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18-24個月的孩子打造蒙特梭利環境

家的環境是孩子學習的關鍵,所以我一向很用心去設計仔仔的Play area。香港地方細,雖然屋企不算大,但我堅持屋企要有一個play area。搬屋做室內設計時,寧願間房變小一點也特意預留地方給孩子用來玩。同時,Play Area會隨著仔仔長大而變化,也會注意他需要多點發展的範疇而設計。

我設計的Play Area儘量要有以下條件:
1. 閱讀Area – 書櫃是孩子的高度,書的陳列是封面向外,容易讓孩子拿取。書櫃旁要有讓孩子坐的地方。
2. Sensory (感官) Area – 儘量會空出一些空間來放置Sensory Play的東西,譬如玩豆,米,沙,等等…
3. 工作Area – 適合孩子高度的櫃來放各式的工作。多數是Montessori,但我也要加插一些自己創作的Activity。附近要放適合孩子高度的工作檯和椅子
4. Art (藝術) Area – 為了培養Creativity,可以讓孩子自由畫畫的地方好緊要。把畫畫用具放在隨手可及的架上,以及一個大大的畫畫版在旁可以鼓勵孩子創作。
5. Practical Life (自理) Area – 建立孩子做家務或是自理的地方
6. Gross Motor(大肌肉) Area – 能夠每天讓孩子到公園做運動就最好啦,不過在家裡也想有地方讓仔仔做運動來發展大肌肉。所以家裡有球類活動以及單車等等…

變身前的擺法,不夠地方讓仔仔閱讀~

18個月-24個月仔仔的閱讀Area和帳篷是放在一起,但最近他都沒興趣在帳篷裡玩。而且經常邀請我和爸爸跟他一起讀書。地方太小我們都沒有位置坐下….. 於是我就收起帳篷,把書櫃放到最裏面,再拿出之前買下的床褥來做他讀書的地方。之後就變成我們一家三口都可以坐下來讀書的地方。看看以下圖片~

變身後的閱讀area,連Sensory area也放在這裡。

之前的工作area比較多東西,這次把工作檯放到中間然後空出位置給Art Area。。

變身前沒有地方給Art Area,搞得仔仔沒興趣畫畫。
變身後多了Art Tray,仔仔開始多點創作空間~

畫畫板旁邊終於有位放畫畫用具的架。所有可以用來做藝術品的用具都可以放在架上,譬如不同Medium的畫筆,紙,貼紙,海綿,等等….. 不過不要一次過放太多,好讓孩子懂得控制。最初會非常興奮地每樣東西都看看,玩玩,一段時間後就開始創作藝術品。最好有毛巾和圍裙掛在附近,好讓孩子知道畫畫時要穿圍裙,畫完要抹乾淨地方~

Art Tray放置了不同的畫畫用具~
仔仔最新的創作品~
用Bleeding Tissue的創作品,噴水就會流顏色出來~

Practical Life Area就是之前的Post提及過把IKEA玩具廚房變身成為真的廚房。這個Area設於廚房附近,好讓大家容易清理和拿水~

Practical Life Area – 小小廚房~

最後是Gross Motor Area,這個最難搞…. 佔用地方太多,最後只能夠把所有關連Gross Motor Skill的用具放在一起在客廳的一角。這裡有不同大小的波,籃球架,各式單車和車。沒有地方的關係,仔仔最愛的Lego也是設備在這個Area。

Gross Motor Area – 地方小,不過都算應有盡有啦~

犧牲點地方和放多些心機來設計Play Area是絕對值得的。仔仔就算不能出街,在家也能得到不同的Stimulation。而且當孩子置身於一個為他們設計的環境裡,整個人都會獨立多,我好多時候都是放任仔仔自己去玩,不會規限著他的活動範圍。孩子獨立,大人相對地沒那麼辛苦~

Playful Chaos正開設「在家蒙特梭利」工作坊,讓大家能夠瞭解如何把蒙特梭利教學理念融入日常生活裡。詳情請按這裡。

Fiona

持有蒙特梭利0-6歲導師資格的兒童早期教育者,嬰幼兒睡眠諮詢師。以尊重孩子為首,應用著正向教養以及蒙特梭利教學養育一對子女。