只要『獎勵』觀念正確,用又何妨。 容許我先解釋一下蒙特梭利教學是怎樣培養孩子自主學習吧。讓孩子有權利去選擇自己想學習的科目,滿足孩子的求知慾才能讓孩子自發性地不斷去吸收知識。學習程度也會因應孩子的能力去調節,讓孩子不會因為太難就放棄,或是太容易就生厭。混齡的環境為班房製造了一個小社會,孩子置身其中會覺得自己是社會的一份子並會自發性地扶持班裡的人。學校不會頒發優異獎,不會分排名,不會在成績上給分數。沒有任何獎勵底下,孩子們都會努力尋求知識,因為蒙特梭利教學是培養求知慾,而不是用名利獎勵來破滅孩子們的內在動機。 我對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沒有懷疑,所以不會為求目的來用獎品利誘孩子去學習。可當孩子碰釘或是需要鼓勵的時候,我會想辦法用獎勵法來激勵他來推動他去完成一項不敢面對的難事。將心比己,要我喝苦茶都需要顆甜話梅才能讓我喝下,更何況是孩子。個人認為完全杜絕獎勵是不可能的,但對於獎勵的價值觀念要正確。至於這些『獎勵』是什麼,就是我們父母的責任去讓孩子們明白。 在採用獎勵過程中,我很用心地想出不會留有後遺症的方法。所謂後遺症就是會破滅內在動機的獎勵法,譬如吃飯就有電視看,做功課就有零用錢,考試滿分就有昂貴禮物收… 這些都是扭曲內在動機的獎勵法,日後要糾正會需時很久。 以下幾點是我採取獎勵法的要點,也是減低後遺症的重點: 選擇性地用獎勵法 適用獎勵方式的事情可以是一些孩子遇到障礙,需要一些鼓勵的事情。譬如,孩子的Potty Training遇上困難,讓孩子害怕踏出第一步,可以嘗試給他一些獎勵來推他一把。這不是長期需要獎勵的事情,只是鼓勵孩子去跨過自己的心裡障礙。不適宜用獎勵法的會是孩子的興趣或是與別人競爭的事情。譬如,運動日的跑步比賽,原本享受著跑步能贏過對手的滿足感,若果家長特意加上獎品去利誘的話,孩子就會失去運動精神並改變對輸贏的觀念。 獎勵不用物質,用行動 對孩子來說,只要家長願意作出一些特別的行動便已經是對孩子的獎勵。其實孩子很單純,並不是什麼都以物質來行量。獎勵可以多樣化,做一些不是平日的常規生活會做的事便已經是一種獎勵。 例1:晚上的睡前故事,平時會讀兩本書,獎勵是讀三本書也是一種獎勵。 例2:平時媽媽不能接放學,獎勵是媽媽會去接放學以及一起吃午飯。 例3:平時要8時睡覺,獎勵是多一個小時,晚點才睡。 獎品採用家長自己接受的事物 若果一定要用物質來當獎品的話,建議用家長覺得對孩子有益處,擁有多一點也無妨的東西。 譬如:圖書,貼紙, 健康米餅,低糖果汁 不用強調「獎品」,「獎勵」,「禮物」 與孩子溝通時,我們可以不特意說這是獎勵。平時會說:『如果你做到(目標) , 就獎你一份禮物。』可以說成:『你可以幫我完成 (目標 )嗎?完成後我們可以一起做一些開心事啊! 』孩子可能會問什麼開心事啊?這時候你可以和孩子探討什麼開心事能推動他,可能會發現真正能激勵孩子的事物啊~ 嚴禁使用手機或是電視為獎勵 電視卡通永遠都是最容易安撫以及誘惑孩子的道具。曾經嘗試用電視來誘惑的家長一定知道它的威力有多大,同時也會明白要斷掉這個習慣是有多難!未嘗試用電視做獎勵的家長,請你千萬不要嘗試。不是說要嚴禁看電視,但千萬不要用這個來作籌碼。 […]
小孩的成長真是神奇。當初以為做全職媽媽會好悶,現在卻覺得每天都有新驚喜。 仔仔每天都有轉變,看著他的成長是最幸福的一件事~ 仔仔九個月大啦。帶他去check up,醫生都對他的成長很滿意。尤其是他的Fine motor skill,醫生給他拿瑞士糖,他兩秒便拿起來放進口裡。醫生好驚訝地說他的手眼協調能力和小肌肉發展都非常好。我心裡暗暗自滿的想,仔仔每天都是這樣吃飯,這樣的Activity對他來說簡直是easy job~哈哈 只要有最喜歡吃的菜在臉前,兩隻手都可以輕易拿起食物。相信他的Fine Motor Skill都是在餐桌上練出來的。另外,這裡有另一篇關於BLW食物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自己會翻書也是訓練Fine Motor Skill的成果。 醫生又說他的social skill很好。不怕陌生人,會看著人的眼睛說話(BB話),笑容滿臉~ 我心想如果將來去幼稚園interview都這樣就好了~ 大肌肉發展也有明顯的進步! 現在人人都說嬰兒爬得越久就越聰明,所以我從來都不會刻意鼓勵他早點站起來或是走路。也許是因為我太懶惰,不喜歡時常抱著他,反而讓他很自發性地去爬。從六個月大便開始像軍訓一樣肚子貼著地爬,到現在開始用四腳爬爬。速度更是一天比一天快!相比一些Playgroup裡同齡或是比他大的同學,他是爬得最快和最靈敏的一個。 爬隧道都OK! 既然懂得爬,他的大腿肌肉訓練得也不錯。他在playgroup裡拿著手把來站立,初頭站得非常不穩。有一個媽媽好心幫我扶著他的背,以免他會跌倒。我笑笑的跟她說,“由他自己來,跌倒了才知道自己要控制手腳才能安全站立。而且跌倒都只是屁股痛一點” 媽媽有沒有幫忙?完全沒有~我是一個懶惰的媽媽,沒必要的輔助,我是絕對不會給予的。我只是默默地看著他練習。就算他要一整堂Playgroup的時間來練習,我都不會打擾。之後用了三天他便學習了穩穩地扶著東西站起來。看著他那一臉自滿的樣子,他一定是很開心自己能夠找出如何站立的方法。如果一開始我就扶著他,或是用那些”學行帶“吊著他的手臂來幫他站立,我相信他會用更長的時間才學會站立。 初時還站不起來,很努力想辦法拉自己上去。 幾天後,自己站起來了!臉上是自滿的表情~ 我沒有特別幫助仔仔去發展各方面,但是我會盡量幫他安排可以讓他自由發展的環境。媽媽很懶惰,不會經常抱著他,或是拖著他。什麼都讓他自己來,反而讓他成為同齡裡發展得最好和最快的其中一個~ 當然,環境一定要安全才能放手讓他自己行動。
「你兒子開始戒尿片了嗎?」 自從孩子18個月大時,我便經常被親戚朋友問以上問題。我覺得很奇怪,明明看很多書都說孩子不需要三歲前戒尿片,為何周邊的人都這麼早關注這個問題?更奇怪的是,周邊許多孩子都在兩歲前戒了片! ⭐️Playful Chaos「在家蒙特梭利」線上課程現已推出!安享在家也能學習如何把蒙特梭利教學理念融入日常生活裡。詳情請按這裡 若果孩子未進入敏感期,寧願遲點戒都不要催谷,未抓準時機就開始的話,只會有反效果。我就是犯了這個錯誤。孩子差不多兩歲的時候,我想在妹妹出世前實行如廁訓練搞定戒片難關。開始嘗試讓孩子穿nappy pants(有厚厚的海綿來吸收的小褲子)孩子對於「濕」這概念很弱,整條褲都濕透也不會出聲。看見他有如此反應,我便知道他未準備好。我立刻收回nappy pants,讓他繼續用尿片,以免造成不好的印象影響他日後的如廁學習。誰知道一失足成千古恨,孩子本來有便便都會告訴我,但試過nappy pants之後,他明明對便便的不舒服有感覺,卻突然不願意承認。我不知道他拒絕承認的理由。(估計是因為他知道如果有便便就要立刻去換褲,他不想在玩的途中要離開去廁所。)若果他連承認有便便都不願意,莫說要他上廁所前告訴我! 【想瞭解兒童敏感期可以參考此影片】 既然他未準備好,我就不會催谷他。反而是我作為母親,應該更充分了解如何幫助孩子戒片後才可以開始為他如廁訓練!嘗試了解如廁訓練的這段期間,找到一本由蒙特梭利導師所寫的書。這本書是我的救星。她用了20頁紙來解釋及教導「如廁學習」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在美國Amazon偶然找到這本書~ 很多人認為,孩子懂得忍住就代表懂得上廁所。我卻覺得要孩子忍住,但不教會他自己上廁所的技能反而有問題。大家一定覺得我很奇怪。次序是不是搞錯了?孩子不懂得忍,學習獨自上廁所又有何用呢?大人不是單純地教孩子學忍大小便就叫成功戒片,而是要孩子意識到上廁所是日常生活的一部份以及能夠獨自上廁所才算是成功!當孩子意識到什麼是廁所和排便,他們就會開始懂得分辨身體如何運作以及如何控制肌肉來上廁所。大人的責任就是要造就讓孩子有這些意識的環境。如何讓孩子意識到上廁所是怎麼一回事呢? 以下幾點是大人應該留意的。 1. 孩子應該有機會去認識洗手間的環境,以及有規律地每天使用廁所。 2. 孩子應該有學習使用馬桶或是Potty的機會。 3. 孩子需要見到大人(榜樣Role Model)上廁所並明白如何獨自上廁所。 4. 孩子需要信任的人來指導,繼而信任上廁所是日常生活必需面對的。 當孩子表露出對上廁所有意識的時候,大人便需要觀察孩子的身體和表達能力是否適合開始戒尿片。孩子最少要能夠自己走路以及能夠用語言或是手語來溝通才可以考慮進行如廁學習。為了輔助孩子對廁所產生興趣以及產生意識,我在家裡採取了以下幾種方法。 把洗手間環境變得適合孩子使用 1. 馬桶上有適合孩子尺寸的廁所圈。 2. 高度剛剛好的腳踏,讓他能夠自己站上去用馬桶。而且他可以坐在這裡自己穿上乾淨的褲子。 3. 乾淨的內褲和褲子放在伸手可及的地方。方便他自己拿衣服替換。通常會放內褲和尿片(拉褲型),讓他自己選。他覺得自己OK的話,就會用內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